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豪丨日韓撕破臉,安倍G20後突然爆裂爲哪般?

G20峯會剛結束,日本突然對韓國出手。

據海外網報道,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突然宣佈,將限制對韓國出口用於製造電視機及智能手機的三種半導體材料。另外,日本政府着手將韓國從“白色國家”清單中刪除,這意味着取消韓方進口日本產品所獲優待。

這事可不是小事,因爲對韓國來說,電子產業是支柱產業,牽一髮而動全身。

據韓國貿易協會統計顯示,2018年韓國經濟增速只有2.7%,創6年新低。韓國2018年出口總額達6055億美元,同比增長5.5%,其中半導體出口額高達1267億美元規模,佔出口總額的21%。

至於韓國國內,消費佔GDP已經連續七年下降。過去幾年,韓國經濟主要靠出口增長拉動。因此,一旦韓國半導體出口遭到重創,意味着韓國出口增長可能遭到重大打擊,這對韓國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將非常大。

因此,某種程度上說,日本通過限制對韓國三種半導體材料出口,是對韓國經濟的精確打擊,對韓國整個半導體產業都將造成非常大的衝擊。

這事在韓國衝擊有多大?我們從韓國社會對此的反應即可窺斑見豹。據海外網轉引日本《朝日新聞》7月7日的報道稱,韓國已經發起了抵制日本和日貨的風潮,在韓國首爾市的部分超市內,日本啤酒等來自日本的商品已經全部下架。社交媒體上,許多韓國網友呼籲韓國人不去日本旅遊,聲勢越來越大。日媒稱,衆多韓國民衆把對日本政府的不滿轉移到了日本產品和文化上。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爲什麼日本突然對韓國發飆了?這背後是怎樣的邏輯?日本又是怎樣的打算?

根據日媒的報道,日方在宣佈這一決定時稱,採取上述舉措的原因是“日韓間的信賴關係已經嚴重受損”。那麼,日本對韓國出手,全部是因爲所謂的“日韓信賴關係嚴重受損”嗎?

日本所說的“日韓信賴關係已經嚴重受損”,主要指的是韓國廢除了之前已經簽署的“慰安婦協議”。2015年12月,在朴槿惠執政期間,日韓兩國政府就“慰安婦”問題簽署“韓日慰安婦問題協議”。

“韓日慰安婦問題協議”是一份怎樣的協議?其總的思想就是,日本政府拿出10億日元(合約6355萬人民幣)賠償韓國受害者,然後了卻所有慰安婦的“歷史舊賬”,以後韓國就不能再拿慰安婦的事找日本了,也不要再拿慰安婦的事找日本賠償、道歉了······總之,在佔豪(微信公衆號:佔豪)看來,這是個在屈辱的歷史上再次被羞辱的“賣國”協議。就衝這一點,朴槿惠就是坐一輩子牢也難贖歷史之罪!

那麼,當時朴槿惠爲何要簽署一份這樣的“賣國”協議呢?在佔豪看來,其本質是病急亂投醫。我們知道,朴槿惠剛上任的時候,是謀求在中美之間的戰略平衡,緩和對朝關係,對日就採取冷淡和疏遠外交策略。然而,當時朝鮮國內政治壓力較大,金總還未全面掌握權力,在這種情況下朝方以擁核爲手段,通過製造外部巨大壓力來謀求對內部勢力的整肅。但如此結果是,朝韓關係越來越差,爲了防所謂朝鮮導彈、核彈,韓國飲鴆止渴引入美國“薩德”,徹底得罪中國。之後,爲了構建所謂的美日韓聯盟謀求安全,朴槿惠政府以被羞辱的代價簽署了“慰安婦協議”。

這份協議,對日本來說是意義重大的,因爲日本可以此爲模板向世界宣佈,他們對歷史已經“負責”了、“解決”了,可以拋掉侵略者的“歷史包袱”成爲“正常國家”了。

然而,這種不道德、缺乏民心支持的協議,怎麼可能長久?很快,朴槿惠鋃鐺入獄,文在寅上臺後,於2017年7月成立“韓日慰安婦協議”專項工作小組,調查雙方協議簽署經過。最後,青瓦臺廢了該協議,這引發日本的強烈不滿。此後,由於文在寅政府再次謀求在中美之間的戰略平衡,於是戰略上也進一步疏遠日本,日韓關係不斷交惡,並最終引發日本對韓國的報復。

