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堡薦 | 我從沒覺得我和丈夫家的人是一類人

神神叨叨的老外婆,瘋瘋癲癲、見人就拋媚眼的老處女姑姑,夾在中間的包子夫婦,逍遙自在、對自家生意漠不關心的兒子與兒媳,還有大權獨攬、掌控全家人的大女兒,調皮的弟弟妹妹,美麗的小女兒佩吉,以及一對好事的鄰居……這麼些奇葩的人湊在一起解決佩吉的訂婚風波,最後又會是怎樣的情景?

全書共12章, 12位傑出的作家分別站在不同的家庭成員的角度來講述佩吉的訂婚。他們各執一詞,於是一場風波迭起的大戲在這個家庭中拉開了帷幕……

《全家》被譽爲美國文學史上最知名的文學實驗之一。發起人是當時美國文壇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之一的威廉·迪恩·豪威爾斯。豪威爾斯最初的動機是邀請其他11位作家,每一位作家寫一個章節、一個人物,最終合作完成一部小說。

在當時的著名編輯伊麗莎白·喬丹的聯絡之下,最終形成了全部的創作班底:威廉·迪恩·豪威爾斯、瑪麗·弗里曼、瑪莉·希頓·沃爾斯、瑪麗·斯圖爾德·卡廷、伊麗莎白・喬丹、約翰·肯德瑞克·邦斯、享利·詹姆斯、伊麗莎白·斯圖爾特·菲爾普斯、伊迪絲・懷亞特、瑪麗・雷蒙德·希普曼・安德魯斯、艾麗絲·布朗、亨利·範·戴克。

【書名】全家(The Whole Family)

【作者】威廉•迪恩•豪威爾斯(William Dean Howells)等12位作家

【作者簡介】

威廉·迪恩·豪威爾斯,19世紀末美國文壇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塞拉斯·拉帕姆的發跡》。

精彩段落

我從沒覺得我和丈夫家的人是一類人,而最優秀的查爾斯·愛德華,也不希望我們是一類人。當然,雖然我知道他們在背後議論我,我還是希望可以跟他們好好相處,但水火不相容,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我知道他們永遠沒法理解查爾斯·愛德華娶我的原因,他們沒法接受我這麼一個異類。塔爾伯特家的人都是藍眼睛,淺黃的頭髮,面色紅潤,而我呢,又黑又瘦,臉色蒼白。埃瓦茨外婆總覺得我身體不好,想讓我跟着她一塊兒喫藥。

但說真的,除了艾麗絲跟比利,我實在不瞭解這家人,其實嚴格來講他倆也不算這家的人。比利時不時就會來我家拿本書或喫些東西,其他人對此一無所知。而艾麗絲每天下午放學後都會來這待會兒,但有時又好幾周都見不着面。艾麗絲對自己的家特別不滿意,我覺得她能這樣想很好;幹什麼都比窩在那個死氣沉沉的家裏強。

她不確定是要投身於藝術還是要做個社交女王,她總覺得家裏沒人能理解她。伊麗莎白姑姑結束偉大的旅行回到這個家時,她並不覺得自己做了什麼很特別的事,可這簡直要讓艾麗絲興奮死了。騷動過後她徑直跑到我這兒,把所有的事都講給我聽。她當時穿着新的白色中國絲綢衣服,戴着插有羽毛的帽子。她說這一切都讓她興奮得不得了,她簡直無法相信自己能穿上這樣的衣服。儘管看起來非常隆重,但她穿過整個鎮子跑到我這兒來時衣服背後的上半截還沒扣好(她說她夠不到掛鉤)。

伊麗莎白姑姑那天一早就出了門,整晚都沒回來,所以沒人知道她跟高厄德先生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也沒人知道她給他發了電報。第二天消息傳開來,大家快要瘋掉了。瑪利亞回家前大家就這個事兒說了差不多有兩個小時。後來佩吉把自己反鎖在臥室裏,她媽媽離開屋子,外婆閉着眼睛坐在走廊裏,又是搖頭,又是嘆氣。艾麗絲說每個人都特別激動,不單單是關於伊麗莎白姑姑的事,還扯上了大家平時對彼此的態度。

瑪利亞說佩吉從來不聽她的話,佩吉回嘴說瑪利亞對哈里·高厄德的態度傷她最深,佩吉懷疑就是這個態度才讓他有這麼反常的表現,但沒什麼事比佩吉小時候瑪利亞故意把她的娃娃拿走更讓她傷心。那娃娃每晚陪她一起睡覺,可過分的是瑪利亞還燒了它,這件事佩吉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

她媽平時不怎麼愛講話,可這次也說是佩吉不懂得瑪利亞有多愛她,她不知道瑪利亞是個多好的姐姐,那年冬天佩吉生病瑪利亞一直照顧着她。但她隨後也承認,哈里·高厄德這件事,比擔憂一個生了病的孩子可嚴重得多。她常常覺得只要查爾斯·愛德華能被照顧得好好的,她願意經受任何打擊。當然洛蘭還年輕,沒什麼經驗,但要是她能主動去影響他……

艾麗絲突然打住,說她要走了,登比醫生的小汽車正一路開來。她衝出房門隔着條街向他鞠了一躬,那樣子像極了年輕的小婦人,可能是她穿着短裙的緣故。她的樣子真迷人!登比醫生對她笑着,只不過那個笑容跟對佩吉的可不太一樣。我覺得他以前應該很喜歡佩吉,儘管從來沒人想過他那麼大年紀會跟佩吉有什麼。

