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時,專注產品,聚焦業務,提高競爭壁壘,正確把握擴張節奏,纔是真正的制勝之道。

驚雷再起,隨着民間四大高返平臺中唯一倖存者“聯璧金融”的轟然倒下,其“幕後同僚”斐訊通信,也被同時推上風口浪尖。創始人顧國平被曝精心設計“0元購”騙局集資,雖然斐訊通信於第一時間發佈公告澄清,並出具解決方案,但仍難堵悠悠之口。

自融、破產、老賴、龐氏騙局,近幾年來,斐訊屢陷負面漩渦。而曾經一度,斐訊僅用4年就突破了100億年營業額,強勁的爆發力使其被冠以“小華爲”的美譽,就是這樣一個被寄予厚望的行業新星,爲何會淪落至今天的局面。

一切,都要從頭說起。

“0元購”的玄機

從2016年開始,斐訊藉由旗下的新品K2推出“0元購”的概念,之後這款產品的銷量直線上升,斐訊也由此躍升爲路由器市場份額佔有量TOP 3。在今年“618”期間,斐訊更是狂賣6億元,總銷量突破72.2萬臺。

所謂的“0元購”,簡單來說,就是用戶通過399元的價格購買路由器,一個月內,399元就會全額返還,路由器等於白得。

但返還的399元並非由斐訊直接打給你,而是根據斐訊的“K碼制”,在聯壁金融或華夏萬家APP上以轉化爲等額理財產品的方式返還。即用戶通過路由器上隨機附帶的K碼,可在聯璧金融內激活一個30天期限、年化收益率爲8.8%的理財產品。到最後,用戶獲得的返現不止399元,還會有3.07元的利息。

爲了更深度地與用戶建立聯繫,斐訊規定,每人只有一次免費返現機會,如果想再次“0元購”,則需在聯璧金融的平臺上投資,每投資1筆不低於500元的3個月定期理財,贈送1次0元購機會,以此循環往復。

在整個營銷網中,乍一看斐訊好像做的是賠本買賣,但深究之下,斐訊非但不賠,反而賺翻了。0元購只是引流,後續投資的本金纔是重頭戲。

首先,從硬件上來說,斐訊K2採用的是入門級CPU(mt7620),內存64M,沒有USB,這樣的配置,成本價通常在40元左右,40元的路由器賣出399元的溢價,這其中的利潤空間可以自行想象。

再者,從金融的角度來說, P2P行業平均獲客成本在500元左右。想想看,斐訊只用40元就拉到了一個投資用戶,既賣出了自己的網貸產品,又推廣了斐訊品牌,可謂一本萬利。

到此時,消費者的身份其實已經轉變成了投資者,購物+理財,這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事,就被“斐訊電子”和“聯璧金融”順利嫁接了。

如果沒有路由器這個概念,直接跟用戶說投資399元,一個月後返還本金和路由器相應價值的利息,這麼高的回報率恐怕沒多少人會相信。但聯璧金融與斐訊巧妙地將路由器作爲投資利潤加入到理財產品中,把產品和金融的概念對用戶分離,就有了一種不動聲色的迷惑性,這也正是其銷售手段上的高明之處。

斐訊嚐到返現綁定的甜頭之後,一舉攻下了京東、聯通、移動市場,從早期的路由器到現在的空氣淨化器,體重秤,移動硬盤,區塊鏈,電視,所有產品一律採取低配高溢價,然後返還全部價格的營銷手段。

在這樣的模式下,斐訊其實已經很難稱之爲一家技術公司,而更像一家以硬件爲入口來運作資本的金融公司。雖然斐訊在公告中稱其與聯璧金融只是合作關係,但聯璧卻與斐訊關係匪淺,這點在斐訊與聯璧的股權關係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天眼查平臺上,由上海聯璧電子科技參股的兩家企業中,陳海東均擔任高管。而陳海東與斐訊創始人顧國平則共同成立了一家“上海古尋投資合夥企業”。陳海東原爲聯璧金融2017年工商資料變更前的四位個人股東之一。

而繼續查詢上海聯璧電子科技變更前的自然人股東金偉,與斐訊也淵源頗深。曾擔任斐訊投資的多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分別爲上海映碧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勃奈電子有限公司、上海通木投資有限公司。

