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加快發展陸基洲際導彈、海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同時,俄羅斯也試圖對現有的戰略轟炸機編隊進行更新升級。過去幾十年來,俄羅斯的陸基洲際導彈、海洋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力量均得到了發展。

俄羅斯近期公開了新型“薩爾馬特”導彈的性能參數,這是一種起飛重量突破200噸的重型洲際導彈,導彈的最大射程將可以達到18000公里,堪稱全球最遠。並且,“薩爾馬特”導彈能攜帶8至10噸的戰鬥部,單彈頭爆炸當量可達2000萬噸TNT級別,如果使用分導式彈頭技術,則最多能攜帶10枚75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式彈頭。普京在今年4月份表示,“薩爾馬特”導彈的發展已近尾聲。而俄軍高層也曾透露消息稱,新導彈預計將於2021年服役。

可見,“薩爾馬特”導彈在綜合性能方面將全面超越美國的“民兵-3”型洲際導彈,這也折射出俄羅斯對於戰略級武器毫不含糊的態度。要知道俄羅斯新銳的“亞爾斯”陸基洲際導彈服役時間爲2010年,至今爲止才使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現在“薩爾馬特”導彈也要服役了,俄羅斯的核打擊能力很快就會再次獲得質的提升。

回首過去幾十年,自從冷戰結束之後,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備技術,但是綜合實力已經比不上蘇聯了。加上美國製約的影響,俄羅斯經濟發展長期遇阻,處於相對受限的狀態。因此,俄羅斯的許多軍備項目發展也陷入停滯。但是,在覈三位一體力量發展方面,俄羅斯卻沒有顯示出絲毫的猶豫。冷戰結束至今,俄羅斯的戰略武器項目一直在不斷發展。幾十年來的堅持,使得俄羅斯今天仍然擁有足以和美國一比高低的核打擊手段,這也充分保障了俄羅斯的國家戰略安全。

利劍重鑄:冷戰結束至今,俄羅斯核三位一體力量的更新發展

俄羅斯試射“薩爾馬特”導彈

陸基洲際導彈:俄羅斯重點發展的核威懾手段

從“薩爾馬特”導彈的參數信息可以看出,俄羅斯對於陸基洲際導彈的發展是非常重視的。這一點和美國有些區別,美國雖然也擁有核三位一體打擊力量,但是美國的“民兵-3”型洲際導彈在1978年就停產了,現在在役的型號,全是那個時候生產出來的。現階段美國更加註重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的發展工作,陸基洲際導彈反而處於“得過且過”的狀態。

俄羅斯重視陸基洲際導彈的發展也是有原因的,俄羅斯本身就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其總面積達到1700多萬平方公里,而且俄羅斯國土橫跨歐亞兩大洲,縱深優勢非常突出。這就決定俄羅斯在其國土範圍內部署的陸基洲際導彈,可以依靠縱深優勢,發揮隱蔽和主動威懾的作用。

並且,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戰略發展呈現守勢,海外活動大幅減少。隨着俄羅斯海軍活躍範圍的回縮,俄羅斯戰略核潛艇的遠洋活動空間也變小。同時,戰略轟炸機的巡航也開始迴歸到本土範圍。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就會重點考慮發展本來就部署在“自己家”的陸基洲際導彈。這種導彈的技術已經成熟,而且便於運作管理,也能夠發揮足夠大的核威懾作用。

利劍重鑄:冷戰結束至今,俄羅斯核三位一體力量的更新發展

俄羅斯的陸基洲際導彈

早在冷戰時期,蘇聯就已經擁有被北約稱爲“撒旦”的R-36M彈道導彈,這種導彈終極射程據說能達到16000公里,且能夠攜帶20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威力相當巨大。而在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後,俄羅斯又自行發展“白楊”彈道導彈的升級版本“白楊-M”,這也是一種射程上萬公里的陸基洲際導彈。雖然條件十分艱苦,但是“白楊-M”導彈仍然在1997年投入使用。

爲了讓導彈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俄羅斯又對“白楊M”繼續進行改進,改進之後的型號即“亞爾斯”洲際導彈。“亞爾斯”導彈是在2007年正式定型的,2010年這種導彈便開始服役。由於“亞爾斯”導彈的重量僅爲49噸,因此可以由發射車攜帶,甚至還可以安置在火車上,實現鐵路機動。“亞爾斯”導彈射程超過10000公里,一般攜帶3到4枚核彈頭(最多能增加到6至10枚),每枚彈頭爆炸當量可達20萬噸TNT級別。

至於正在研發的“薩爾馬特”導彈,則是計劃用於替換“撒旦”導彈的新型號。有了“撒旦”導彈的技術基礎,俄羅斯發展“薩爾馬特”導彈的難度實際上已經降低了,這也許是“薩爾馬特”導彈項目得到順利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俄羅斯的洲際導彈型號多樣,但是各個版本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技術相關性。通過不斷調整技術方案,俄羅斯能夠確保自己一直擁有先進的陸基洲際導彈型號。

