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張孝祥詩書文三絕是秦檜低估低了,他至少是四絕,他在文、詩、詞和書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張孝祥一生雖短,但他從擠掉秦檜之孫中狀元,到拒絕同秦檜同流合污,到主戰抗金等,一生可用“霸氣”二字形容,被稱爲宋朝最霸氣狀元可謂實至名歸。

(說歷史的女人——第846期)

中國1300年科舉史上共產生狀元600名左右,大概平均兩年零兩個月纔出一個狀元,可見中狀元難度之大。所以一般認爲凡考上狀元者基本都是天才,因爲通過作弊中狀元的極少。但歷來普遍有一種說法是,中狀元的其實才華並不出衆,理由是古代數百位狀元中,最後真正成才的,爲歷史做出重大貢獻的很少;而那些真正的歷史名人、牛人恰恰不是狀元,比如唐代的李、杜、白三大詩人,宋代的大文豪歐陽修、蘇東坡等。不過這也並不能證明中狀元的都很平庸,事實上,這600位狀元之中也頗有傑出人才出現的,比如王維、郭子儀、文天祥等。所以向來也有誰是史上最牛、最優秀的狀元的爭論。

那麼究竟誰是史上最優秀的狀元呢?這個確實不好說,因爲最牛或者最優秀的標準是什麼?很難確定。今天咱們談的話題是最霸氣的狀元。1300年間誰是最霸氣的狀元呢?這個也不好說,因爲時代不一樣,標準也不一樣,未免會出現關公戰秦瓊的尷尬。但是如果具體到某一朝代,就比較容易判定了。比如在明朝,最霸氣的狀元當屬王觀,因爲他是大明朝300年間唯一的,也是中國千年科舉史上僅有的兩位六元及第狀元之一。今天咱們說宋朝,兩宋300年間誰是最霸氣的狀元呢?

我們知道在宋朝有兩次最有名的科考。一次在北宋,即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當年的進士榜可謂人才濟濟,比如蘇軾蘇轍兄弟,曾鞏曾布兄弟,張載程顥叔侄等,那一榜出了幾位大文豪,大哲學家,還有幾位宰相和一個名將,被傳爲佳話。

而另一次著名的科考發生在南宋,即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這年的科考也是人才濟濟,名流輩出,比如大詩人陸游、楊萬里、范成大等,還有歷史上罕見的文人名將虞允文(他曾創造以1萬8千人破金兵15萬大軍的奇蹟)。但這次科考跟嘉佑年間那次一樣,以上所列舉的名流無一中狀元。北宋那次擊敗蘇軾等衆高手的是章衡,此人名不見經傳,確實不能算霸氣。不過南宋這次擊敗陸游、楊萬里的這人絕對厲害,可說是宋朝最霸氣的狀元了。

因爲他不僅擊敗了衆多名流,關鍵是擊敗了秦檜的孫子,這可不一般。因爲自古有一定律,打敗君子容易,打敗小人難。要知道當年這次科考是奸相秦檜操縱的。那時的秦檜是宋高宗趙構面前的大紅人,他權傾朝野,控制了所有考官,就是想把他的孫子秦壎(xun)弄成狀元。可今天講到的這位學子卻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力挫羣雄,後來還成爲主戰名臣。那麼他擠掉秦檜孫子中狀元、繼承岳飛遺志主戰抗金、卻不幸中暑早逝的之人到底是誰?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張孝祥:擠掉秦檜孫子中狀元,繼承岳飛遺志主戰抗金

(一)張孝祥霸氣之一:擠掉秦檜孫子,霸氣奪魁

此人就是南宋著名詞人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祖籍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12世紀前期,在中國版圖上主要是南宋與金朝的對峙,面對金人鐵蹄的踐踏,中原百姓大規模南遷避難。張孝祥之父張祁也帶領全家南遷,所以張孝祥是出生在明州鄞縣桃源鄉(今浙江寧波市鄞州),並在鄞縣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

由於張家沒有田產,因此相比同時代出身於官宦之家的陸游等人,張孝祥自小在貧苦中成長,是歷經過磨難的。不過他自幼資質過人,被視爲神童,史稱他“讀書過目不忘”,“幼敏悟,書再閱成誦,文章俊逸,頃刻千言,出人意表”,是個罕見的奇才。