直到2017年5月24日,陳海東、金偉才轉讓其在聯璧的股份。此時,聯璧與斐訊開展“0元購”活動已1年4個月有餘。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聯璧金融跟我們熟悉的P2P業務並不一樣。P2P是信息撮合,投資人通過平臺與借款人直接形成借貸關係,資金也是直接流向借款人賬戶;聯璧金融從事的是定向委託,是將資金委託資產管理機構對特定項目進行投資。

在聯璧金融旗下的“聯璧錢包”產品介紹裏有寫,“聯璧錢包的資金投資方向是由斐訊本息擔保的高新技術產業供應鏈金融相關融資需求。”這就意味着,聯璧金融的百億資金,都流向了斐訊或者斐訊的關聯公司,更蹊蹺的是,從未見過聯璧金融披露投資的具體產品或資金具體的流向,也許就連聯璧金融這一平臺本身,甚至也可能是斐訊打造出的「殼」。

能撬得起如此鉅額的資金,運籌得起如此複雜的關係,就不得不提及這當中的核心人物:斐訊老闆顧國平。

“野心家”顧國平

在顧國平身上,有着各種讓人目眩的頭銜, IT行業的新銳(上海斐訊通信)董事長,最年輕的上市公司(北生藥業)老總,上海市政協委員,更是多家媒體爭相報道的“37歲的野心家”。

顧國平是個名副其實的連續創業者。1998年,顧國平從原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進入振華港機公司,負責客戶關係工作,參與國際項目運作。但這段職業生涯僅僅維持了兩年,顧國平便心生退意,萌發了自己創業的想法。

2000年,顧國平與昔日同窗湯宇一起創辦衆翔科技,主要是做通訊產品代理商,抓住了國內第一次互聯網科技浪潮的顧國平,很快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初戰告捷的顧國平,並不滿足於現狀。2002年,顧國平與湯宇在深圳華爲考察了整整一個月,這段經歷對顧國平的觸動和影響極大,回顧顧國平之後的創業生涯,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華爲的影子。

2006年,顧國平在美國紐約成立了一家名爲Freecomm的公司,Freecomm的實驗室被設在了硅谷,主要招攬硅谷技術研發人才。好景不長,2008年,顧國平再次意識到了自己企業的侷限性。

也是從此時起,顧國平開始信奉W·錢·金和勒妮的藍海戰略:在商業模式相對固定的情況下,聚焦於紅海等於接受了商戰的限制性因素,運用藍海戰略,跨越現有競爭邊界,將不同市場的買方價值元素篩選並重新排序,從給定結構下的定位選擇向改變市場結構本身轉變。

再次出發,顧國平選擇了一些銷路較好的設備做切入,但富士康這類大廠不願接他們這樣的創業公司的小單,而小廠的代工質量又難以達到品控要求,顧國平決定孤注一擲,將房產悉數抵押,賭上1億元身家,自建工廠。2008年年底,斐訊通信在上海成立,顧國平放下豪言,要打造一個“小華爲”出來。

如何才能迅速做大做強?顧國平選擇了華爲打法,靠創新投入做大規模。爲此,顧國平親任斐訊技術的產品副經理,主抓產品研發。2010年,斐訊建立上海第一研發中心。2011年,斐訊營業額超過10億元。

2013年,斐訊將公司整合成立成五個BU,包括個人移動終端業務、家庭寬帶終端業務、企業網絡終端業務、ICT服務和雲服務;2014年,斐訊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成立上海交大斐訊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並接連和湖南韶山、廣西南寧、安徽蕪湖等地方政府簽訂了智慧城市項目合作協議或訂單,上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累計金額已達195億元。

高速運轉的企業發展形勢,產品的良好口碑,使得斐訊名聲大噪,坐實了“小華爲”的稱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顧國平意氣風發,斐訊在2014年的銷售額已由60億增長到了100億,2015年將提高到150億。

宏大目標的背後,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現實問題,這些項目的鋪開,需要何等體量的投入。爲了心中的“速度第一、規模第一”,顧國平計劃借殼上市。

