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敌人派“红旗”特务接近进步人士和进步社团,侦察到《挺进报》的发行线索和地下党领导人的行踪,抓住了川东临委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和市委副书记冉益智,两人相继叛变。要弄清楚“狱中八条”这些疑问,还得从罗广斌在重庆解放后向党组织提交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说起。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特别讲到“狱中八条”,高度肯定其现实镜鉴意义。“狱中八条”的具体内容是哪些?它是如何形成、发现和传播的?

要弄清楚“狱中八条”这些疑问,还得从罗广斌在重庆解放后向党组织提交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说起。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收藏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01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罗广斌

02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狱中意见原件


03


《报告》七个部分的小标题和主要内容

一、“案情发展”。讲的是由《挺进报》改变发行方式引发的川东党组织被大破坏的经过。《挺进报》是中共重庆市委的机关报(油印小报),1947年7月创刊。开始主要在党内和进步群众中发行。1948年初春以后,作为“政策攻心”的手段,重点发向敌党政军警宪特和有关社会单位,引起敌人警觉。敌人派“红旗”特务接近进步人士和进步社团,侦察到《挺进报》的发行线索和地下党领导人的行踪,抓住了川东临委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和市委副书记冉益智,两人相继叛变。加之有的同志丧失警惕,工作失误,造成川东党组织的一次大破坏,并且影响川康,波及宁沪杭,造成135人(另有宁沪杭地区8人)被捕,其中县以上干部40人。除8人叛变,少数人经营救和突围脱险外,绝大多数同志壮烈牺牲,损失十分惨重。大破坏被捕者大都陆续关进渣滓洞、白公馆。他们是当事人,所提供的第一手资料比较准确。

二、“叛徒群像”。着重揭露原地下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原川东临委副书记涂孝文、原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原重庆城中心区委书记李文祥等几个领导干部的叛变罪行,剖析他们平时言行中反映出人生观上存在的问题和叛变时的心理状态,说明他们虽然职务较高,资格较老,有过功劳,但在关键时刻叛变不是偶然的。

三、“狱中情形”。简略叙述了两座监狱的由来和狱中斗争的情况。对渣滓洞,重点汇报“狱中追悼会”(全体囚犯公祭在狱中被迫害致死的原新四军战士龙光章)、“新年大联欢”(即一般说的“春节大联欢”,《报告》中写的是新年大联欢)“慰问江姐”等几场斗争。对白公馆,则重点汇报了“狱中学习”、编写“《挺进报》白宫版”、“争取特务看守”和“准备暴动突围”等几场斗争。《报告》说:“到最后(指暴动计划未成,大屠杀开始),已经面临死亡的考验了。老谭(谭沈明)提出以前罗世文死的时候脸色都没有变。于是(领导小组)要求(共产党员)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结果,每一个人临死都是倔强的,没有求饶。国歌和口号声一直不停地在枪声弹雨下响着。牢狱锻炼得每个同志——党员和非党员成为坚强的战士。”

这几场惊心动魄的狱中斗争,充分显示了在监狱这个特殊环境里革命志士们集体的坚强意志和战斗精神,在监狱斗争史上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占有突出的地位。通过《红岩》《烈火中永生》《红岩魂》等书籍、电影和展览的描绘,早已脍灸人口,深人人心。

四、“脱险人物”。主要介绍两座监狱在大屠杀中突围脱险和在此之前经过各种渠道营救出狱的部分人士。《报告》以严格审视的眼光,有分析地介绍他们的情况和在监狱中的表现,对有的同志给予了高度赞扬。《报告》建议对脱险的党外人士根据情况分别给予安排。另外,也对几个被特务主动释放的特殊“犯人”作了介绍。其中突出的一个叫刘厚总。他就是杀害新四军政委、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的叛徒。在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中,他作为新四军军部的副官,与其他少数指战员随项、周突围,转移至安徽泾县边境山区的一个名为蜜蜂洞的山洞中隐藏。3月13日夜,刘厚总开枪打死项英、周子昆,打伤警卫员黄诚,搜刮走他们身上所有财物、武器,骗过住在另一洞中的指战员,跑下山去投降国民党,邀功请赏。但是国民党各级党政军特机关完全不买他的账,不但抄去了他抢劫来的全部黄金、法币、手枪、怀表,而且把他关起来。他到处申诉到处碰壁,1943年被押解到重庆,先关渣滓洞,再进白公馆,当一名“工作修养人”,半囚禁半工作。1949年11月25日,他给政治犯们写了一封信,承认杀害项、周的罪行。同时谈了三点认识:(1)共产党是正确的,全国解放一定会实现;(2)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当时国民党极力宣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美国将打败苏联,并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因为全世界民主力量高涨,足以抑制帝国主义;(3)中国前途是光明的,但自己的罪恶太大,共产党来了一定饶恕不了自己,很想自杀,但缺乏勇气,死不下去,等等。27日下午,他被宣布释放。后来听说,他出狱后走到山洞(地名,离白公馆不很远),被国民党败兵队伍抓住,说他是解放军便衣探子,戳了4刀,丢在路旁。恰逢白公馆监狱看守所长陆景清路过发现,把他拖上吉普车往西北方向“打游击”去了,不知所终,大约死于乱军之中。

“脱险人物”叙述到此,以下便迷失了。

第五、第六两部分已完全迷失。从全件上下文对照起来看,有可能第五部分为“烈士典型”;第六部分为“特务屠手”。特别是第五部分,如果估计不差则丢失十分可惜。因为直到现在,对一些很优秀的同志在狱中的表现还知之甚少;有的只存姓名,事迹已湮没无闻。

第七部分即“狱中意见”八条。共两页,约3000多字,则完整地保存下来。“狱中意见”八条是《报告》的核心部分。“狱中八条”就是在此基础上提炼而出。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红岩革命纪念馆内展出的“狱中八条”

04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大屠杀前200烈士秘留重托,《红岩》作者从死牢越狱带出,解密“狱中八条”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来源:支部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