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为法院发现我的银行卡上都没钱,就不会再继续关注了,没想到你们会去查我的交易记录,快给我解冻账户吧,我还钱。”被执行人张某说道。

日前,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法院执行法官在执行一起借款纠纷案中,采取“放长线钓鱼”的手段,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了还款义务。

欠款21万不还,老赖玩起“躲猫猫”

2017年3月,张某向李某借款35万元,二人约定6个月内付清。借款到期后,张某仅偿还了李某14万元。多次索要无果,李某于2018年3月20日将张某起诉到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法院。同年7月底,法院缺席做出判决,判令被执行人张某十日内偿还申请执行人李某借款21万元及利息。

可被执行人张某仍未履行还款义务,并玩起了“躲猫猫”,且其名下的4个银行账户余额都是零。法院陷入了执行难。

2019年3月15日,申请执行人李某向执行法官吴玉超提供了一条线索,最近几天他发现张某在孟村某银行出入了好几次。吴玉超立即对被执行人的账户进行调查,发现账户余额仍然都是零。

而此时,被执行人张某主动现身与申请执行人达成了10天内还清借款的执行和解协议。然而,还是一场骗局。

执行法官盯了三个月,终于“冻住”26万

吴玉超开始转变思路,每天密切关注着被执行人张某的存款信息。

2019年3月20日,正赶上同事去西安出差,他委托同事去西安某银行调取一份张某银行卡账户的详细交易记录。从同事传回的张某的银行卡账户详细交易记录信息显示,就在查询的前一天,被执行人张某从这个账户上划走25万元。而且这笔钱从进账到转出,不足1个小时。

随后,吴玉超仔细查看张某的银行卡账户详细交易记录,发现了一个规律,张某的银行卡账户每隔一个月或两个月的25号和26号,都有一个叫王某琴的人转账到这个账户数额不等的资金,有时几万元,有时二三十万元,时间也几乎都是中午12点左右,并且资金都会在1小时内转出。

为了不引起被执行人的察觉,吴玉超没有立即对该账户采取冻结措施,而是密切注意着这个账户的一切变动。6月25日和26日,执行法官吴玉超更是紧紧的盯着这个账户,一刻不敢离开。果然26日12时10分左右,张某账户上有26万余元存入,吴玉超快速操作电脑,果断将此账户冻结。

被执行人张某在得知自己账户被冻结后,立即赶到法院,请求解除冻结,并表示愿意全部履行义务。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朱丽娟 通讯员刘黎明

■编辑/皮雪雁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