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知道山涛,还要拜其好友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所赐,尽管这封书信给山涛带来的主要是负面影响,使他几乎成了背弃竹林、忘本的反面典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是扩大了山涛的知名度。然而,令山涛始料未及的是,嵇康不领情不说,还公开发表白纸黑字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宣布断绝与老大哥山涛的往来。

「语音版」王献之 玩的就是文艺范儿(外一篇)

「语音版」王献之 玩的就是文艺范儿(外一篇)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其书法成就不逊老爸,与其并称“二王”。若要论起官场成就,却是远超其父了,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而王献之就吓人了,官职到中书令,也就是位极人臣的宰相级别了。

在王羲之的七个儿子中,老五王徽之与小七王献之最为出挑。王徽之以“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行为艺术一举成名。而王献之比他更有文艺范儿。一次,这哥俩正坐在屋里聊天,突然屋子着火了。王徽之慌得连鞋都来不及趿拉,大呼小叫着站起来就往外窜。再看王献之,依旧气定神闲,他淡定地叫来随从搀着自己,蹬着高高的木屐,迈着优雅的“猫步”,风度翩翩地从烈火中踱了出来。人们听说后都说,相比王徽之,文艺青年王献之的潇洒从容更胜一筹。

就书法的风格来说,王献之继承了魏晋士人飘逸高致的风度,但在表现上更有任意随性的文艺范儿。比如说他往往“书不择地”。有次外出,王献之看到一块新刷的白墙,一时技痒,就随手拎起个扫帚,蘸了泥浆在上面写大字,兴之所至,挥洒自如。后来王羲之看到了儿子的字,大为叹赏:“小七的字写得真不赖,咄咄逼人!”

还有一次,王献之逛街,有个年轻粉丝追着问他要签名。王献之本来挺烦这种事,像他这样的书法大家,一字千金,可不能随便给人签名,字写多了也就烂了,容易贬值。然而,当他瞄了那年轻人一眼后,觉得他的白衬衫颇为拉风,很对自己的脾气,就说:“那就把你的衬衫脱下来吧!”年轻人一头雾水,莫非大艺术家还喜欢看人打赤膊?他强忍着担心与疑虑照做了。王献之看都不看他一眼,径自将那白衬衫撕下一大块,然后掏出笔舔了两下,在上面刷刷刷写了几行字,并签上自己的大名,随后仰天大笑着扬长而去。留下光膀子的年轻人捧着价值不小的墨宝又惊又喜。

大名士谢安很欣赏王献之的率性旷达,当他是忘年交。有次,谢安问王献之:“小七,你觉得你和你家老头子谁的书法更棒?”王献之说:“字不同,没法比较,只能说各有千秋。”谢安说:“舆论可不是这么说的哦!”王献之则笑着说:“这您就不明白了,外人不懂家里事,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话语中透露着自信。谢安当场就竖起了大拇哥,连赞小七真不赖!

山涛 是竹林大哥

也是官场达人

尽管山涛并非西晋“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但无论是从年纪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七人中他年纪最大,比阮籍大五岁,比嵇康大十八岁。很多人知道山涛,还要拜其好友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所赐,尽管这封书信给山涛带来的主要是负面影响,使他几乎成了背弃竹林、忘本的反面典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是扩大了山涛的知名度。

其实,嵇康固然大义凛然,让人钦佩,但山涛却也有可取之处。细究山涛生平,便可发现山涛几乎是个完人,无论是当官、做人,还是为人老公,都没有太多让人挑剔的地方。

与其余六贤相比,老大哥山涛少了份放浪形骸的不羁狂态,多了份内敛持重的沉稳气度。当时有人认为山涛“以器重朝望”“在事清明,雅操迈时”“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这一点,也从其行事中得到验证。

司马师当政时,山涛任职尚书吏部郎,后来逐渐稳步升迁。山涛富贵后不忘本,好心推荐好友嵇康担任尚书吏部郎。然而,令山涛始料未及的是,嵇康不领情不说,还公开发表白纸黑字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宣布断绝与老大哥山涛的往来。甭管嵇康的初衷如何,此举都无异于狠狠甩了山涛一个大耳刮子。但山涛心理素质异常强悍,并未衔恨还击或是报复,而是始终保持缄默。嵇康被杀后,山涛担当起“教父”的角色,将其子嵇绍抚养长大,还为他争取到做官的机会。

未当官前,山涛贫寒度日,与老婆韩氏贫贱相守,但他心中却有大志向。一天,他跟韩氏开玩笑说:“老婆,这些年辛苦你了。别看你丈夫我现在落魄,我迟早是要出人头地的。就是不知道,将来我做到三公时,你能否端起贵妇人的范儿?”

这句话在数十年后实现了,尽管山涛四十岁才出山做官,但正所谓“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山涛就是传说中的官场达人,其官场成就令人“羡慕嫉妒恨”——退休前已位极人臣,官至三公之一的司徒。当然,这与山涛精擅为官之道是分不开的。

西晋社会黑暗,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成为普遍现象。而山涛长期负责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升迁任免大权,自然成为权欲熏心者行贿的目标。山东有个县长送给山涛一百斤真丝,山涛不想要,可是又深谙官场的潜规则,不愿也无法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于是他就把真丝打包,贴上封条,悬挂在梁头上。但凡再有行贿者,山涛就指指真丝包,笑而不语。后来该县长出了事,被逮捕法办,凡是当初接受其贿赂的官吏,都要被问责。山涛这才让人取下尘封已久的真丝,有人拂去上面的灰尘后发现,封条丝毫未动。由此事可见山涛为官的清廉与圆熟。

据说山涛酒量惊人,每次最多能喝八斗,超过便会有醉态。因此规定自己饮酒以八斗为限,他说到做到,自控能力相当强。晋武帝不信,对其进行考验。在一次饭局上,晋武帝明着只给山涛八斗酒,背地里却让人偷偷加了些。谁料,山涛喝到八斗就停,别人再怎么劝他都是笑而不语。晋武帝这才相信,感喟说:“饮酒都如此有度,做事可想而知了,山涛办事我放心。”

在朝廷工作的三十多年里,山涛先后请辞几十次,但每一次都被朝廷驳回,且因其政绩节节高升。年近八十时,山涛寿终正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