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株洲田心成爲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世界軌道交通工具領域,從內燃機車到電力機車是一次革命,亦是一場不可阻擋的潮流。

1956年,鐵道部制定《鐵路十二年科技發展規劃》,提出“技術政策的中心環節是牽引動力的改造,要迅速地、有步驟地由蒸汽機車轉到電力機車和內燃機車上去” 。

國家命題,株洲作答。1958年12月28日,擁有機械和電機優勢的田心機廠(現今的中車株機公司)與湘潭電機廠聯合研製的中國國產電力機車6Y1型成功下線。天寒地凍中的一聲鳴笛,從此開創了中國鐵路牽引動力的新紀元,株洲也成爲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

【回眸】1號車正式開跑時,郭沫若題詩祝賀

開啓中國鐵路牽引動力新紀元,1958年,我國第一臺電力機車在株洲試製成功

秦天峯(左)與劉友梅院士參加央視《對話》欄目,講述中國電力機車發展史 通訊員供圖

講述人:秦天峯(中車株機公司原副總工程師、工藝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首臺電力機車研製的親歷者)

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誕生至今,61歲了。61年前,我20出頭,當時在北京鐵道學院(現今的北京交通大學)讀書。大三那年,我與同學一路南下到了株洲。

1957年臘月,國家組織了一個電力機車考察團前往蘇聯,主要任務是仿製“蘇H60”型電力機車,力爭高速度試製出第一臺屬於中國造的交流乾線電力機車。當時,國家的工業基礎薄弱,缺乏技術和經驗,爲了加強生產力量,北京鐵道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也參與到電力機車研製工作中。

第一臺電力機車主要是由鐵道部田心機廠與湘潭電機廠聯合完成。田心機廠負責電力機車的車體和轉向架設計試製;湘潭電機廠負責電機、電器及總組裝,此外,還有全國近50個單位來協助提供零部件、儀器儀表等設備。

我1958年國慶節後到株洲。那時,株洲火車站像個草棚子,從車站到田心工廠都是泥巴路,路上很少碰見車。走進廠,地面上堆滿了修理蒸汽機車的各種零件,很凌亂;車間裏轟隆隆地,焊花四濺,灰煙瀰漫,十米外都看不清楚。工作環境艱苦,生產設備也很稀缺,要麼拆東牆補西牆,從別的機車身上摘取一塊拼湊,要麼螞蟻啃骨頭,靠手工一下一下地敲、一點一點地磨。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製造換向片的豎板銑槽。一個功率650千瓦、1500伏額定電壓、六極結構的直流電機,需要換向片525塊,沒有模具,僅一張圖紙可供參考,我們通過圖紙上的符號找實物,再通過實物對照圖紙上的符號,就這樣反反覆覆地打磨。打磨出來,並不見得能用,哪怕是毫米級的偏差,都有可能報廢,所以銑槽的成品率僅30%。進廠後,我們什麼都幹,通過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工人教我們如何製作產品,我們幫工人翻譯圖紙符號,大家加班加點,喫、喝、睡基本上都在工廠。

寒冬臘月很冷,但大家熱情似火。1958年11月18日,田心機廠研製的車體和轉向架等機械部分,按要求全部組裝完畢,在廠區軌道上往復試運了三個多小時後,檢測的各項數據達到整體設計要求。經過40天緊張組裝,我國第一臺“6Y1”型電力機車,終於順利組裝完成。6表示6軸,Y表示弓引燃管整流,1表示車型系列序號。到第8號車時,命名爲“韶山”型(漢語拼音“SS”)。

第一臺電力機車從國家準備上馬到全面性能實驗完成,用了短短兩年零五個月的時間。最初試製鐵道幹線電力機車是在蘇聯專家聯合指導下進行的,但由於意識形態上的爭鬥,不久後,蘇聯“撕毀合同”“撤走專家”。這並沒有嚇倒我們,我們更加堅定了走自己鐵道牽引機車發展的道路。

經過反覆檢測和試運行,1961年8月15日,1號車參加寶雞至鳳州電氣化開通通車慶典儀式,並且投入到了該路段的牽引,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還親自題詩祝賀:“電掣風馳今在眼 ,,巨龍追逐衛星奔。韶山初見星星火,,此日已經燎大原。”

開啓中國鐵路牽引動力新紀元,1958年,我國第一臺電力機車在株洲試製成功

我國首臺“6Y1”型電力機車 通訊員供圖

【發展】株洲造的新動力機車駛向全球

1960年開始,在第一臺電力機車試研成功的基礎上,田心機廠開始獨立完成2號車、3號車、4號車等的生產製造。從1958年試製第一臺車下線,之後的30年裏,共生產出電力機車826臺。

從第一臺韶山1型機車方方正正的外形,到SS3型重載客貨兩用機車半圓弧角外形,再到SS6型起朝着流線型的方向發展,電力機車從普通型到流線型,、從低速到高速、從經濟型到豪華型,實現華麗轉身。

2000年開始,當“藍箭”和“中華之星”“奧星”代表新時速、新動力的新一代機車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標誌着以中車株機公司爲代表的中國電力機車已躋身於世界鐵道牽引電力機車的前列。如今,株洲的電力機車已駛向中東、歐洲、非洲、南亞等各地。

株洲機車發展大事記】

1958年,中國首臺幹線電力機車下線。

1969年,自行設計和採用國產材料“韶山2型”大功率機車研製成功。

2000年,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動車組動力車“藍箭”誕生,並投入專線使用。

2001年,時速達200公里國產化交流傳動機車“奧星”成功試運行。時速279公里動力分散交流傳動電動車組“中原之星”研製成功。“奧星”“中原之星”標誌着中國鐵路牽引技術達到國際水平。

2009年,自主化和引進消化最完備的機車HXDIC (7200:千瓦)研製成功。

2015年,我國首列1.0版商用磁浮列車投入到長沙南站至長沙黃花機場運營。

開啓中國鐵路牽引動力新紀元,1958年,我國第一臺電力機車在株洲試製成功

來源/株洲日報 記者/俞強年 通訊員/何麗麗

編輯/豆芽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28681062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佈”刪除。

開啓中國鐵路牽引動力新紀元,1958年,我國第一臺電力機車在株洲試製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