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罗毕,面积648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人口300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和交通中心,1907年起定为首都,是非洲的国际化都市之一。2009年,肯尼亚政府推出经济振兴计划,降低存贷利率,发行政府债券,优先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产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经济呈现强劲复苏势头,西方和新兴大国对肯投资大幅增加。

肯尼亚面积582646平方公里,地跨赤道,东与索马里为邻,北与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共和国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连。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

沿海为平原地带,其余大部分为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肯尼亚最高峰—肯尼亚山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大裂谷谷底在高原以下450-1000米,宽50-100公里,分布着深浅不等的湖泊,并屹立着许多火山。北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6%。中部高地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最高峰、非洲第二高峰,峰顶终年积雪。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米。

奥巴马的老家:肯尼亚

肯尼亚位于热带季风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3-6月、10-12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年降雨量自西南向东北由1500毫米递减到200毫米。首都内罗毕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7°C,年降雨量1049毫米。河流、湖泊众多,最大的河流为塔纳河、加拉纳河。西部濒临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

奥巴马的老家:肯尼亚

内罗毕,面积648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人口300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和交通中心,1907年起定为首都,是非洲的国际化都市之一。

主要城市

蒙巴萨,位于肯尼亚东部的港口城市,距离内罗毕480公里,海岸省首府,建于11世纪。

基苏木,位于肯尼亚西部的湖港,第三大城市,尼安萨省首府,在维多利亚湖的东北岸。

奥巴马的老家:肯尼亚

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占整体经济的70%。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旅游业较发达,为主要创汇行业之一。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日用品基本自给。肯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经济陷入困境,80年代中期得到恢复。90年代初因政局动荡、西方停援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滑坡。1991年起实施结构调整计划并取得成效。1994年至199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1997年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腐败为由中止对肯贷款,加之受自然灾害影响,经济每况愈下。2000年,肯经济负增长,陷入独立以来最困难时期。2001年以来,肯经济止跌并开始微弱增长。2003年,肯新政府出台经济复兴战略,将支持农业和旅游业作为重点,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外援开始恢复,制造业和农业均比上年有所增长。2009年,肯尼亚政府推出经济振兴计划,降低存贷利率,发行政府债券,优先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产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经济呈现强劲复苏势头,西方和新兴大国对肯投资大幅增加。但债务沉重、基础设施陈旧及腐败严重和治安不良等问题仍制约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