志得意滿的顧國平當時並未想到,自己這一決定,竟然會將原本“前程似錦”的斐訊,徹底拖入了一場看不見底的黑色漩渦。

一波三折的“資本路”

2014年4月,顧國平開始主導ST慧球前身廣西北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生藥業”)的第六次重組,以推動北生藥業主營業務向“智慧城市”建設的轉型。

在顧國平眼中,北生藥業因爲多次重組失敗後,已是一個非常乾淨的殼資源,顧國平志在必得。

雖然重組計劃7月份就被宣告中止,但顧國平不願放棄,又同步開啓了另一次資本運作嘗試。北生藥業表示,擬籌劃通過向顧國平及其他戰略投資者以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募集資金以發展智慧城市爲主的經營業務。

通過資管計劃持股、關聯借貸等形式,定向增發完成後,顧國平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北生藥業28.170%的股份,顧國平得以順利進駐北生藥業董事會,並出任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職務。這也爲後來的定增方案失敗埋下了禍根。

上任後的顧國平,開始對慧球科技的高管層進行大換血,公司董事會的全部非獨立董事均來自顧國平的上海斐訊。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5年10月13日,證監會發審委對公司醞釀一年多的定增預案作出“不予覈准”的決定,給了顧國平當頭一棒。

但殺紅眼顧國平如何甘心收手。通過定增入主慧球科技的規劃被打亂後,顧國平轉而通過二級市場增持爲其資本運作開路,而在增持方式上,顧國平沿用了此前的套路,以小博大藉助資管計劃加槓桿。顧國平以認購進取級份額的方式加槓桿增持,將其持股比例從此前的3.8%提升至8.79%。

噩夢來得如此之快,2016年開年的那場股災來勢洶洶,元旦後僅11個交易日,慧球科技跌幅就超過35%。資產置入和定向增發先後受挫,顧國平通過資管計劃在二級市場增持的股票一度跌破平倉線,導致爆倉。

2016年年中,顧國平從ST慧球黯然退場。7月4日,慧球科技公告稱,因上海斐訊身陷訴訟糾紛,顧國平持有的上海斐訊股權被凍結,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至此,顧國平對慧球科技的資本運作已經四面楚歌,在與慧球科技兩年半的糾葛後,顧國平與斐訊的“上市夢”最終破碎

然而,紛爭並未因此結束,反而愈演愈烈。辭去慧球董事長一職的顧國平,暗中將ST慧球控制權轉讓給了鮮言,但交接並不順利,另一方瑞萊嘉譽趁勢在二級市場舉牌ST慧球,隨後,鮮言和瑞萊嘉譽發生了激烈的奪殼戰,其中,鮮言一方炮製了“1001項奇葩議案”,震驚監管層。

最終,顧國平因爲退出ST慧球時隱瞞了轉讓控制權的情況,被證監會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並處以90萬元罰款,顧國平深陷鉅額債務。

禍不單行,2017年12月,有債權人依法向松江區人民法院提出對斐訊通訊申請破產清算。據公開消息顯示,截止2018年1月7日,上海斐訊對外負債負已經超過85億元,已多次被法院查封資產。同時,斐訊因爲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被法院列爲失信被執行人,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老賴”。

隨着輿論持續發酵,顧國平更出現了“被去世”的尷尬情況。今年7月6日,一則“斐訊總裁顧國平因考察期間跌落重傷,搶救無效離世”的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傳開,雖然顧國平親自闢謠,但依然未能帶領斐訊徹底擺脫困境,此次“0元購”事件的爆發,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而據媒體曝光,顧國平力推的多地智慧城市項目也因資金短缺已處於停工狀態。

寫在最後

當創業這艘大船的航線越駛越偏,斐訊今日的結局也就在意料之中。

比起斐訊的技術本行,也許顧國平更熱衷資本運作。爲了追求規模和擴張,不惜一次次兵行險招,但這種高負債、高風險的玩法,又註定贏面無法長久,一旦崩盤,後果不堪設想。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次“0元購” 翻車,對斐訊又未必全是壞事,至少它給了顧國平重新審視初心的機會。

無論何時,專注產品,聚焦業務,提高競爭壁壘,正確把握擴張節奏,纔是真正的制勝之道。

本文首發自:創業派(ID:icypai)作者:朱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