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月薪過萬招工難,“馬路游擊隊招工模式”該升級了

春節後,東南沿海地區又現招工難。此前有報道稱,有的製造業工廠月薪過萬也招不到一線工人,但這一說法遭到現場求職者反駁。

有務工人員反映,這是老闆招工的“套路”:先許諾高薪把人招進來,在旺季的時候確實能掙一萬多,但是到了淡季就把人開除;除此之外,一線工人工作強度大,每天工作長達15個小時,中間的休息時間只有一二十分鐘。

我想,務工人員的話,可能更接近當前真實的用工現狀:“月薪過萬”可能確實存在,但只是個案或並非常態,工作強度大且不穩定,卻是一些傳統制造業用工的普遍現象,也是這一職業難以吸引年輕人的原因之一。

在東南沿海地區,近年來出現“招工難”和“求職難”並存的現象,說明這是一種結構性用工荒。今年的情況則更加特殊,一方面受到內外經濟形勢影響,部分企業訂單不足,很多工廠年前提前放假,節後推遲開工;另一方面,一些有訂單的企業,卻招不到急需的一線熟練工人。

相關調研表明,目前不缺訂單的製造企業,適應形勢變化的能力屬於比較強的,雖然規模體量不大,但也在嘗試通過電商、個性化定製等努力實現“轉型升級”,解決最受困擾的銷路和庫存問題。

生產和銷售在“轉型升級”,可在用工思維和用工模式上,仍停留在比較初級、粗陋的階段,這是造成結構性用工荒的重要原因。

據部分企業主反映,在這些製造業企業,尤其是服裝加工廠,一線熟練工人平均工資並不低,但多數是四五十歲的老工人,很多是夫妻同在一個工廠,基本見不到年輕人。因爲培養一個熟練工和技術工,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而工廠的工作缺乏上升空間和穩定預期,也阻礙了年輕人進入。

這些老工人都是第一二代農民工,根還在村鎮,會隨着年齡增大而退出,或者跟隨產業轉移的步伐,選擇就近就業。

這說明,隨着第一二代進城務工者勞動紅利期的結束,90後、00後成爲勞動市場主力,製造業用工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一些企業並沒有跟上這種變化,試圖用游擊隊式招工的“舊瓶”裝上90後、00後的“新酒”。

當前社會更加多元,就業途徑也在增加,年輕人可以去開網店、做網紅、搞直播,一些傳統制造業崗位對年輕人的吸引力確實在下降。但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和就業需求,又不可能放棄製造業。

如一位企業家所說,不是製造業不行,而是落後的製造業不行。而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必須依靠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必須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加入。

這就要求企業和用工單位必須改變原有的用工思維,像重視技術和銷路一樣,重視人才培養和人才儲備,真正把一線工人作爲企業的核心財富和競爭力,爲他們建立起正規的用工和社保手續,給他們以穩定的預期和上升空間。

至少,不能再靠馬路游擊隊的招工模式,更不能靠旺季高薪、淡季解聘的“套路”招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