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號是古代帝王爲表達對有功之臣生前身後功勳的認可,所加封或者追贈的稱號,它貫穿於中國的整個封建王朝,在彰顯古人身份地位上有些很強的代表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國民黨中那些聲名顯赫的“封號”,以及他們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五虎上將系列 :陳誠、顧祝同、衛立煌、蔣鼎文、劉峙。

陳誠,1898年1月4日生於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陳誠本出自書香門第,父親是晚清秀才,如果通過讀書的方式將來必能出人頭地。然而當時混亂的社會卻孕育了他一顆投筆從戎的愛國心。1919年,陳誠以備取生的名義進了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1922年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他被分配至浙江第2師第6團任少尉排長。僅兩年時間,就提拔爲炮兵連連長。北伐期間,先後攻打陳炯明、孫傳芳、孟昭月等部,由於戰績顯赫,一路升爲軍政廳副廳長。在中原大戰中,挫敗吉鴻昌,再立戰功。後來參與“圍剿”蘇區的行動,一度將中共紅軍逼入絕路。淞滬會戰中,對日本發起的進攻更是勇猛。不過在國民黨敗退大陸後,他也選擇了入駐臺灣,並擔任了臺灣省政府主席,中華民國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等職,1965年3月5日因肝癌在臺灣病逝,享年67歲。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顧祝同,1893年1月9日生於江蘇省漣水縣石湖鄉四興集。兒時的顧祝同思想品德端正,學習成績優異,於是被保送至南京陸軍小學,並於1910年通過考試,正式成爲陸軍小學的一員。接下來的七年,他又分別在湖北陸軍第二預備軍官學校和保定陸軍軍官軍校完成了進修。1919年2月,顧祝同完成學業並順利畢業。1921年12月,顧祝同選擇投奔到桂林視師的孫中山,其間歷任國民革命軍師長。1927年北伐戰爭中,又分別在江蘇宿遷、山東郯城等地予孫傳芳以重創。後在中原大戰中輔助蔣介石打敗馮國璋,升任爲第十六路軍總指揮,掌管西北軍事大權。抗戰時期,又擔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參與了徐州武漢兩大會戰。1949年隨蔣介石敗退臺灣,任代國防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因高血壓引起腦部微血管阻塞,1987年1月17日在臺北逝世,享年94歲,是國民黨中爲數不多的長壽者。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衛立煌,1897年2月16日安徽省合肥縣東鄉衛楊村。1914年,年僅17歲的衛立煌入湖南都督湯薌銘部學兵營開始了軍旅生涯。次年投靠粵軍,並一路由排長遞升至旅長。北伐戰爭時間,升任爲第一軍第14師師長。1927年到1930年間又先後任國民黨軍第9軍副軍長、南京衛戍副司令、第十四軍軍長,、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等職務。抗日戰爭期間,在忻口會戰中破壞了日軍的作戰計劃。國民黨戰敗後,衛立煌並沒有跟隨蔣介石進入臺灣,而是選擇出走香港,1955年回大陸,爲新中國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後來因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和肺炎的原因,於1960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也是五虎將中唯一在大陸去世的一人,享年64歲。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蔣鼎文,1895年1月15日出生於浙江諸暨的一個普通鼎文,1895年1月15日出生於浙江諸暨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國民黨高級將領。在蔣鼎文16歲那年恰逢武昌起義,他沒有任何猶豫,從容參軍。軍事生涯的早期參加了多次軍事行動,雖然這個時期的他官職並不大,但是卻深受蔣介石的讚賞。

號稱“飛將軍”的他先後經歷了圍剿紅軍,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福建事變,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等事件,對外殺敵立功,對內恪守本分。但是在與日軍的豫湘桂戰役中一潰千里,心懷愧疚的他邃辭職轉而經商,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敗退臺灣後,積極投身家鄉的慈善事業,1974年1月,病卒於臺北。享年79歲。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劉峙,1892年6月30日生於江西吉安,是五虎將中出生最早的一位。1907年,時年15歲的劉峙投筆從戎,考入湖南陸軍小學第三期。此後的六年,分別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和保定軍官學校進修。兩年後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冀東開平巡防營見習。1917年南下廣州,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教官、粵軍連長、支隊長、營長等職。劉峙參與過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深受蔣介石器重。抗戰時曾任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司令。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挫敗,一名堂堂司令竟淪落到在印度尼西亞教書,不免令人感到意外。1953年去往臺灣,次年任臺灣“總統府”國策顧問,後改任光復會委員。1971年1月15日,病逝於臺灣。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八大金剛系列: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張治中、錢大均、蔣鼎文、陳繼承。