因此,某種程度上說,日本這次對韓國採取的經濟報復措施,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政治因素,是日本安倍政府的一次對文在寅政府的報復措施。

那麼,日本時候完全基於政治報復嗎?這背後還有沒有起他因素呢?在佔豪(微信公衆號:佔豪)看來,安倍政府採取這一措施,還有另外兩個原因:

一、經濟上精確打擊韓國這個競爭對手。

日本針對韓國下手,很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日韓在一些產業領域是競爭對手,日本打擊韓國的電子產業,對韓國下手,某種程度上是世界經濟處於後危機時代的一種國家競爭。特別是,在世界即將進入5G時代之時,日韓雙方更是直接的競爭對手。

所以,這次日本針對韓國的打擊,還有國家經濟競爭的內在因素作用。

二、政治上精確打擊文在寅政府。

在日本看來,朴槿惠政府做得很好,把慰安婦的協議都簽了,如果能執行下去,在政治外交上對日本來說很有意義,有助於日本加快推進國家正常化,更早實現修憲。然而,文在寅政府上臺後,直接就廢了慰安婦協議,這讓日本非常不爽,所以安倍政府對文在寅政府一直存在不滿,雙方關係很不睦。政治上打擊文在寅,肯定是日本安倍政府一直以來的想法。

剛剛,G20峯會之後,半島實現了美韓朝三國元首的會晤,是的文在寅的支持率強勢反彈。在這個時候,安倍政府肯定是很不爽的,所以藉機在政治上打擊文在寅,在經濟上給韓國捅刀子,就是安倍的政治選擇了。

三、在中日韓三角以及更多周邊關係中,獲得更多對韓國的主動權及優勢。

中日韓正在進行自貿區談判,東盟、中國、日本、韓國等也正在進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談判,馬上如果半島局勢緩和東北亞進行經濟開發,日韓又是競爭關係。所以,日韓的競爭關係在未來很多層面都是迴避不開的。日本此時從產業層面去打擊韓國,在佔豪(微信公衆號:佔豪)看來,其中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在未來新的體系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試想,日本無法撼動美國,無法撼動中國,得罪不起俄羅斯,不願意和東盟交惡,不被朝鮮待見······那他欺負誰去?韓國就是一個不錯的對象。

日本一定是算準了,韓國在很多層面無法對日本構成實實在在的反擊,所以直接針對韓國的支柱產業下手,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國際上本質上還是實力說話。美國貿易戰對中國無可奈何,不得不一次次重啓談判,其結果必然是中國的全球地位快速提升;美國針作爲全球霸權國家隊中國一家科技公司下手,結果不能把這家公司怎麼樣,那麼這家公司——中國華爲在短時間內成爲公認的全球頂級科技公司······日本,欺負韓國,本質上還是日本國力、科技實力總體強於韓國,所以是在用這種手段來確立地位。

那麼,日韓這種較量會持續嗎?在佔豪(微信公衆號:佔豪)看來,正常情況下不會持續很久,原因是對彼此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好處。譬如,若日本真的斷了韓國的市場,一旦韓國且轉向其他國家獲得相關配套設備,則意味着日本失去市場。直白說,韓國丟掉的國際市場,日本實際上是無法佔爲己有的,恰恰相反,韓國如果丟掉相關市場,這些市場將會大部分被中國佔去。所以,當日本感受到這樣的結果時,一定會做出調整。

日韓已經開展,這表明全球各國出現局部貿易摩擦的情況會較爲普遍。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全球貿易戰會打得一團糟,恰恰相反,這種摩擦會加快新的全球貿易格局的形成,新的全球貿易規則會更快地成型。

所以,二三十年後回看這段歷史,特朗普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角色,會讓很多人“回味”。

一方面,他是一個不光彩的單邊主義者和貿易保護主義者,是逆世界潮流而動的反潮流和反趨勢者;另一方面,也正是他的出現,反而促進了全球貿易規則的成型,因爲特朗普在打破的全球貿易規則,正是對美國最有利的架構。現在,理解了,反而促進了全球經濟格局的進化。到那時,如果特朗普還活着,他一定會以最高的形式評價自己的價值,然後自稱國際主義者,並帶領全人類前進!

來源:佔豪微信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