張孝祥十六歲就通過了鄉試,可謂是開局順利。到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時,23歲的張孝祥便走上了那次歷史上著名的考場。他的狀元之路也是充滿傳奇色彩。前面說過,這次科考是秦檜操控的,所以有才學的未必能最後勝出,因爲秦檜他早上下打點好了,他暗箱操作,狀元已經內定給自己的孫子秦壎了。這就意味着,所有的有志之才都將敗下陣來。第一個栽下來的就是大詩人陸游。

其實陸游跟秦檜的孫子秦壎在之前的較量中已經勝了一場。陸游當然是有大才的,他於前一年,即1153年,進京臨安(今杭州)參加鎖廳考試。鎖廳考試是當時的一種特殊的考試,它是對現任官員及朝廷恩蔭子弟進行的考試,陸游因先輩對國家有貢獻,曾以朝廷恩蔭被授予登仕郎之職,所以他有資格參加這次考試。當然秦壎更有資格也參加了。那次考試的主考官陳子茂把陸游取爲第一,而秦壎只得了第二(估計還是看在秦檜的面子上),當時秦檜就很憤怒,有降罪主考之意,但他忍了忍,並沒有太大的動作,因爲他瞄準的是下年的全國“普招”,即省試和殿試。

公元1154年,那年註定要進入史冊。在禮部主持的省試(相當於後來的會試)中,秦檜就特別命令主考官,給陸游施以“極刑”,就是不管陸游考得多好,都必須落榜!這樣在省試的榜單上,第一名就是秦壎,第三名是曹冠。據說曹冠是秦檜的姻親(有待考證),第二名就是張孝祥。你總不能把前三名都佔了吧,深諳人情世故的秦檜也是留有餘地的。機關算盡,秦檜以爲萬無一失了,因爲最後一道關殿試考策論,皇帝親自閱卷,一般都是走個過程,皇帝不會輕易否定禮部給出的結論;尤其是當時,別人的面子可以不給,秦檜的面子皇帝是不能不給的。誰知就在最後一步,秦檜輸了。

宋高宗趙構這人,一生辦了不少窩囊事,或者壞事,比如苟且偷安,冤殺岳飛等,但這次他卻主持了公道。當他打開第一名的試卷時,看到的文章裏提到的言論跟秦檜如出一轍,毫無新意可言,於是他掃興地把試卷扔在了一邊。因爲當時的卷子也是密封着的,他也不知道是誰的。當他打開第二名的卷子時,眼前大亮:太漂亮了,這文章寫的,高手啊!張孝祥長達一萬四千言的策論,寫得是酣暢淋漓,文采飛揚,不僅充滿愛國激情,而且鍼砭時弊,令人耳目一新,振聾發聵。還有就是,字跡也超級漂亮,“字畫遒勁,卓然顏魯”,是標準的第一楷書“顏體”字!

張孝祥:擠掉秦檜孫子中狀元,繼承岳飛遺志主戰抗金

於是趙構龍顏大悅,盛讚文章“議論雅正,詞翰爽美”,不僅拍案叫絕,狀元就他了!結果張孝祥就得了第一。

不過趙構也不是傻子,他看到禮部定的第一名試卷,滿是秦檜的觀點,也猜出是那個老傢伙的人,也得給老秦一個面子,所以就給秦壎定了第三名探花,而把曹冠升級爲第二名榜眼。曹冠不管是不是秦檜的人,其人之才還是遠在秦壎之上的,在南宋也是能排上號的詩人,弄個第二也算公平。

這下秦檜傻了。當他得知孫子僅弄了個第三,估計氣得鼻子都歪了。但這也沒法,人家皇上定的,金口玉言,駟馬難追。看來我還是高估自己了。他不得不前去祝賀新科狀元,得給萬歲爺一個面子不是。於是秦檜走到張孝祥跟前酸溜溜地說,“恭喜張大才子高中!張狀元詩、書、文三絕啊!”接着又問道,“敢問張公子詩學何人,書工何體?”(上喜狀元策,又喜狀元詩與字,可謂三絕!詩何體?書何字?)張孝祥回答說:“本杜詩,法顏字。”也就是說,張孝祥學杜甫的詩,學楷書四大家之一的顏真卿的字,當然厲害了。

不過張孝祥果然是詩書文三絕嗎?是不是趙構水平不夠,看錯眼了,還是秦檜故意恭維?張孝祥還有那些霸氣之處?