何應欽,(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貴州省興義人。黃埔軍校總教官,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蔣手下的二號人物,歷任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軍政部長。從小就接受了軍事教育,1909年被送往日本學習,畢業後回國投入到革命中,任黔軍第一師第四團團長兼學生營營長。後來黔軍內部發生矛盾,劉顯世被驅逐出貴陽,心懷憎恨的劉邃令人襲擊了何應欽,受傷後的何應欽經過半年修養,最後選擇離開故鄉,前往上海。對於共產黨的態度很強硬,極力主張消滅中共,後來製造了駭人聽聞的“4.12慘案”。在西安事變中,對於張、楊的態度也是能打就絕不廢話,直接令空軍進行轟炸。抗日戰爭其間,對日作戰也做出了努力,並作爲代表接受日本的投降書。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後來國民黨戰敗後,他先是去了香港,而後前往臺灣,不過晚年的他由於官場失意,所以很多事也不再過問,但是仍以民間方式效力國民黨。何深懂養生之道,待人寬和,提的起放的下,直至1987年善終,享年九十七歲,是國民黨內長壽者之一。

八大金剛中的陳誠、顧祝同、蔣鼎文、劉峙同時也在五虎上將之列,不再另行介紹。

張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安徽省巢縣黃麓鎮洪家疃人,黃埔系骨幹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愛國主義人士。作爲紅色將軍的他能列入蔣的八大金剛實在是出人意料。不過了解他的生平事蹟後也就不足爲奇了。童年時期的張治中家境貧寒,他自己也過着長達六年的流浪生活。後來進入揚州巡警教練所受訓,併成爲正式警察。軍閥混戰時期,他又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和中原大戰,職位也從最初的軍校畢業生一路升至國民黨第四軍總指揮。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判斷失誤將距離長沙三百里以外的“新牆河”被誤傳爲五公里近的“新河”,從而釀成了一場千古奇聞的“11·13長沙大火”。他作爲當時湖南軍事戰爭的最高指揮官,革職處分在所難免。在對於共產黨的態度上很溫和,多次作爲代表參加會談,被人們稱爲“和平將軍”。後來由於政治傾向逐漸偏共,於1949年10月被開除國民黨籍。

新中國成立後,身兼重職,爲祖國的發展盡心盡力,於1969年4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錢大鈞,1893年7月26日出生於原正儀鎮雅涇村東北村。國民黨元老,黃埔軍校建校初期教官,中國國民黨軍將領,陸軍中將加上將銜。錢大鈞早年參在日本學習,後來因爲侵佔青島而憤然回國,之後的幾年又陸續在中日完成了學業。1924年以第20師師長的身份討伐陳炯明,其間以六連士兵大破四千敵軍成爲近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雖然也參加了中原大戰和抗日戰爭等大戰,但由於錢大鈞的軍事生涯相較於其他金剛比較平淡,所以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後來由於自身原因受到了蔣介石的猜忌。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他也以“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的身份選擇繼續效力蔣介石。晚年也是作爲代表廣泛參與各種國際活動。錢大鈞一生雖然愛財,性格偏激,但爲人胸無城府,老實本分,是智將的典型代表。1982年7月,錢大鈞因肝癌在臺北去世,享年90歲。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陳繼承,1893年出生於江蘇省靖江,國民黨陸軍中將,黃埔軍校戰術教官。和大多數將領一樣,他也是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來擔任黃埔軍校教授部戰術教官。在軍閥混戰時期,先後參加東征和北伐和中原大戰,但是相比於其他金剛,他並沒有取得什麼顯著的戰績。所以再次不再介紹他參與的其他戰爭。戰績平平但卻絲毫不影響蔣介石對他的重用,任南京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後來國民黨戰敗,他也隨蔣入駐臺灣,擔任臺灣招商局顧問,1971年12月於臺北病逝,享年78歲,蔣介石親自題寫墓碑。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十三太保系列:國民黨十三太保是指蔣介石成立的中華民族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成員。這十三人分別爲:劉健羣、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桂永清、酆悌、鄭介民、曾擴情、梁乾喬、肖贊育、滕傑、戴笠、胡宗南。