艾麗絲走後,我還是弓着身子坐在椅子上,想着她最後說的那幾句話。

這家人時不時地就會提到“洛蘭的作用”。如果他們希望親愛的查爾斯·愛德華不像現在這樣,以前有機會的時候他們幹嘛不去影響他?我真想知道個原因!我知道他們想對我好,但是他們打心眼裏認爲查爾斯·愛德華所有的習慣跟行爲都是因爲我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或是放任了他的行爲。他們好像覺得男人就是塊柔軟的胚土,他的妻子只需坐下來就可以把他隨意捏造成她想要的樣子。

可能有的男人喜歡這樣,但彼得可不會。這家人甚至無法原諒我稱呼他們親愛的“查爾斯·愛德華”爲彼得。我實在是討厭那個囉嗦的沃爾特·斯科特體名字,我纔不管它是從多少個父輩那兒傳下來的。當然要是我讓他們傷心了,那我很抱歉,但既然我可以接受他們按自己的喜好叫他,真不理解他們爲什麼要介意我怎麼叫他。至於要我操控彼得,他們很清楚他雖然很可愛,但卻是極其頑固的。他自打生下來就有自己的一套準則,而家裏人又對他十分疼愛。雖然他媽媽對其他孩子也都很用心,但她一直全心全意地服侍他。

要是他心情不好,她也會很傷心。我是真的很喜歡我的婆婆。當然意思是說,我在某些時候喜歡她:就是當她明白,我比其他人更愛彼得的時候。就像一個糟透了的春天,彼得得了肺炎我整個人都要瘋了。我知道她非常無私,非常善良,但她還是會覺得(他們都會這樣覺得)他們比我更瞭解彼得需要什麼。不管什麼時候,他們只要看到我一個人待著,就會暗示我應該去管管彼得,別讓他抽那麼多煙,別再那麼大手大腳的。

而且我應該給他穿上大衣,勸他早點休息,還有在他生病的時候給他喫藥。不管聊的什麼話題最後他們都會扯回到這件事上來:“親愛的洛蘭,你要發揮一下自己的作用,讓查爾斯·愛德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意上,他爸爸已經顧不過來了。”

如果我告訴他們查爾斯·愛德華特別討厭家裏的生意,而且絕不會對此產生興趣或者做生意,他們可能會發狂。其實這件事他們跟我一樣心知肚明。問題就在這兒,你不能告訴他們事實,他們也不想知道。每次我去家裏大房子的時候我從不開口,這樣我就不會嚇到誰。

第一次來這兒的時候,我覺得我快要死了。這兒的一切都跟我家裏那麼不同,在我家你可以隨心所欲地說或者做任何事,不用考慮其他人的想法。我爸爸總覺得不能束縛個性,女孩子有權像男孩子一樣過自己的生活。這真的很幸運,因爲算上毛塞,我們家一共有四個女孩。

我們家沒有任何規矩,感謝上帝!我們有的只是氛圍。你知道,我爸爸是個藝術家,他的畫很美。但他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放棄了這個職業,開始經商,因爲他說他不能讓家人餓肚子,而我們都覺得他簡直太偉大了!我是無法爲了任何人放棄藝術的,不管誰會餓肚子,彼得也是這樣想的。當然我們都覺得我們無法在這兒痛苦地生活,我們只能在這兒生存,沒有什麼能比我們離開這兒更重要。

六個月後,查爾斯·愛德華25歲時,他會得到一小筆錢,三千美元,隨後我們會去巴黎過自己的生活。但沒人知道這件事。有一天我不假思索地跟婆婆說了些關於那筆錢的事,我不記得具體說了什麼,但她驚訝地屏氣說道:

“你該不會覺得查爾斯·愛德華會動那筆錢吧,洛蘭?”

然後我說,“爲什麼?那是他的錢啊。”

好吧,從那之後我決定再也不開口了,只要我住在這兒,不管是什麼,就算是彼得的事兒我也不再多說了。

彼得說,早在我們認識之前他爸就差點讓他去巴黎了,那還是他在紐約藝術聯盟[1]的時候,其實在不在那兒都無所謂,只不過全家人商討過後一致認爲沒有“必要”。這就是讓他希望破滅的原因,這個原因可以讓任何希望破滅:因爲沒必要啊。哦,艾麗絲恨死了這個詞!她說她覺得那根本也沒有“必要”快樂啊。

彼得聽說巴黎計劃破滅之後,他寫信回家說離了藝術他就無法工作。埃瓦茨外婆說:

“怎麼可能,我該肯定他可以去大都會博物館[2],還有沃納梅克美術館[3],他去過那兒嗎?”

我覺得彼得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我應該發頓脾氣。

我當然知道他的家人很同情彼得住在一個亂七八糟的房子裏,不能按他之前的方式生活。我還知道,他們覺得是我不讓他回家看他們,可事實是——雖然一般情況下我不該這麼說——有時候我還得趕着他回去。雖然他確實很喜歡他們,尤其是他媽媽,但他簡直太懶了,他說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自家人,所以他想怎麼樣都可以。這是他們的錯,一直以來他們都太寵他了。

一旦他們知道他是多麼討厭他從前的生活方式,那些細小嚴格的規矩,愚蠢的家庭餐,每個人都要準時出現在餐桌上!當時針指向一點鐘時,公公會在餐桌前準時拉出他的凳子,要是家裏哪個人來晚了一點點,其他人都會很嚴肅,繃緊神經直到那個人出現。彼得說這讓他很痛苦,他從未準時到過。

往期精選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 “黑道家族”

大戰前夕的歐洲自駕之旅

堡仔圖書《全家》已經上架豆瓣閱讀,購買請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