利劍重鑄:冷戰結束至今,俄羅斯核三位一體力量的更新發展

俄羅斯的陸基洲際導彈

俄羅斯戰略核潛艇新作:北風之神級核潛艇

蘇聯在戰略核潛艇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果,著名的“颱風”級核潛艇,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略核潛艇。不過颱風級核潛艇的產量不多,到1989年一共才6艘颱風級核潛艇進入服役狀態。蘇聯真正留給俄羅斯的主力戰略核潛艇,是667型“德爾塔”級核潛艇。

“德爾塔”級核潛艇是一種真正實現大規模生產的戰略核潛艇,由於生產週期較長,在技術上有發展改進,因此又分爲Y級和D級兩大版本,其中Y級核潛艇一共生產了34艘,而D級核潛艇則生產了43艘。目前Y級核潛艇已經退役完畢,而D級核潛艇則仍有一部分處於活躍狀態。有了“德爾塔”級戰略核潛艇,俄羅斯的海基核威懾能力得到了充分保障。即使在蘇聯解體之後,“德爾塔”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也是俄羅斯的重要海基核打擊王牌之一。

當然,即使手裏握着現成的海基核王牌,俄羅斯也沒有在戰略核潛艇發展方面停下腳步。上世紀80年代,蘇聯曾經規劃過“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的替代方案,但是因爲蘇聯解體的原因,這一項目未能被及時完成。之後俄羅斯便接手了這一計劃,新的核潛艇即955型“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利劍重鑄:冷戰結束至今,俄羅斯核三位一體力量的更新發展

俄羅斯的核潛艇

“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開工建造的時間是1996年,但是因爲條件限制,首艇“尤里·多爾戈魯基”號直到2008年才下水,服役時間則爲2013年。長期性的時間拖延,足以證明俄羅斯在戰略核潛艇發展方面確實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雖然條件艱難,但是俄羅斯仍堅持加快發展“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事實上,在“尤里·多爾戈魯基”號還未完工的時候,俄羅斯就已經開建該級艇的二號艇和三號艇了,這也反映出俄羅斯對於新型戰略核潛艇的急切需求。時至今日,已經有多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開工建造,且有數艘開始服役。這些核潛艇的出現,讓俄羅斯的海洋核威懾力量得到了重新發展。

“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是一種現代化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這種核潛艇設計長度爲170米,滿載排水量達到24000噸,潛航速度接近30節,自持力可達3個月以上。爲了增強靜音效果,俄羅斯在“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上大量應用了消聲瓦和減震座墊、隔音罩等技術,這使得“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噪音大幅降低,據說這種核潛艇潛航時噪音僅爲108分貝,這可能比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還要安靜。

“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的標誌性設備是16具D-30型導彈發射裝置,這些發射裝置可填裝“布拉瓦”彈道導彈,該型導彈的設計方案參考了“白楊-M”的技術成果,導彈經過小型化改進之後,適用於裝填在“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上。“布拉瓦”導彈射程約爲8000至10000公里,已經達到洲際導彈級別,這些導彈可以投擲1.2噸的戰鬥部,彈頭配備數量可以達到6個。雖然整體技術實力仍不如美國的“三叉戟II”D5型導彈,但也已經足夠形成強大的核威懾能力。

利劍重鑄:冷戰結束至今,俄羅斯核三位一體力量的更新發展

北風之神級核潛艇

“海盜旗”的重生,“逆火”的升級,“熊”的深度現代化發展

在加快發展陸基洲際導彈、海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同時,俄羅斯也試圖對現有的戰略轟炸機編隊進行更新升級。俄羅斯現有的戰略轟炸機型號,主要包括圖-160“海盜旗”、圖-22M3“逆火”、圖-95“熊”式轟炸機。在規模上,由於俄羅斯獲得了蘇聯大部分戰略轟炸機,並且還從其他國家回收了一些,所以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編隊規模不算很小,甚至仍然可以和美國的轟炸機編隊一比高低。

不過,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目前面臨着老化問題,畢竟上述機型都已經有一定的服役歷史了,最年輕的圖-160戰略轟炸機是在1987年開始服役的,圖-22M系列轟炸機的開始服役時間則是1976年。至於圖-95“熊”式轟炸機,其服役時間就更早了,可以追溯到1956年。機型老化、技術落後等問題,已經成爲俄羅斯必須優先考慮解決的重點。

爲了讓現有的這些戰略轟炸機型號繼續“發揮餘熱”,俄羅斯採取了兩種策略,其一就是直接對現有機型進行改裝,通過更換硬件和軟件的方式,讓轟炸機的技術水平得到提升;其二就是嘗試恢復生產,在原有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新的技術指標,確保重新生產的機型擁有更好的綜合性能表現。

對於圖-160這樣的機型,俄羅斯就是在嘗試恢復生產的同時,也對現有機型進行升級,畢竟圖-160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纔開始服役的機型,對於一款戰略轟炸機而言,現在恢復生產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而且,新技術的出現,有助於提升新機型的綜合實力。