(二)張孝祥霸氣之二:文、詩、詞、畫四絕

說張孝祥詩書文三絕是秦檜低估低了,他至少是四絕,他在文、詩、詞和書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第一是文,即文章。僅張孝祥殿試上的一篇策論就可以證明,14000言什麼概念?如今高考一篇作文800字摳罷半天,有幾人能寫出妙文?當時張孝祥可是當場完成,14000字,全用毛筆,用“顏體”正楷字一筆一劃寫成,你光抄一遍試試看?練過書法的估計都深有體會,不搞你個腰痠腿疼我服。更別說是文采風流,立意新穎,充滿治國安邦之理的文章了。

張孝祥的文章,在當時就受到很高的評價,他《於湖居士文集》數十卷,收錄了他不少政論文和散文,其文字精煉清雋,氣質古雅飄逸,曉暢自然,名篇不少,比如《觀月記》等,都是傳誦一時。

其二是詩。正如張孝祥自己所言,他主要學習杜詩,另外還有蘇詩,受江西詩派影響較大(江西詩派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文派別,形成於宋徽宗初年,以杜甫爲詩祖,以黃庭堅創作理論爲中心)。其詩作內容豐富,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懷,對民生疾苦比較關注。其中以感懷詩最佳,其詩風“清婉而俊逸”,詩韻平實而簡淡,通曉明白,也頗有佳作。張孝祥詩如其人,同時代的大詩人楊萬里對之這樣讚譽:“當其得意,詩酒淋漓,醉墨縱橫,思飄月外”

其三是詞。相對於詩文,張孝祥的詞成就更大。張孝祥上承蘇軾,下開辛棄疾愛國詞派之先河,是南宋詞壇豪放派最著名的代表之一。其詞風“豪壯典麗”,氣勢雄渾,對辛詞有直接的影響。他的詞題材很廣,但以抒發愛國之情的詞最爲著名。其詞作無一不表達了他對故國的哀思長懷,對北伐中原的謳歌和對萎靡國事的感慨:如“萬里中原烽火北”,“剪燭看吳鉤”,“擊楫誓中流”,這樣的鏗鏘有力的句子比比皆是。

除慷慨激昂的愛國詞作外,張孝祥的詠懷詞和愛情詞也爲人稱頌,佳句頗多,如 “杏花未遇疏疏雨,楊柳初搖短短風”等。而他最傑出的詞是《念奴嬌·過洞庭》《水調歌頭·金山觀月》,更是佳句迭出:“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裏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等。他的詞也是有意地學習蘇軾,評論者也多將他同蘇軾相提並論。

其四是書法。張孝祥的書法在南宋名氣甚大,宋高宗說他“必將名世”;南宋朝諸多名家文人,都對他的書法推崇有加。陸游說他的書法“爲當時所貴重,錦囊玉軸,無家無之”;朱熹則說他“天資敏妙,文章政事皆過人遠甚。其作字皆得古人用筆意”。

張孝祥書法廣學各家所能,其中尤以學習顏真卿和米芾最多,一方面有顏真卿書法的遒勁雄偉,氣勢磅礴,一方面也有米芾書法的筆勢奔放,秀拔清朗,如“枯竹折松,駕雪凌霜”,其書法盛行於南宋,在書壇上頗有一定地位。

張孝祥:擠掉秦檜孫子中狀元,繼承岳飛遺志主戰抗金

(三)張孝祥霸氣之三,不畏權貴,拒絕同秦檜等人同流合污

這一點具體表現在他剛狀元及第時在婚姻上的一次拒絕。“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人生兩大樂事同時降臨於他,但被他堅決拒絕了一項。張孝祥中狀元時才23歲,這在古代中狀元的人中是相當年輕的,許多都是三四十歲之後才考取的。這個年齡正是風華正茂,所以他一被公佈爲狀元郎,立馬吸引了一個人的目光,此人即曹泳。他是秦檜的黨羽,而且是秦檜的兒女親家(前面提到的同榜第二名曹冠可能也是曹泳的人)。

曹泳在朝堂上當衆向張孝祥提親,但被拒絕。史書記載是張孝祥“不答”。這一個不答應把曹泳弄得面子上很掛不住,從此對張孝祥懷恨在心。這次拒婚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爲當時曹泳跟秦檜是“鐵哥們”,你得罪了曹泳等於得罪了秦檜。這一點很可貴,因爲當時的張孝祥並非已經婚配,家有個老婆,你若答應了就有當陳世美之嫌。因爲他家比較貧窮,他當時是光棍一條。擱一般人,巴不得呢,起碼不會當面給對方難看吧。而小張就敢。

