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地产商的日子似乎不好过了,本周万科的董事长郁亮内部直呼未来的主要战略就是“活下去”,眼光确实独到犀利,为什么会如此悲观?确确实实房地产行业变天了,各种政策就像一个个紧箍咒罩在了房企头上,取消预售制是最新的一个,真的有这么悲观吗?

所谓预售制就类似于期货买卖,购房者预先向开发商交一笔定金,签订合同,约定未来某个时候交房子。

一般购房者交的定金并不多,但是房企拿着购房合同可以向银行申请获得贷款,对于房企来说可以快速的回笼资金,这样可以降低开发资金成本,要知道资金成本对房企的利润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越是周转快的房贷,获取的利润也更高,当然风险也更大,本质上这是利用资金杠杆赚钱。

预售制在国内从松到紧,从九十年代初出台后,那时候可以先从政府拿一个土地批文,然后凭借这个批文从银行获得贷款,然后交一部分土地款给政府,可以启动项目了,一般会找一个总承包商,约定的条件是总承包商打5-10%的保证金给开发商,而且需要从地下室垫资到三层,而从开工建设之后,开发商就可以预售了,这就是所谓的卖楼花。

所以那时候很多的开发商确实是“空手套白狼”,可以凭空组织各种社会资源变出一个楼盘,后来慢慢的严格一些了,比如必须先交一部分土地款,房子要到地上三层才能拿到预售证卖房子等。

这一次说的取消预售制,就是要求必须主体结构封顶之后才能开始卖房。所以实际上是推迟了房企回笼资金的速度,提高的资金的使用成本,压缩了利润,那么提高了多少成本呢?

因为各地预售制度不太一样,有的地方早就是必须主体结果封顶才发预售制,比如上海,所以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而对广州,深圳影响也不大,因为他们过去7层以上的房子需要完成三分之二主体才能拿预售制,如果取消预售制那就是全体主体封顶才能拿,也就是继续完成另外三分之一,这个时间周期大概是一个月,取消预售制对于房企来说推迟一个月回笼资金。

那会增加房企多少成本呢?过去从开始建设到开盘售楼一般是9个月,如果取消了预售制是10个月,经过计算大概增加了房企11.1%的资金成本,大的房企目前的资金成本占了净利润的18%左右,取消预售制后资金成本占净利润的比例会提高到29%左右,净利润整体降低约4.1%。

所以这个数据对开发商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对于那些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开发商而已,因为之前银行就停止了对他们的信贷支持,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之前银行已经收紧了对中小开发商的信贷,这一招就是釜底抽薪,很多依靠银行融资,社会融资开发项目的中小开发商几乎就没有多少活路了,至少要淘汰50%的中小开发商,如果叠加这个政策,他们的资金会更加困难,融资成本更高,中小开发商被淘汰的比例会更大,那对房价有什么影响?

商品的价格是通过供给与需求来达到平衡,当一个行业供给增多,那么竞争压力变大,于是企业会通过降低价格销售以占领更多的市场,或者更快的回笼资金。反过来当行业的供给减少,而需求不变,那么价格就会上涨。

中小开发商被淘汰的越多,供给就越少。

房子还有一个和股票一样的特性,那就是买涨不买跌,这就是金融的属性,当老百姓都预期房价未来还会涨,就会买入并等待升值,如果预期未来房价会跌,那么就会抛售房子,所以这道出了房子的一个特性:对人们的预期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人们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如果不改变房价永远不会跌。

停止对中小房地产企业贷款,取消预售制,本意是遏制房价上涨,但是却增加了大型房企的成本,他们必然会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同时淘汰了中小开发商,减少了市场供应量,强化了对未来房价的预期,这和当初出台政策的目标刚好相反——房价可能会上涨。

万科作为行业龙头之一,所以其实不必那么悲观,未来对他来说还是很美好的!

更多优质财经内容,请关注黑马财经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