1943年11月25日,東亞上空連續的陰雲已被陽光驅散,贛南遂川機場頓時一片忙碌。美國第14航空第341大隊第11中隊的8架B25D,中美混合團第1大隊的6架B25D,伴隨着巨大的轟鳴聲直衝雲霄。中美空軍的任務是跨海轟炸臺灣新竹機場。這次大規模行動擊落日機12架,地面摧毀36架。機羣返抵遂川后立即加滿油轉飛後方衡陽、桂林機場。襲擊新竹機場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盟軍首次出擊臺灣,也被視爲引發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的間接導火線。

最後瘋狂:日軍制定“一號作戰”的臺前幕後以及來龍去脈

中美混合團B25轟炸機

其實早在1943年2月,日軍被迫從南太平洋的瓜達康納爾島撤退之後,日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真田穰一郎與作戰課長服部卓四郎等人,就提出有必要打通從馬來亞、泰國、越南經中國大陸至朝鮮的大陸交通線。建議遭到陸軍省軍事課強烈反對,理由是消耗太大,會對太平洋戰爭帶來嚴重後果。

軍事課隨後向內閣總理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陳述意見,根據日本的國力,特別是船舶徵集和飛機生產方面的困難等等,今後對軍事力量的使用,必須保持重點。陷入中國戰場“泥潭”的日本政府深知,無論是和是戰,都不可能解決“中國事變”。既然沒有足夠的兵力爭取戰爭的最後勝利,那就只能想方設法保持現有的戰果,謀求一個較好條件的停戰交易。

東條英機政府提出了建立日本“絕對國防圈”的概念。所謂“絕對國防圈”,就是指設定保障日本本土安全與維持戰爭資源供應,所需的最小控制空間。日軍大本營認爲,在太平洋中,日本最少要據守千島羣島、馬里亞納羣島和印尼羣島;在亞洲陸地上,日軍則要控制中國的平漢、粵漢鐵路,以及中南半島,並延伸到緬甸與印度東部。在這個不求勝利的被動守勢戰略之一,中國戰場的一般方針未變,仍爲“確保佔領地區的安定,加強對敵壓力,盡力摧毀敵方戰鬥意志”。

最後瘋狂:日軍制定“一號作戰”的臺前幕後以及來龍去脈

東條英機

中國派遣軍爲此感到沮喪,然而鬱悶還在後面。大本營要在年底之前,從中國戰場抽調第3、第13、第22、第32、第35師團轉用東南、西南方向,用於鞏固“絕對國防圈”;來年春天第26、第37、第39、第104師團和坦克第3師團改爲大本營總預備兵力,必須完成就地集結。

中國派遣軍內部炸開了鍋,大小參謀意見紛紜,莫衷一是,甚至有人嘀咕:“大本營還要不要我們中國派遣軍?”比起手下這羣好勝幕僚,總司令畑俊六倒還淡定:“中國派遣軍對大東亞戰爭所能作出的貢獻,或者是提供其所擁有的戰鬥力,或者是派遣軍及其佔領大陸的地位爲基礎進行活動。除此以外,別無他途。”

最後瘋狂:日軍制定“一號作戰”的臺前幕後以及來龍去脈

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

參謀總長杉山元並不想再扮演“剎車皮”的角色,自年初以來,日軍在中國東南沿海的艦艇損失急劇上升,這顯然是美國駐華空軍日益活躍所致。杉山元對服部卓四郎說:“壓制中國大陸的美空軍似有困難,船隻在中國東海相繼被炸沉,其基地似在中國東南部。難道不能從華中和華南打通粵漢鐵路,使美空軍不得使用中國東南部的基地嗎?”

有了總長的支持,作戰課長服部卓四郎顯得底氣十足:“打通華北、華中、華南分割的中國戰線,並連接法屬印度支那,雖是極大的作戰,但考慮到該地區存在美國空軍基地的現狀,無論如何必須在1944年內發動大規模攻勢。”

如果說作戰課長人微言輕,那麼參謀總長的想法總不能充耳不聞,大本營作戰部立即着手進行了相關研究,真田穰一郎原本就是打通大陸交通作戰的倡導者,他馬上電邀中國派遣軍第一課高級參謀天野正一赴東京面商機宜。天野不明底細,說不出有多沮喪,他料定大本營無非是要把抽調師團的事情落到實處。

最後瘋狂:日軍制定“一號作戰”的臺前幕後以及來龍去脈

二戰日軍坦克

英美的反攻,在來年春夏時節,其規模將更爲擴大而且更加激烈。美國將其主要兵力指向東南方面,來年春季,拉包爾附近的爭奪戰勢將激化。英國將從印度洋方面謀取奪回緬甸南部、安達曼以及蘇門達臘北部等地。德蘇戰局今冬仍將傾向有利於蘇聯。”

真田說起太平洋和歐洲戰場頭頭是道,天野一味禮貌性的點頭,他猜想真田接下去就會切入抽調兵力的正題上。然而真田突然話鋒一轉,天野全身無比振奮:“不論歐洲形勢如何,敵人的反攻,特別是美國的攻勢以及破壞海上交通的作戰,明春勢將更加激烈。現在打通中國大陸,確保與南方的交通線,實爲重要。”

服部也乘勢插話:“因爲在太平洋受到美軍的壓制,所以無論如何也必須考慮確保西面的中國大陸和南方的聯繫。在海上正面萬一發生問題,對在南方的五十萬軍隊不能坐視不救。”

天野後來這樣描述他當日的心情:“自本年秋季,就從中國方面抽調兵力,我曾擔心派遣軍究竟怎樣纔能有助於戰爭?此時接受這一通知,真是太好了!這是了不起的大事,縱然有些困難,也要下決心幹下去。”