“太保”一詞,本是一個古代的官職。十三太保這個特定稱謂,起源於唐朝末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個兒子,其中包括一個親兒子三太保李存勖和12個義子。

劉健羣,1902出生於貴州遵義,早年知遇於何應欽,後來加入國民黨,曾任黔軍軍法處長、軍需處長的職務。1930年前往南京,通過了蔣介石的考覈,同年正式成爲復興社的一員,深受蔣介石的賞識。後來在多地展開有關復興社的活動,培養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負的社員。1947年5月,劉健羣被聘爲南京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1949年隨國民黨敗退臺灣,曾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72年因心臟病卒於臺北,享年70歲。著有《如何抗日救國》、《復興中國革命之路》等著作。

賀衷寒,1900年出生於湖南嶽陽,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與我黨傑出人物蔣先雲,陳賡並稱“黃浦三傑”,復興社四大臺柱之一。賀早年因爲撰寫了《黃龐案之真相》一文,“含冤”入獄,險些喪命。出獄後,在前往廣州的途中,結識了胡宗南,最後成爲至交。後來賀一心投身黃埔,認真鑽研政治和軍事理論,也爲他今後進修伏龍芝軍事學院和日本做好了鋪墊。對於共產黨的態度十分強硬,並多次投身“反共”浪潮中,也因此深受蔣介石器重。1932年時,參與到成立復興會的任務中,並委任爲中央幹事。西安事變中與何應欽勾結,也因此事被蔣介石冷落。退敗臺灣後,仍然以自己的方式來拯救蔣家王朝。1954年出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但受到了排擠,晚年憂鬱而終,享年72歲。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鄧文儀,1905年12月出生於湖南醴陵,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黨務委員。孩童時期的鄧文儀崇拜“綠林好漢”,立下壯志要考入黃埔軍校。1927年,投靠蔣介石,擔任其侍從祕書。後來復興社成立,他也成爲十三太保之一。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平平,1948年晉任陸軍中將。隨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擔任了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等職位。晚年爲大陸與臺灣的關係緩解做出了巨大貢獻,1998年在美國去世,享年93歲。

康澤,1904年出生於四川安嶽,國民黨著名特工,中華復興社創始人之一。中學時期的康澤就有了救國救民的思想了,並付出了實踐——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後來在蔣介石的推薦下,進修於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後致力於反共、反革命的宣傳中,爲此贏得蔣介石信任。復興社成立後,康澤負責“別動隊”進行血腥鎮壓。在後來解放戰爭時期,敗於王近山領導的中野手中。不過中共給了他改過自新的機會,被俘虜後的康澤於1963年4月被特赦釋放,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67年在北京病逝,終年63歲。著有《復興社的緣起》、《三民主義青年團成立的經過》、《我在國共第二次合作談判中的一段》等文章。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桂永清,1900年出身於江西省貴溪縣鷹潭鎮,曾任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國民政府國防部參謀總長,國民革命軍海軍一級上將等高職。中學畢業後的桂永清擔任小學教師,後來被保薦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加入到東征的隊伍中,但是因爲私吞戰利品險些處以死刑。在擔任復興會成員其間,深受蔣介石讚揚。1938年豫東戰役中,由於桂永清未按照原計劃行動,使得國民黨制訂的“蘭封會戰”計劃大大受損,他也被撤職查辦。1946年,桂永清又被重新啓用,任命爲海軍總司令,但是由於管理無方,海軍發生了一連串的起義和投誠。1952年,桂永清辭去海軍總司令職務。兩年後任參謀總長,授一級上將。不幸的是上任不到兩個月便與世長辭,享年僅54歲。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酆悌,1903出生於湖南湘陰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十三太保之一。命運悲慘,祖輩務農,父親早亡。早年就讀於湘陰師範中學,後來被保薦於黃埔軍校,開始軍旅生涯,參加過東征與北伐。1931年發起籌建復興社,任中央幹事會幹事。後來又擔任過復興社本部第四任書記和湖南省政府委員等職務。後來因爲長沙大火案,被臨時軍事法庭判處死刑,年僅35歲,是十三太保中最短命的一位。

