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七事變”發生前,秦德純是北平最重要的軍事負責人之一,時任二十九軍副軍長、北平市長,而此時宋哲元回山東老家休養,在日軍發起襲擊時下達反擊命令的就爲秦德純。長城抗戰後,二十九軍獲得了擴編,同時由於日本壓力,華北國民黨力量逐漸撤出,尤其是《何梅協定》後河北境內的國民黨中央軍、東北軍及黨部撤出,二十九軍成爲察哈爾、河北地區實力最強的中國駐軍,宋哲元先後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河北省政府主席、平津衛戍司令等職,二十九軍實力也急速擴軍,“七七事變”前有四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數個獨立步兵旅及地方保安團等部隊,總兵力十萬多人。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原是西北軍,中原大戰後馮玉祥戰敗,西北軍餘部被張學良收編後改編爲東北邊防軍第三軍,以原“西北軍五虎”之一的宋哲元爲軍長,秦德純、劉汝明爲副軍長,所轄兩個師三十六師師長爲馮治安,張自忠任三十七師師長。1931年6月,該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

29軍於七七事變中奮勇還擊,主要將領中有四位山東人,兩位殉國

二十九軍爲西北軍殘部改編而來,儘管獲得了張學良的支持,但不要說武器彈藥,軍服、軍糧都不能保證,有人形容爲“如同乞丐”,但是就是這支部隊在“九一八事變”後的長城抗戰中打出了中國軍人血性,在喜峯口用大刀大戰日軍,二十九軍也一戰成名,《大刀進行曲》響遍全國。

29軍於七七事變中奮勇還擊,主要將領中有四位山東人,兩位殉國

長城抗戰後,二十九軍獲得了擴編,同時由於日本壓力,華北國民黨力量逐漸撤出,尤其是《何梅協定》後河北境內的國民黨中央軍、東北軍及黨部撤出,二十九軍成爲察哈爾、河北地區實力最強的中國駐軍,宋哲元先後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河北省政府主席、平津衛戍司令等職,二十九軍實力也急速擴軍,“七七事變”前有四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數個獨立步兵旅及地方保安團等部隊,總兵力十萬多人。

宋哲元於北平即與日軍針鋒相對但又不得不虛與委蛇,艱難維持局面。1937年7月7日夜,日本華北駐屯軍一部藉口士兵失蹤向我駐盧溝橋軍隊發起襲擊,遭到我二十九軍官兵的奮勇還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正式爆發。此時的二十九軍主要將領爲軍長宋哲元,副軍長秦德純、佟麟閣,37師師長馮治安,38師師長張自忠,132師師長趙登禹,143師師長劉汝明,騎兵第9師師長鄭大章等,其中,宋哲元、秦德純、張自忠、趙登禹四人爲山東籍。

29軍於七七事變中奮勇還擊,主要將領中有四位山東人,兩位殉國

國民革命軍軍長宋哲元是山東樂陵人,“七七事變”後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等職,1940年病逝於四川綿陽。秦德純爲山東沂水人,曾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二期,1933年始先後任二十九軍副軍長、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北平市長等職。“七七事變”發生前,秦德純是北平最重要的軍事負責人之一,時任二十九軍副軍長、北平市長,而此時宋哲元回山東老家休養,在日軍發起襲擊時下達反擊命令的就爲秦德純。抗戰後,秦德純曾任軍令部次長、國防部次長、山東省省政府主席兼青島市長等職,後赴臺灣,1963年病逝。

29軍於七七事變中奮勇還擊,主要將領中有四位山東人,兩位殉國

抗日名將張自忠是山東臨清人,1916年加入西北軍,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中原大戰、長城抗戰等。“七七事變”期間,張自忠任38師師長兼天津市市長,曾與日軍進行和談而受到誤解。“七七事變”後,張自忠先後任五十九軍軍長、二十七軍團軍團長、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在臨沂、棗莊、徐州、光山、棗陽、鍾祥、荊門、宜城等地血戰日軍。1940年5月16日,張自忠將軍於棗宜會戰中戰死,28日被追授二級陸軍上將。

29軍於七七事變中奮勇還擊,主要將領中有四位山東人,兩位殉國

趙登禹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我國犧牲的第一位師長,是山東菏澤人。“七七事變”時,趙登禹被任命爲南苑指揮官,與佟麟閣一起指揮南苑的軍事力量。1937年7月28日,日軍集結部隊猛攻南苑,佟麟閣、趙登禹率部英勇還擊,壯烈殉國。

29軍於七七事變中奮勇還擊,主要將領中有四位山東人,兩位殉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