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鐵道游擊隊影視城位於山東省棗莊市鐵道游擊隊紀念公園內,是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是以建設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全國著名影視劇拍攝基地爲目標,按照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並融合濃烈的魯南民俗文化風情興建的,佔地總面積500餘畝,現已成爲全國最大的具有民國時期風貌的影視拍攝基地,具有獨特的文化、旅遊優勢。棗莊地區“南有臺兒莊國民黨正面抗戰紀念地,北有抱犢崮八路軍敵後堅持抗戰地,西有地方武裝鐵道游擊隊抗戰聖地”,形成全國少有的抗戰英雄聖地、紅色旅遊城市。

“七一”建黨節前夕,據馬蜂窩旅遊網大數據顯示,“紅色旅遊”關鍵詞搜索熱度上漲43.7%,成爲暑期旅遊旺季中衆多熱門主題之一,以傳統歷史文化爲核心的紅色旅遊成爲熱門旅遊目的地,2019年上半年最受用戶關注的十個紅色旅遊目的地中,棗莊以豐富的紅色旅遊躋身全國前十。

“紅色旅遊”以其或風景優美或人文厚重,兼旅遊休閒和學生教育與一體的特色,在暑期成爲不少學生和家長關注的出遊熱點。2019年上半年最受用戶關注的十個紅色旅遊目的地分別是嘉興、徐州、延安、安順、遵義、錦州、贛州、棗莊、信陽和撫順。棗莊以10萬+的熱度從全國衆多城市中脫穎而出,名列第八。

棗莊是山東省南部的一個地級市,東接臨沂,西靠微山,南連徐州,北臨鄒城,棗莊因煤而興,早期是著名的煤礦城市,2009年作爲國務院政策支持的東部地區唯一轉型試點城市,經城市轉型發展,目前成爲山東省重要的現代煤化工、能源、建材和機械製造基地,新興的科技創新基地和旅遊城市,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棗莊是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和“全國健身秧歌城市”,因鐵道游擊隊和臺兒莊大戰而聞名中外。

棗莊地區“南有臺兒莊國民黨正面抗戰紀念地,北有抱犢崮八路軍敵後堅持抗戰地,西有地方武裝鐵道游擊隊抗戰聖地”,形成全國少有的抗戰英雄聖地、紅色旅遊城市。

臺兒莊古城,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爲“活着的古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臺兒莊古城內有古河道、古碼頭、中華古水城、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與華沙同屬世界上僅有的兩座因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爲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臺兒莊戰役由滕縣戰鬥、臨沂附近戰鬥、臺兒莊戰鬥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最終臺兒莊戰役我軍取得了大捷。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城區西南郊,是爲了紀念抗日戰爭初期著名的臺兒莊戰役而修建,於1992年由臺兒莊區人民政府籌資建成,1993年4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佔地面積3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融展覽館、影視館、全景畫館於一體。2004年8月24日,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臺兒莊大戰遺址公園建設在臺兒莊古城內,保存了53處二戰遺蹟,昭示戰爭與和平的見證,不僅成爲文物、而且上升爲符號的人類文化遺產。正是這些遺蹟的存在,重建的臺兒莊古城才具有歷史根基。臺兒莊大戰遺址公園分爲若干區域:在大戰遺址區,將完好保存彈孔牆和部分斷垣殘壁,再現當年戰爭場景;在雕塑區,以高度概括的藝術手法,集中再現當年的悲壯場面;同時,建立臺兒莊大戰日記紀念館,蒐集中日參戰軍人在大戰期間寫的日記,表現我軍將士視死如歸的英勇精神和侵略戰爭製造的災難。紀念館採取最先進的展示手段,讓遊客親身體驗戰爭的殘酷。臺兒莊大戰遺址公園,將成爲全世界唯一一座以戰爭遺蹟爲依託的二戰紀念公園。

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北莊鎮雙山澗村,佔地6000平方米,是一處以紅色革命歷史教育培訓、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爲主題的教育性紀念園。

在此,羅榮桓元帥確立了“以抱犢崮爲中心,向北向西連接大塊山區,向南向東南發展大塊平原”的戰略思想並順利實施;成爲魯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誕生地、八路軍第115師司令部所在地、著名的“翻邊戰術”孕育地、指導山東抗戰“六字方針” 的制定地、華中至太行山以致延安的唯一紅色通道,是敵人聞風喪膽的鐵道游擊隊的大後方和指揮部;她是插在日本侵略者脊樑上的一把鋼刀,是華北連接華中根據地的樞紐,是膠東通往中央的祕密通道,號稱山東的“小延安”。

1939年,八路軍民運部長潘振武按照毛澤東主席和羅榮桓的指示帶着一個紅軍連來到王家灣,創建了魯南第一個縣級民主政府,爲魯南乃至山東的政權建設提供了範本,被喻爲“照亮魯南一座燈塔”。

位於山東省滕州市的微山湖紅河溼地是國家4A級景區,風景如畫,碧波萬頃。是鐵道游擊隊與日軍周旋的大後方,荷花澱裏、蘆葦蕩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最吸引人的還要數景區內盤龍島上的鐵道游擊隊根據地舊址——小李莊。小李莊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三面環水,掩映在蘆葦叢中,莊內有當年鐵道游擊隊的湖上根據地。抗戰時期,游擊隊隊員在此休息、調整並找機會痛擊日軍。

當年的老房子在抗戰時期被日軍破壞了,現在的房子是根據當時房屋原貌重新修建的,是紅色經典電視連續劇 《鐵道游擊隊》的拍攝基地。村東設有進村碼頭、蘆蕩迷宮、蟯哨等防禦設施。

鐵道游擊隊紀念公園位於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臨山路東首,是以鐵道游擊隊爲主基調,集教育、遊覽、娛樂爲一體的市級公園,佔地9公頃,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鐵道游擊隊影視城位於山東省棗莊市鐵道游擊隊紀念公園內,是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是以建設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全國著名影視劇拍攝基地爲目標,按照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並融合濃烈的魯南民俗文化風情興建的,佔地總面積500餘畝,現已成爲全國最大的具有民國時期風貌的影視拍攝基地,具有獨特的文化、旅遊優勢。

集紅色旅遊景觀、大型影視劇拍攝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爲一體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影視城按真實大小修建了民國時期的商行、照相館、武館、炮樓等。鐵道游擊隊影視城爲山東省最大的仿民國時期建築羣,有英雄之城的美譽。

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由當代中國建築設計界的領軍人物崔愷院士團隊設計。在臨山以新建設的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爲核心,改造提升紀念碑、英雄墓等設施,系統打造鐵道游擊隊黨性教育基地。

鐵道游擊隊紀念館是黨性教育基地核心建築,長158米,總建築面積11500㎡,展陳面積約6000㎡。共分序廳、火車主題大廳的6個單元展區。文物濃縮着歷史的印跡,更能給參觀者帶來觸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