利劍重鑄:冷戰結束至今,俄羅斯核三位一體力量的更新發展

圖-160M2戰略轟炸機下線

升級之後的圖-160被重新定義爲圖-160M2戰略轟炸機,2017年,第一架圖-160M2戰略轟炸機在俄羅斯喀山飛機制造廠正式下線,這架轟炸機的機身外殼實際上在蘇聯時期就開始造了,只不過後面蘇聯解體,建造工作被暫停。經過這麼多年,俄羅斯決定重新生產圖-160M2轟炸機,所以使用了這個編號爲No.0804的機身。

當然,圖-160M2不是圖-160的簡單複製品而已,俄羅斯爲新機型配置了更加先進的升級版NK-32發動機,這將使得圖-160M2戰略轟炸機的實際航程增加接近1000公里。並且,圖-160M2還更換了新的航電系統,駕駛座艙也顯得更加整潔。俄羅斯還要爲圖-160M2配備Kh-101/102空射導彈,這是射程可達數千公里的核常兼備武器,對於圖-160M2的戰略威懾能力提升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除了對圖-160進行升級之外,俄羅斯也改進了圖-22M系列轟炸機,去年俄羅斯試飛了新的圖-22M3M轟炸機,這是圖-22M3轟炸機的深度升級版本,雖然在外觀上,圖-22M3M也沒有多大改變,但是和圖-160M2一樣,新機型在航電、雷達等方面都做了升級,而且據說新機型也將換裝圖-160M2的新發動機,這意味着圖-22M3M不是一種簡單升級的版本,事實上,俄羅斯希望將之打造成一種現代化的新型轟炸機。

而在2018年,俄羅斯還和圖波列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現屬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簽署了新合同,要求對圖-95MS“熊”式轟炸機也進行改進。這一次的升級和之前的小改進是不同的,因爲俄羅斯計劃實現圖-95MS轟炸機的全面更新,飛機的發動機需要進行更換,目的是增加航程和載荷,並且航電和武器配置可能也是升級的重點。升級之後的新機型,將被稱爲圖-95MSM轟炸機。

利劍重鑄:冷戰結束至今,俄羅斯核三位一體力量的更新發展

圖-22M3M下線

未來願景:俄羅斯對於新戰略武器的探索

在更新維護現有戰略武器的同時,俄羅斯也試圖確立未來戰略武器目標願景。以戰略轟炸機爲例,儘管俄羅斯現在仍依靠傳統機型的改進成果,但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已經提出了開發下一代PAK-DA隱形戰略轟炸機的計劃,這將是一種真正具備隱身性能的現代化戰略轟炸機,它們將成爲圖-160等機型的接替者。

俄羅斯本來計劃在2019年試飛PAK-DA轟炸機,並爭取在2023年開始使用新機型,預期產量將達到100架以上,但是從眼下的情況來看,俄羅斯未能實現這一目標,PAK-DA轟炸機項目推遲發展已經是事實。不過,即使如此,俄羅斯應該也不會放棄PAK-DA項目,畢竟美國已經擁有B-2隱形轟炸機,下一代B-21隱身轟炸機也很快將要問世,俄羅斯沒有理由在這個時候中止PAK-DA轟炸機的研發計劃。

此外,俄羅斯最新的“哈斯基”級核潛艇項目也已經被公佈,根據俄媒此前披露的消息,俄羅斯國防部可能已經和“孔雀石”設計局簽署協議,準備研發這種新型核潛艇。雖然“哈斯基”級核潛艇名義上是“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後續型號,但是作爲俄羅斯的新一代核潛艇,“哈斯基”級核潛艇有可能會實現用途上的多樣化,這種新潛艇可能會配備射程數百公里的“鋯石”高超音速導彈,甚至還會部署專門研發的彈道導彈。該級核潛艇的研發單位聲稱,新型核潛艇將兼具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的性能特點。

至於“匕首”導彈和“先鋒”導彈這樣的武器,也已經逐漸公開,“匕首”是一種速度達到10馬赫的新武器,它們可以直接裝備在圖-22M3“逆火”轟炸機和米格-31戰機上,對於海面艦羣將構成巨大的威脅。“先鋒”導彈則是一種速度據稱可超過20馬赫的高超音速武器,去年年底俄羅斯曾測試了這一導彈型號,導彈在起飛之後飛行了超過6000公里的距離,並最後命中設在勘察加半島的目標。俄羅斯開發“匕首”和“先鋒”等新武器,說明其高超音速裝備發展計劃正在不斷提速,今後俄羅斯可能使用此類新型裝備作爲新的戰略載具,這將有助於進一步強化俄羅斯戰略武器的威懾能力。

利劍重鑄:冷戰結束至今,俄羅斯核三位一體力量的更新發展

普京觀看“先鋒”導彈試射過程

總結而言,冷戰結束之後,俄羅斯因爲受到條件的影響,而擱置了很多軍備發展項目,但是對於戰略威懾武器,俄羅斯始終都保持着重視態度。過去幾十年來,俄羅斯的陸基洲際導彈、海洋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力量均得到了發展。在此基礎上,俄羅斯正力圖在未來戰略武器的發展方面取得新突破。儘管條件艱難,但是對於本身就有技術基礎的俄羅斯而言,這一切也並非不可能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