(四)張孝祥霸氣之四,不怕秦檜,堅決給岳飛伸冤

張孝祥爲後人廣爲稱頌的就是他爲岳飛伸冤的事情了。當時岳飛被冤殺已經12年,但是有秦檜在,朝中包括民間無一人敢公開爲岳飛辯護、伸冤,頂多私下裏罵秦檜兩句。可張孝祥不,他剛中狀元就以“岳飛忠勇天下共聞”等理由,向宋高宗趙構鄭重提出爲岳飛平反!要知道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弄不好就要掉腦袋的。因爲當年殺岳飛雖爲秦檜煽動,但根本上就是趙構的主張,他怕岳飛功高蓋主啊。而這大家心裏都明白,你提這事不是對皇帝打臉嘛!

當時趙構也是氣得受不了,估計他接到這個奏摺時臉都綠了,但他也不好公開發作,因爲這畢竟是他剛剛欽點的新科狀元。再說,岳飛爲國家立了多大的功,是人都明白。不過他當然不會接受這個建議,只能說,這個事情比較複雜,以後再議!

張孝祥正是從這件事之後徹底得罪了秦檜一派,爲此他付出了昂貴代價。秦檜惱羞成怒:你小子有種,你搶了我孫子的狀元不說,老曹把閨女白給你,哪怕倒賠倆錢給你當老婆,你都不要;這可好,現在又替老嶽翻案?把他平反了,我這老臉往哪擱?簡直豈有此理!於是他指使黨羽誣告張孝祥父親張祁殺嫂子謀反,將張祁投入監獄,張孝祥也因此牽連受難不淺。幸虧秦檜年老力衰,不久就死了,不然張孝祥就危險了。

(五)張孝祥霸氣之五:拒絕求和,堅決主戰

張孝祥之所以能冒死向皇帝請求爲岳飛平反,就因爲他是個繼承岳飛遺志主戰抗金派,他雖一介文人,但並非一個文弱書生,他天性豪邁,鐵骨錚錚,素有一腔報國之志,對於金兵入侵,他是堅決不答應。他跟同科進士、文人名將虞允文是莫逆之交,二人經常談論抗金之事。他可不是鍵盤俠,只是說說而已。

張孝祥因得罪秦檜被罷官以後,曾回蕪湖閒居。在此期間,金主完顏亮南下。張孝祥雖無官職,仍舊密切關注戰局變化,並向手握兵權的李顯忠、王權等將軍提出抗金之計,因爲他也是讀過兵書的。虞允文率18000人在採石磯大敗金兵15萬,使完顏亮南下滅宋的計劃破產,完顏亮也被部下叛將所殺。聽聞此事後,張孝祥當即作了一首《水調歌頭·聞採石磯戰勝》,大呼:“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然後,他奔赴建康,拜謁南宋主戰派重臣張浚,繼續陳述自己的抗金主張,並在席上賦《六州歌頭》一詞,慷慨激憤,使張浚爲之動容。

1164年,在張浚的推薦下,張孝祥被任爲中書舍人,領建康留守。後又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府、靜江府、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在撫州任職時,當地發生叛亂,他曾身先士卒,一人單馬與亂兵對峙,乾淨利落的平定了叛亂。在平江時,他曾懲治大姓奸商,收繳其米倉,第二年饑荒,用收繳的糧食接濟災民,受到百姓稱讚。

後來,張孝祥被罷官,主戰派失勢,張孝祥又遭到排擠和打擊。但他始終堅持自己主戰的政治主張,反對一味求和苟安。在十幾年的官場生涯中,張孝祥幾番起落,終究沒有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最後黯然離開官場。1170年三月,張孝祥返還蕪湖。天妒英才,這年七月,他不幸中暑而早逝,享年三十八歲。

張孝祥:擠掉秦檜孫子中狀元,繼承岳飛遺志主戰抗金

張孝祥一生雖短,但他從擠掉秦檜之孫中狀元,到拒絕同秦檜同流合污,到主戰抗金等,一生可用“霸氣”二字形容,被稱爲宋朝最霸氣狀元可謂實至名歸!(文/說歷史的女人·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宋史·張孝祥傳》《中國文學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