最後瘋狂:日軍制定“一號作戰”的臺前幕後以及來龍去脈

二戰美軍

大本營要求中國派遣軍在12月15日以前給出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的計劃。7日,中國派遣軍就迫不及待地將“縱貫大陸鐵路作戰指導大綱方案”(後來定名爲一號作戰)電告大本營,作戰分爲湘桂第一期作戰、京漢作戰、湘桂第二期作戰和湘桂第三期作戰。大本營作戰課旋即制訂兵力使用方案:由滿洲抽調第27師團、軍直屬部隊的一部分,以及15個汽車中隊、12個輜重中隊,但預定應在一九四五年初返還。第3、第13、第21、第22、第32、第39師團可由中國派遣軍大致使用到1944年年底,第3、第13師團預定1945年2月調往滿洲,第21、第22、第39師團預定1944年10月或11月前後調往法屬印度支那。

作戰課還承諾:坦克第3師團的一半可以使用到1944年6月;給中國派遣軍新設立1個方面軍司令部和1個軍司令部;由滿洲調用1個鐵道兵聯隊,再臨時編成7個特設鐵道隊;將在中國的若干丙種師團改編爲甲種或乙種師團;作戰準備期間,以13萬噸船隻給予協助。唯一的要求是儘量提早進攻發起時間。顯然作戰課部分正面回應了中國派遣軍關於部隊使用的訴求,等打完這一仗再抽調也不遲。

最後瘋狂:日軍制定“一號作戰”的臺前幕後以及來龍去脈

二戰英軍

當中國派遣軍上下都爲期待以久的大規模作戰喜形於色之際,畑俊六卻出奇地冷靜:“船隻遭受損失越發嚴重,如不採取對策,將給作戰帶來障礙。爲此,中央提出打通粵漢路,與法屬印度支那聯繫起來,以確保與南方的交通的意見,要求派遣軍對打通粵漢與京漢的作戰進行研究。但這是需要從滿洲和國內抽調所需兵力的。”

爲作好準備,日軍12月下旬進行了“虎”號兵棋推演,並擬定四個作戰目的:第一,奪取今後將成爲美國B-29轟炸機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桂林、柳州,以保證本土防空萬無一失。第二,通過佔據桂林、柳州一帶,以應付將來敵軍經由印度、緬甸、雲南指向華南方面的進攻。第三,在海上交通日益不穩的情況下,修復這些貫通南北的鐵路,以開闢經過法屬印度支那與南方軍的聯絡。第四,通過摧毀重慶軍的骨幹力量和所取得的綜合戰果,以促進重慶政權的衰亡。

最後瘋狂:日軍制定“一號作戰”的臺前幕後以及來龍去脈

二戰日軍

服部卓四郎向東條英機就“一號作戰”綱要展開說明,東條針對四個作戰目的提問:“真正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作戰目的必須簡單明瞭。”服部似乎有備而來:“摧毀航空基地。”熟悉航空知識的讀者或許會問,美國B-29轟炸機最大航程是6300公里,即便日軍摧毀桂林、柳州機場又如何,成都起飛到日本九州島不過2340公里,還不是照樣炸你本土。

沒錯,B-29轟炸機從1943年開始陸續裝備美國陸軍航空隊,1944年成都附近的新津、彭山、邛崍、廣漢等地廣泛動員20多萬民工修建了能承受B-29轟炸機起落的四個機場。從1944年6月到1945年2月,B-29轟炸機共出擊十次,日本九州的八幡鋼鐵廠、長崎造船廠等重工業基地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不過“一號作戰”計劃出臺時,日軍並不清楚B-29轟炸機的具體性能。

最後瘋狂:日軍制定“一號作戰”的臺前幕後以及來龍去脈

二戰美軍坦克

服部卓四郎後來回憶說:“當時認爲只要摧毀桂林、柳州就行了,記得雖有情報說成都正在建設新基地羣,但那時對B-29機,究能飛行多遠,並無確切情報。”今日看來,所謂“摧毀航空基地”這一最終目的,真的很蒼白很無力。

幾經周折,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總算定了下來。

最後瘋狂:日軍制定“一號作戰”的臺前幕後以及來龍去脈

中國駐印軍坦克部隊

1944年1月9日,杉山元把“一號作戰”計劃綱要試探性的密奏裕仁,裕仁問:“據說中國的治安不太好,再進行這一作戰有無妨礙?或許作戰可以取勝,但治安是否會變得更壞?”杉山元答道:“投入新的兵力,務使治安不發生問題。”24日,杉山元拉着真田穰一郎一起奏請裕仁批准實施“一號作戰”,倆人一唱一和說了一大堆好處:摧毀中國西南飛機場,可以保證帝國本土安全;打通大陸後,不怕海上交通被切斷,物資可由陸上運往南方;攻佔地區的鎢礦資源可以爲我所用。

裕仁找不出什麼反對理由,那就打吧!大本營當天便下達“大陸命”第921號作戰命令,同時頒佈了陸軍部制定的“一號作戰綱要”, 比較一個多月前中國派遣軍的那份“縱貫大陸鐵路作戰指導大綱方案”,兩者有所不同。“一號作戰綱要”把作戰時間從1944年6月提前到4月前後,改由華北方面軍先進行京漢作戰,再由第11軍和第23軍進行湘桂作戰。然後視情況,儘快對贛南、粵北附近機場進行毀滅性打擊,1945年1、2月份以第23軍攻佔南寧附近,打通並確保桂林至越南諒山的通道。

以上就是日軍制定“一號作戰”的臺前幕後和來龍去脈。

參考文獻:

1、郭汝瑰、黃玉章主編:《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張憲文主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年版。

3、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史》,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