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健康】秋季养生不要只懂得“滋阴润燥”?你还需要这份养生指南…

实不相瞒

身为一个90后

小轩也开始养生了

毕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

宣粉们可能已经迫不及待

走上秋季养生之路了

但是

你真的懂得怎么养生吗?

想知道?

请往下看↓

“滋阴润燥”是中医学的一个具体治则,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养生亦当遵循此原则。

有些人群并不合适单纯的“滋阴”,比如痰湿体质的人群,滋阴会是痰湿更重,尤其是有“痰饮宿根”的人群,比如一些得了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哮喘的病人,本身就经常咳嗽咳痰,滋阴对其并不适宜。另外就是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的人群也不适合单纯的“滋阴”来养生,因为其虚弱的脾胃功能不能运化滋腻的药物,反而会百病丛生。

我们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实是《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只是自然变化的规律,正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这就是告诉我们秋季养生就应该顺其自然收敛我们的阳气,不要令阳气耗散太过。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秋气内应肺,固秋天养生关键是养肺。肺为气之本,“秋三月”应该“使秋气平、使肺气清”;肺主治节,肺为感受外界气候变化的节拍器,如果秋天没有养好肺气,对于儿童、老年朋友或者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朋友,由于肺气较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或刺激耐受能力下降,因此容易诱发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因此养肺不仅要清肺润肺,还需要健肺益肺。

初秋养生,首要精神调养,燥为秋之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当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所以除了要预防身体缺水干燥,也要防范“情绪干燥”。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

起居方面注意应对秋乏,需早睡早起,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做深呼吸,可以练气以增强肺功能。运动方面,体弱者注意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劳作,可适度慢跑,做扩胸运动,促进气体、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尽量少吃辣椒、姜葱等辛散之品,适当食酸味果蔬。《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总之,秋季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梗米、蜂蜜、银耳、梨子、枇杷、乳品等柔润食物、益胃生津以籍土生金而养胃。总之初秋时节,不宜盲目进补,只宜清补,同时应适当调理脾胃功能,才能保证肺气平和,安度金秋。

郭礼:贵港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科主任,中医学博士。贵港市名中医,贵港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广西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中医外治操作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擅长运用扶阳医学理论,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对妇科杂病、肿瘤、痛症等疾病的治疗均有独到心得; 同时能够利用平衡针灸、复位手法等方法对广大民众进行治疗保健工作。目前参与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研究项目1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厅级和市级科研5项,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