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不是法國本土的品牌

愛用法語作爲品牌名?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有時候多學一門母語之外的語言,你會發現生活打開了一扇門,變得更有趣。

比如走在國內的大小城市街頭,你肯定見過“Tous Les Jours”(多樂之日,麪包店)、“La Chapelle”(拉夏貝爾,女裝品牌)這樣以法語標註的招牌。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口渴了想買瓶水,瓶身上印着 C'est bon 的瓶裝水其實是名爲“怡寶”的國產礦泉水品牌,女孩子們耳熟能詳的 Clé de Peau Beauté(肌膚之鑰化妝品)其實也是日本資生堂旗下地道的日本品牌。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Tous Les Jours”的法語原意是“一整天”,“La Chapelle”是巴黎的一個地鐵站名,也是巴黎治安最差的街區之一。

法國人看到這些匪夷所思的品牌名,怕是和我們看到外國人身上紋着不知所云的中文字感想差不多。

01

做過“法國夢”的品牌太多了

得益於法國是個老牌時裝之都,創造“法國風格”這件事,從幾十年前到現在,都是讓東西看起來更美、賣得更好的靈藥。

前有讓愛馬仕爲自己做了一隻包的英國女孩 Jane Birkin,後有被某寶賣家抄到淋漓盡致的巴黎時尚博主 Jeanne Damas。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後者不僅創立了個人品牌 Rouje,還趁熱打鐵寫了一本書《À Paris》(在巴黎),這本書最近還推出了中文版《巴黎美人》。

文章開頭提到的“Tous Les Jours”多樂之日,其實是來自韓國的麪包店,同樣道理的還有“Paris Baguette”(巴黎貝甜),同樣是源自韓國的麪包房。

英國時裝品牌 Être Cécile 有一句簡短的附屬 slogan:“presque parisienne”,意即“像個巴黎人”。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這個由英國和澳洲設計師創辦的品牌,靈感來自於設計團隊中一位成員的祖母——20 世紀 60 年代居住在巴黎的愛爾蘭藝術家 Cécile,她的“法式”生活方式廣受追捧,以至於流芳後世。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來自美國的的電商平臺 La Garçonne 主打簡約冷淡的時裝風格,用法語“假小子”作名字似乎也沒有不妥。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同樣來自美國的鞋履品牌 Marais USA,創始人 Haley Boyd 聲稱是受到巴黎女郎們崇尚的“effortless chic”風格影響,由此想要讓自己的鞋子簡潔又實穿。“我們的鞋子融合了巴黎人的輕鬆和紐約人的自信,品牌名 Marais USA 恰恰結合了這兩種事物。”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說到用法語做品牌名這件事,作爲亞洲潮流中心的日本,早早就對“給品牌取個法語名字”深諳於心。

日本服裝設計師川久保玲的個人品牌“Comme des garçons”(像男孩子一樣),命名靈感來自 60 年代法國女歌手 Françoise Hardy 的一首歌——《Tous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其中的一句歌詞:Comme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 de mon âge。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如今走在東京街頭,給商鋪標註英文已經不再流行,只要是個麪包房都會標註上“Boulangerie”,甜點店則是“Pâtisserie”;各種工作室都是“XX Atelier”,當你看不懂日語的時候,法語可以用來輔助理解這家店究竟在賣什麼。

“Clé de Peau Beauté”(肌膚之鑰)是資生堂旗下的高端護膚品;“Bilitis dix-sept ans”(十七歲的比利提斯)賣的是充滿文藝少女心的衣服。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日本的彩妝品牌“MAQuillAGE(心機彩妝)”法語本義是彩妝的總稱,真是好大的口氣!

很多人去日本喜歡在機場買的伴手禮“白の戀人”,其實也是一種法國甜品 langue de chat,意爲“貓舌餅”。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作者在東京街頭看到過一家法國餐廳的指路牌,甚至直接做成了巴黎地鐵指示牌的樣子。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因爲用法語做品牌名,聽起來很酷。”東京的一位女店員說。

02

爲什麼偏偏是法國?

雖然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如今法國依舊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老牌時裝強國。

而在“營造美好生活方式”這件事上,“巴黎女人”這個概念被全世界的營銷號消費了一遍又一遍,而媒體對於法國“浪漫”、“老派”形象的過度神化,讓無數人對這個國家有着不切實際的幻想。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一代時裝偶像 Coco Chanel 女士

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曾誕生過一種叫做“巴黎綜合症”的心理疾病。

那時無數日本人抱着對於巴黎的美好幻想來到法國旅遊,以爲巴黎應該很乾淨,巴黎人應該很友善,結果卻恰恰相反,破舊的街道和一些街區糟糕的治安讓遊客們感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負面情緒陡然增加。

回頭看看歷史,法國爲我們貢獻了無數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包括經典的時裝廓形,穿衣風格等。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上世紀40年代,時裝大師 Christian Dior 創造出 New Look 廓形,至今依舊影響着時裝界

這些事物在爲全世界的設計師們源源不斷地提供着靈感,現在依然如此。

“在日本,許多人都有一個巴黎夢,當我還小的時候,就十分嚮往去到法國旅遊,在巴黎鐵塔下拍張照。”日本當紅女裝品牌 Pas de Calais 創始人 Yukari Suda 說道。

“後來我真的去了法國旅遊,我喜歡那裏的天氣,街道,生活方式……於是在創立品牌的時候,就心想一定要用一個法語的詞彙來爲品牌命名,也算是我童年巴黎夢的另一種實現方式。”

拋開設計師們所謂的“靈感說”,有一種說法也廣爲流傳,那就是:在習慣了自己的母語之後,用一些看不懂的外國文字讓旁人覺得“不明覺厲”,有助於提升品牌的形象。

借用博主@星河Shinho曾經發過的兩張老圖,下面這兩隻包上的字,在換成中文之後,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原圖來自微博@星河Shinho

不知道用法語當店鋪、品牌名字的人們是不是這樣想的。

最後給大家來一個彩蛋。

說了這麼多非法國本土的品牌用法語作爲品牌名,那麼法國人會不會用其他國家的語言作爲品牌名呢?

雖然這個名字不是非常直接,但還真有。

你可能在國內的一些商場見過一個(真正的)法國女裝品牌叫做 KOOKAÏ,中文音譯爲蔻凱。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Kookai 即是日語中“空海”的羅馬讀音,歷史上的“空海”是一位高僧,曾於公元 804 年從日本遠渡重洋,來到長安學習密教,公元 806 年回國,創立了佛教真言宗,是日本最著名的僧人之一。(電影《妖貓傳》裏面就有這個人物)

這位了不起的佛教大師大概怎麼也沒想到,千年以後他的名字,居然變成了一個法國品牌名。

文 / 大狸孑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爲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外灘君開始招聘啦!有才能的小夥伴們快來投簡歷~

酒店編輯 /資深編輯 2位

品味好、熱愛酒店,喜歡旅行體驗,能拍好圖、會寫好文的酒店控優先

商務拓展: 2名

熱情開朗,有品牌服務意識,具備資源整合和策劃理念,有一到兩年數字媒體經驗、酒店控優先

簡歷請投遞至:[email protected],具體薪資面議

十六鋪生活家愛買好物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合作推廣

微信:thebundwx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21-52993166

手機:15221044797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給品牌起個法語名,就能顯得很高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