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特色黨建爲邊境發展固“根”鑄“魂”

原標題:特色黨建爲邊境發展固“根”鑄“魂”

西藏阿里地區是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爲一體的高原邊疆民族落後地區,凝聚人心、促進團結、穩定邊疆、推動發展任重道遠。近年來,阿里地區立足高原邊疆特殊區情地情,以實施“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爲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爲根本,以“夯實固邊堡壘·爭做守邊先鋒”邊境黨建品牌爲引領,大力實施邊境黨建紅色長廊建設工程,讓鮮豔的黨旗在祖國西南邊陲高高飄揚。

優化組織建設,提升固邊組織力

阿里地區不斷鞏固邊境地區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強化政治功能,着力使每個黨支部都成爲守邊固邊的堅強戰鬥堡壘。

爲推進基層組織提質增效,阿里地區聚焦解決基層黨建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以“增加先進支部、提升中間支部、整頓後進支部”爲抓手,調整優化65個黨支部,整頓升級8個軟弱渙散黨支部;緊扣社會發展新變化和守邊固邊新形勢,在非公組織、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一線維穩檢查站、民兵執勤點、生產放牧黨員聚集區、流動人口聚居區等成立黨小組23個,消除邊境地區基層黨組織覆蓋盲點、工作空隙。

同時,依託基層黨組織資源稟賦和自身優勢,廣泛深入開展鄉鄉有亮點、鄉鄉有典型、鄉鄉有實招、鄉鄉有水平、村村有特色創建活動,精心打造守邊固邊第一村、反恐防暴第一村、擁軍愛民第一村等邊境黨建示範村;突出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建設8個流動黨員服務站、178個黨員便民利民服務點,設立65個“黨員示範崗”“黨員先鋒崗”,有力激發基層黨組織生機活力。

阿里地區持續深化村幹部文化素質提升、五個一百、雙語雙學、雙帶三培養“四項工程”,選優配強邊境縣鄉村黨組織領導班子,精心培養鄉(鎮)黨委組織委員、黨建指導員等骨幹隊伍。創新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培養選拔機制,培養村(居)“兩委”後備幹部1200名、致富帶頭人34名,村(居)“兩委”班子中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達到70%以上、黨員佔比達到100%,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整體功能得到明顯提升。

深化融合共建,增強守邊戰鬥力

阿里地區着眼增強邊境地區黨組織守邊戰鬥力,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四講四愛”主題教育活動爲契機,打牢幹部羣衆守邊固邊的思想基礎。同時,深化軍地共建、幹羣聯手,着力構建黨政軍警民合力守邊格局。

以打牢羣衆守邊思想基礎爲目標,深入開展國防安全、民族團結進步、新舊西藏對比、農村實用技術等教育培訓210餘場次;舉辦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重要戰略爲主題的培訓班36期,演講比賽、形勢報告會等28場次,鼓勵邊境羣衆主動參與抵邊放牧、貼邊生活、圍邊生產。

爲解決守邊人才問題,阿里地區建立地縣鄉三級人才交流機制,選派142名農牧科技、經合組織、脫貧攻堅、基層黨建指導員或特派員到邊境地區,推動專技人才向艱苦一線、邊遠地方流動;從專招大學生和專招士官中爲邊境縣分別分配233人、22人,分別佔全地區專招大學生和專招士官的64.9%、57.9%;通過人才引進項目,爲邊境四縣引進亟需緊缺人才92名。

爲促進軍地共建,提升守邊戰鬥力,阿里地區圍繞落實軍民融合聯防戍邊的特殊要求,建立軍地聯合矛盾糾紛集中排查化解、信訪案件處理、應急處突、信息共享、聯合巡邏六項長效機制;整合軍地雙方人財物資源,在主要交通沿線、通外山口、關鍵區域建立邊防檢查站、矛盾糾紛調處站、便民服務站25個,組建軍爲主、民爲輔、軍民結合的信息員、護邊員、治安聯防員隊伍。

同時,促進幹羣聯手,阿里地區堅持以“組織引領、貼近羣衆、務實求真、以上率下”爲原則,以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爲主題,圍繞邊境地區發展穩定,深入開展民情走訪行動,收集民生訴求、民生願望、意見建議320餘條,解決羣衆熱點難點問題120項,開展增強邊民守邊意識主題宣講活動1200餘場次,構建幹部帶頭示範、羣衆積極參與的邊境黨建新格局。

堅持發展優先,提升強邊驅動力

阿里地區堅持“黨旗引領,促發展、保穩定、惠民生、助脫貧”,努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爲發展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爲發展成果。

阿里地區圍繞“兩個區域、三區兩帶”產業佈局,建設邊境四縣生態農業示範園,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示範點12個;加大特色農畜產品整體開發力度,集中力量培育絨山羊等特色鮮明的品牌,日土縣白絨山羊種場被評爲西藏山羊(白絨型)原種場,優質絨山羊養殖規模達27.5萬隻。加強普蘭口岸建設,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擴大邊貿規模;大力發展旅遊業,國道219沿線黑帳篷營地建成運營,亞洲首家以星空旅遊爲主題的阿里暗夜公園建成開園,2016年以來,接待遊客200餘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7.5億元。

同時,改善基礎惠民生,大力實施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大力改善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推進國道、省道、國防公路、農村公路、旅遊景區景點公路建設,新增公路1500公里,加快建設熱布加林水庫和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大力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優先實施邊境地區地下綜合管道、給水排水、供暖供氧工程建設,實施“十項民生工程”50個項目建設,各族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爲促進脫貧攻堅深入開展,阿里地區堅持黨委統領,實施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工程,統籌推進產業扶貧、易地搬遷、轉移就業、生態補償、教育扶貧、社會兜底、金融扶貧、健康扶貧、援藏扶貧、結對幫扶等重點工作。噶爾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081戶7742人,入住率達到99.4%,開工建設30個邊境小康村,預計實現2102戶7571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7年的17.7%下降至8.3%,日土、札達、普蘭3個邊境縣順利通過自治區第三方評估,有望實現脫貧摘帽,48個貧困(村)居退出。

立足當下,責任重大;放眼未來,使命光榮。在全面加強邊境黨建的號角指引下,阿里地區廣大幹部羣衆將更加堅定信心、銳意進取、真抓實幹,讓黨的旗幟在藏西邊疆更加鮮紅。(羅夢瑤)

來源:西藏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