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九月,序屬三秋。金風送爽,月桂飄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是我們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而得名。

爲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共度中秋佳節,9月23日,麗江清風詩社在柏宇雲龍酒店舉辦“詩意麗江 2018清風詩社中秋詩會”,麗江的才子們齊聚一堂,心潮澎湃,詩意洶湧。

中秋詩會日程

14:00-14:30

中秋詩會文化座談

14:30-18:00

詩書畫創作

20:00-22:00

詩詞朗誦會、演唱會

中秋詩會文化座談結束後,書畫老師們便紛紛拿起毛筆,或作詩,或寫字,筆墨紙硯描繪山水詩鄉夢,抒發共度中秋佳節的喜悅之情。

毛澤東特型演員 楊立達

楊立達先生系麗江市永勝縣人,出身農家,自幼酷愛繪畫,雖然沒進過專業學校,但憑着他的努力,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其繪畫即參加麗江地區美術作品展並在報刊發表。楊立達80年代曾是玉龍山雜誌美術創作人,2005年在深圳龍崗舉辦個人畫展,作品被美國、愛爾蘭等國際友人收藏。作品《家鄉風味》獲雲南省職工畫展優秀獎,《莫看老夫秋草瘦》獲2008迎奧運畫展銀獎,2013年《長征》獲湖南省長沙市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金獎等。

(向右滑動圖片)

古城畫院院長 呂印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 《古鎮春暉》入選2008年全國中國畫展

作品《家園》獲2009年上海世博會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最高獎)。

作品《納西篝火啊裏裏》入選十一屆全國美展雲南美展。

作品《退園一角》獲中央美院優秀作品。

作品《小橋流水人家》入選2010年全國中國畫展。

作品應邀參加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展覽。

作品《川橋流水人家》入選2011年全國少數民族美術百花獎。

作品 《黑龍潭 》獲20111年中央美院優秀作品獎

(向右滑動圖片)

永勝畫家 張振雄

張振雄老師73歲 ,他告訴我們,他的父親是銀匠,要在首飾上刻花式,於是他11歲便開始跟着父親學工藝,慢慢的他愛上畫畫,於是開始自學,他的老伴也非常喜歡吟詩作畫如今他作畫,老伴題詩。

(向右滑動圖片)

殘疾人書家 熊浚程

熊浚程老師出生在永勝縣文化館 雖然聽不見也說不了話,但憑着對書法的熱愛以及一顆赤子之心,他從7歲便學習書法,永勝當地人稱他爲永勝三傑

(向右滑動圖片)

晚上20:00,“詩韻麗江 相約中秋” 中秋詩詞朗誦演唱會正式拉開帷幕,這次朗誦演唱會,各位老師有的朗誦自己的作品,有的演繹名家著作。不但如此,本次中秋詩會還邀請了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的同學參加,而這些同學也各個才華橫溢。

(企業家協會祕書長陳杰致辭)

中秋詩會

(麗江市廣播電視臺副臺長閔文新深情誦讀自己的作品《中秋月詠》)

(田園詩人海忠菊對詩歌的熱愛讓她每天堅持寫一首詩 )

(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2018級新生趙娜 ,在18歲時就總結了之前七年的文章,寫了一本個人文集《邇》)

企業家協會祕書長陳杰告訴我們,文化是一個城市的生命和靈魂,詩會活動是一種結合了詩詞創作、吟誦傳唱的最有效文化傳播活動。詩詞是開在中華文化上的一朵奇葩,古往今來,多少人爲此魂牽夢繞,又有多少人爲此付出一生心血。它以多樣的形式,描繪着一幅又一幅動人心靈的畫面。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在如此多元化的今天,詩詞已慢慢淡出大家的視野,那種濃濃的詩味也在一點一點地流失。我們希望,通過舉辦此次“詩意麗江 相約中秋”中秋詩會,喚醒大家心中屬於詩歌的那份悸動,也希望號召大家,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爲麗江營造一種傳統經典的傳統文化氛圍。

記者:李洋

麗江市廣播電視臺 出品

總監製/段成坤 終審/閔文新 楊國鈞 和紅軍

監製/餘金山 和曉莉 趙宏川

主編/雷鳳嬌 副主編/林彤 楊澤燊

運營/王晨 和麗飛 李羣英 付學琴

熱線電話/08885112277 微信/lijiangtv

法律顧問/滇西北律師事務所 和橋毅(15108880662)

主編邀請你在右下方留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