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裏是遊戲觀察君,我是觀察員sheepff。

TPA,臺北暗殺星,突出一個暗字。

直到2012《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2)四強捉對廝殺之前,人們都還認爲建隊歷史更爲久遠,底蘊更爲深厚的歐美豪強將延續他們在國際賽場上的統治力。

儘管衛冕冠軍FNC遺憾錯失參賽資格,但代表歐洲的,是一支實力更爲強勁的隊伍M5。在打野這個位置上,Diamondprox的創造性表現堪稱開宗立派,趙信、烏迪爾、伊芙琳、希瓦娜等多個英雄,都是由他首先搬上職業賽場的野區。而他與Edward的配合,則是多年後賽場上極爲強調的“輔野聯動”的早期雛形。

個人表現之外,歐洲隊伍在職業賽事史上的另一巨大貢獻被稱作“EU流”,上單、打野、中單、雙人路的1-1-1-2分路,也正是在2012年前後由他們首先使用,並得到全球職業隊伍的認可和採用——這也就是爲什麼說當年繼承了FNC遺志,以歐洲頭號種子躋身全球總決賽的M5被視爲奪冠最大熱門。

雖然很多人在賽前認爲初登國際賽場的中國、韓國隊伍很難掀起風浪,但WE、IG、NJS、TPA、AZF五隊位列八強的表現,足以告知世人:亞洲勢力,不可小覷。

亞洲隊伍雖是銳氣十足,但經驗欠缺的問題很快在淘汰賽階段暴露出來,五隊當中,只有TPA與AZF成功過關闖入四強。而被北美玩家寄予厚望的獨苗TSM,正是倒在了韓國第一代豪門AZF腳下。

半決賽捉對廝殺,初露崢嶸的AZF面對由Froggen領銜的CLG.EU;來自GPL賽區的頭號種子TPA則將面對恐怖如斯的M5——RapidStar、Froggen、Toyz、Alex Ich,亞歐兩個大陸的法王們,即將兵戎相見。

作爲全球範圍內屈指可數的豪門隊伍,M5與CLG.EU顯然早已成爲任何一支隊伍的“假想敵”,人們對其瞭解程度也遠超其他。相比之下,TPA是誰?瞭解他們的人,少之又少。

圖:Toyz率TPA大破奪冠熱門M5

M5原本有機會連下兩局晉級冠軍戰,但他們卻在第二局放出奧莉安娜給對手,Stanley一手爲Toyz鎖定發條魔靈。其後,戰場轉變爲了TPA中單的表演舞臺,在M5着力於正面團戰時,TPA卻以堅決的上路分推和強悍的中路防守,一點點消磨掉了M5的耐心與凌人的盛氣——一局發條一局豹女,TPA終於以黑馬之姿將奪冠熱門淘汰出局。

S2冠軍戰在南加州的蓋倫中心上演,AZF的出場亮相有如明星團體一般,而TPA則並沒有得到前者那樣的全場呼聲。又是Toyz的發條,又是Stanley的單線分推,在奧莉安娜那致命的衝擊波之下,AZF最終難逃驕兵必敗的命運。

TPA的登頂,既標誌着着歐美稱霸世界舞臺的時代終結,同時也宣告着亞洲隊伍就此成爲全球總決賽的主宰。自此之後,亞洲隊伍包攬了迄今所有全球總冠軍頭銜。

大家對這段歷史有什麼看法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