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7月3日至7月5日,“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暨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十七届年会在贵州省毕节市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邵鸿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发表讲话。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张道宏,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坚,中共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出席会议并致辞。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邵鸿发表讲话

邵鸿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70周年。70年来,发生了无数个多党合作共谋民生幸福、致力民族复兴的经典案例。会议安排在“多党合作示范区”毕节召开,具有特别的意义。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毕节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

邵鸿强调,70年来,中国由积贫积弱到重新崛起,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关键在于我们有一个好制度。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不断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发展的实践,认真总结70年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宝贵经验,深入研究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与现实、效能提升问题、创新发展问题以及新型政党制度的文明价值和世界意义,为牢固夯实新时代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积极推进新时代理论创新发展,为不断坚持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作更大的贡献。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李惠东致辞

李惠东在致辞中表示,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民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必须要在实践中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更加自觉主动地使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薪火相传。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张道宏致辞

张道宏表示,民盟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与毕节试验区建设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民盟中央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合作,推动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陈坚致辞

陈坚表示,新型政党制度在包括毕节试验区在内的中国大地上进行了生动实践。贵州将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乘势而上、排难前进,奋力夺取贵州决战脱贫攻坚的根本性胜利,继续书写好多党合作服务贵州、服务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新篇章。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周建琨致辞

周建琨表示,毕节作为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凝结着统一战线长期的鼎力帮扶和深情厚爱,将不忘初心、感恩奋进,坚决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袁莎主持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袁莎主持开幕式并作了题为《传承与超越:新型政党制度的文明价值和意义》的主旨报告。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两场高峰论坛

“新型政党制度70年”高峰论坛采用了主持人和嘉宾互动交流的全新形式,邀请了来自各民主党派中央、高等院校、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的专家展开充分交流。嘉宾们紧扣论坛主题,从理论、实践多方面畅谈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现实、问题与发展。发言精彩、观点丰富,反响热烈。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与会嘉宾在高峰论坛环节进行交流互动

70年来,各民主党派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认真履行基本职能,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风雨同舟、同向同行,鲜明彰显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论坛现场

新时代,参政党要强化不忘合作初心,在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创美好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力担使命,勇于作为,继续谱写无愧于历史的新篇章。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凤懋伦(左)、蒋锐(右上)、金安平(右下)

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委员会顾问凤懋伦表示,这次论坛和年会非常成功,体现了三个结合的特点,一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与毕节试验区的实践相结合,二是社会主义学院与各民主党派相结合,三是高峰论坛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效果非常好。“新型政党制度70年”这个主题选得非常好,恰逢其时,继往开来。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政党研究中心主任金安平表示,本次会议以“新型政党制度70年”为主题,采取开放式的讨论形式,给与会者带来一种新的感受,让大家对中国政党制度研究取得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充满期望。各民主党派的代表和学者坐在一起,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开展讨论,感觉氛围特别好!

山东大学统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蒋锐表示,本次会议的参会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既有工作在毕节实验区第一线的人员,也有各民主党派的代表,既有社院系统教研人员,也有高校理论工作者。与会代表或从工作实践角度,或从教学培训角度,或从理论政策角度,充分表达了各自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价值和成就的认识。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商莹(左)、赵德虎(右)

7月4日上午,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向与会代表作专题报告。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副校长、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德虎从历史背景、实践历程、经验体会等方面介绍了多党合作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情况。他认为,毕节试验区31年体现出来的执政党与参政党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世界其他政党制度所不具有的,体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处长商莹在所作的“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时代毕节试验区升级版”专题报告中表示,毕节试验区31年升级发展实现了发展理念的升级、实干作风的升级、脱贫攻坚的升级、改革创新的升级。试验区31年在扶贫开发中发展升级的成功实践,为西部贫困地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毕节智慧和方案。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小组讨论现场

7月4日下午,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马俊生(左上)、黄福寿(右上)、王红玉(左下)、张星(右下)发言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马俊生表示,本次论坛年会,有“三好”:会议主题好、地点选择好、交流形式好。还有“三高”:参会人员层次高,研讨交流质量高,服务保障水平高。会议采取的高峰论坛形式,嘉宾们的头脑风暴,毕节当地领导干部用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自己对多党合作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感受,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民革中央理论研究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黄福寿表示,本次会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把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与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的毕节实践有机结合进行研究,既有全国政协和民主党派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又有专家学者的主题报告,还有实际工作者的经验总结。会议对新型政党制度70年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系统的多角度的交流研讨,特别是对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提升和创新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非常有意义。

王红玉是来自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的年轻教师,但已经是第三次参与年会了。她认为,本次年会选择在“多党合作示范区”毕节召开,以生动而伟大的实践,切实增强了大家对新型政党制度的自信力。会议的高峰论坛形式,让大家在不同话语体系的思想碰撞下,不由得思考该如何以科学的理论来支撑伟大的实践,并指导这项制度在新时代实现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张星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重要支撑,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伟大成就的制度保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确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选择在毕节示范区召开新型政党制度研讨会,让与会者对中国发展奇迹背后政治密码有了更加深刻的切身体会。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大会交流发言

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振、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齐春雷、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建平、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主任科员王天海、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李文献、中共毕节市委党校教授罗恺等8位与会嘉宾代表各小组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大家认为,习近平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论述,立足中国政党制度70年的政治现实和实践经验,从历史基础、理论根基、文化根脉等方面深刻阐明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从古今中外政党制度的对比中凸显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提升中国政党制度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袁莎作会议总结讲话(上图)

此次会议以建国70周年为契机,以“新型政党制度70年”为主题,选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毕节召开,又恰逢今年6月27日第三次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会议胜利召开,第一部由中共中央制定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正在全面贯彻,为大家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促进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基本遵循。

会议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共毕节市委承办。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高等院校、全国社院系统单位的140位专家学者围绕“新型政党制度70年”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新型政党制度70年”论坛在贵州毕节举办

作者 _ 陈 嵩

本期编辑 _ 刘 越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