鄭介民,1897年出生於廣東文昌,黃埔軍校二期生。1924年在孫文主義學會中開始從事情報工作,此後一直致力於此。一生歷任中華民族復興社代理書記,特務處副處長兼華北區區長,軍統局局長,保密局局長等職務。擁有長遠而精準的戰略眼光,1943年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負責其安保工作。曾正確預言盟軍將於6月6日於諾曼底登陸,被美國軍官贊爲神機妙算。一生著作頗豐,有《游擊戰術之研究》,《諜報勤務》《軍事情報學》等。1959年因心臟病逝世,享年62歲。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曾擴情,1894年出生於四川威遠,黃埔第一期學生。在李大釗介紹下入黃埔,曾在周恩來領導下工作,與共產黨人關係不錯。“中山艦事件”後,堅決表示與共產黨劃清界限,後來獲得蔣介石信任,曾多次拉攏黃埔同學爲蔣所用,後因爲在西安事變中爲張學良說情而差點被蔣所殺,對蔣的政治信譽有所不滿。1949年12月被我軍俘虜,1959年12月獲特赦,後來任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病逝,終年93歲。

梁乾喬,1903年出生於廣東梅縣,黃埔軍校第一期生。早年曾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去蘇聯學習,成爲一名“託派”,後來投考蔣介石,加入復興社,成爲軍統十人團之一,以研究反共政策而著名。曾歷任黃埔軍校訓政班訓育組長,軍統局上海區書記長,軍統局南京總處書記長等職務。因其部下向陝甘寧警備部隊投降而被胡宗南訓斥,梁本就體弱多病,後臥病不起,於1946年在西安逝世。終年43歲。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肖贊育,1905年出生於湖南邵陽,黃埔軍校一期生。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1932年參與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和復興社,後任蔣介石侍從祕書,西安事變中被扣西安。後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檢查委員,中央幹事等職。1949年到臺灣,歷任正中書局常務董事,提拔書局董事長,著有《中華民族的根本問題》,《精神建設》《知行問題之研究》等。1999年善終,享年94歲,也是國民黨中少有的長壽者。

滕傑,1905年出生,江蘇濱海人。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國防研究院第一期畢業。1934年,與鄭介民以軍事考察名義去歐洲考察,實則學習法西斯統治方法。是民國曆史上最後一任南京市長,去臺灣後歷任國民黨中央設計考覈委員會委員,“國大代表”黨團書記等職,2004年在臺灣病逝,終年99歲。是十三太保中最長壽的一位。

戴笠,1897年出生,浙江衢州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首長。長期從事特工與間諜工作,其最大成就是創立了軍統局,曾迫害了許多黨內人士及無黨派人士,但在抗日戰爭中,也命令特工刺殺了許多日本人與漢奸,爲中華民國立下卓越功勳,1946年因飛機失事而亡,年僅49歲。被評價爲“中國的希萊姆”。

國民黨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顯赫名聲下的人生結局

胡宗南,1986年出生,浙江鎮海人,蔣介石的心腹之一。1924年參加別動隊,與王亞樵義結金蘭,後投考黃埔軍校,認識了蔣介石。曾參加北伐,後開始建立自己的軍事體系,形成黃埔系“少壯派集團”。在抗日戰爭中,掌握第八戰區實權,屯兵西北,號稱“西北王”。1947年指揮進攻佔領延安,但未找到我軍主力。1950年乘坐飛機悄悄逃到臺灣,1962年因心臟病病逝,享年76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