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南宋時期,可能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一代抗金名將岳飛,一心爲國效力的岳飛,卻遭到奸人臣子的陷害,最後淪落成階下囚,被皇帝下旨處死。本是爲朝廷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英雄,沒能戰死沙場爲國犧牲,卻死在了小人的陰謀詭計下,着實讓人感慨萬分。而陷害他的奸臣秦檜,也就成爲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從古至今對他的罵聲就沒有停止過。而在歷史上,像岳飛這樣身爲忠臣被陷害致死的例子並不在少數,就比如接下來要給大家說到的這位。

就在岳飛被處死後沒過多長時間,金國內也發生了一件類似的事情,一位大臣被扣上本沒有的罪名,而冤死獄中。這位大臣叫做宇文虛中,是宋徽宗在位時的一介中書舍人等到宋高宗趙構登上皇位之後,受到趙構的指派出使金國,不過宇文虛中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宇文虛中在金國當起了翰林學士,後來更是步步高昇一再得到皇帝重用,最後直接當上了金國的國師。

可以說宇文虛中在金國是混得風生水起,不過他的所作所爲被南宋的臣子們看在眼裏卻十分厭惡,認爲他是一個賣國求榮的小人。可是就在公元1132年,南宋卻忽然收到了一封來自宇文虛中的密函,信中所寫金兵馬上就要通過陝西進入四川了。朝廷對這封密函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畢竟宇文虛中現在可是金國的國師,他這麼做對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不過既然宇文虛中都這麼說了,爲了穩妥起見還是早做防備比較好,於是南宋就馬上加強了對川蜀一帶的安防。

結果就在第二年,金兵果不其然突然對川蜀發起了攻擊,不過好在南宋軍隊早有防備,金兵沒能得手。之後不死心的金兵還想再次找機會進攻,不過都被宇文虛中給擋回來了,他給出的理由是打仗是一件耗時費錢的事情,所以主張議和。而這一切都被南宋朝廷瞭解了,他們終於相信宇文虛中確實是心繫祖國,在金國充當了臥底一般的角色,還讚揚他剛正不阿。

但是金兀朮卻在兵敗後察覺到了其中的不對勁,於是他就上奏金熙宗,建議他把宇文虛中的家人們全都從宋朝接到金國來,這樣也能起到對其的一個牽制作用,金熙宗便同意了。很快,宇文虛中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內心的第一直覺告訴他大事不好,想必金兀朮已經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於是他趕忙寫信給南宋,聲稱如果金國前來索要他的家人,務必告訴他們說是家人全在戰亂中死去了。

可是秦檜和宋高宗卻沒有照做,反而還把宇文虛中老老小小多達數百口人全都送到了金國,順便還透露給金國宇文虛中其實是個臥底這樣的消息。這下可好,在得知真相後,金熙宗徹底生氣了,立即把宇文虛中按謀逆罪關到了牢裏。可是不管金人如何尋找,都沒有查到一點關於宇文虛中有謀逆行爲的罪證。但是宇文虛中又不得不死,於是最後強行給他安了一個藏書太多的罪名,就把他全家悉數殺害了。

按理說如此忠貞之士,史書對他的評價應該是極盡讚美之詞,可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宋史》一書中,對他的評價就是褒貶不一的。史書承認他心中確實對南宋還有幾分掛念,可是這並不代表他就沒有做過爲了保命而投降這樣的苟且事,畢竟當年他作爲南宋的使者出使金國,隨後卻選擇投降轉投金國,此後更是一直爲金國的朝廷在效力,這無疑不是一個忠心耿耿的臣子應該做出的事情。

但是如今卻出現了另一種說法,有專家學者認爲大家對宇文虛中持有很大的偏見,當年他並非真心實意投降金國,而是心甘情願忍辱負重這麼多年,爲的就是能夠在金國也可以做一些有利於宋朝江山社稷的事情。

畢竟,南宋正是聽信了宇文虛中的情報,才及時防範使得金兵沒有可乘之機,要知道宇文虛中如果不是真的想幫助自己的祖國,又何必冒如此大的風險傳遞消息呢,一旦被人得知很有可能會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而最後的結局也的確如此,本來一心爲國的臣子,卻被人反出賣,致使全家都沒能倖存。因此,對於宇文虛中這個人的好壞並不能妄加斷言,還是要尋找更多的證據來證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