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勇说,“我保存着江渭清给我外公的一封信,就想通过您将书信转赠他的后人。很快,陆勇用快递给记者寄来了江渭清给谢拔声的书信原件。

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

——江西新余市民陆勇寻找江渭清后人侧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寻常百姓小心愿

7月1日,江西省新余市市民陆勇给湖南日报记者打来电话,说了一个小心愿。

陆勇是谁?“我是新余市渝水区新钢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找记者说啥心愿?“我读过您在湖南日报上发的前江西省委书记江渭清的故事。”陆勇说,“我保存着江渭清给我外公的一封信,就想通过您将书信转赠他的后人。”

大家知道,江渭清是平江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江苏省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那么,陆勇的外祖父是谁?

他叫谢拔声,是70年代长沙市五里牌肉联厂会计。“在江渭清、周里(前湖南省委书记兼省政协主席)落难的时期,冒着危险帮助过他们。江渭清1974年恢复工作后,和我外公通过信。周里官复原职后,经常来看我外公这个普通老百姓。每次来,都是单独跟外公见面、聊天,秘书、司机和我都在外面,聊什么内容我们都不知道。”陆勇感叹道,“共和国的开国功臣真的了不起。那一代人重感情,有情怀!”

江渭清给谢拔声的书信怎么落到了陆勇手上?

陆勇解释道:“我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所以,外公的书信一直由我保管着。”

此信珍贵,为何要转赠他人?陆勇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了了。江渭清的书信应该还给江渭清的后人。我没别的想法,我不是趋炎附势。我就是一个初中生、一个普通老百姓,过着小日子。”

陆勇怎么会落户江西新余?“因为战乱原因,爷爷去了台湾,没带走的一部分儿女,跟着我爸爸到处漂泊,最后到新余钢铁厂工作。”

陆勇说:“我爸爸很优秀,会拉手风琴,在长沙的同学家认识了我的母亲谢蕴,后来在江西结婚。都到新余钢铁厂工作,一个做电工,一个做后勤。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很平凡,但自食其力。”

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

见字如面故人情

很快,陆勇用快递给记者寄来了江渭清给谢拔声的书信原件。

这是一位省委书记给一位普通市民朋友的书信,写在薄薄的信纸上。

45年飞逝,信封、信纸都已发黄,而且开裂;但内容保存完好。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封书信吧——

谢拔声同志:

你的来信早已收到了,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

我们在长沙时,麻烦你们好多,这是组织上和同志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是很感激的。

我们来到江西已三个多月了,工作是很繁忙的,但身体还算好,这里的供应现在还可以,

我们不要什么东西了,如果需要什么,一定会请你帮助的。

你见到任起先同志时,请代问他好。

祝你工作胜利!

江渭清 徐敏

四月十四日

江渭清是1974年恢复工作、担任江西省委书记的。从信中可以看出,他应该是当年1月赴任的。

信封显示,发信地址是“江西南昌滨江招待所”。我们可以知道,江渭清再次担任省委书记时,就寄身在普通招待所。

徐敏是谁?记者信手将此信拍照发给了袁振威将军。

袁振威将军乃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之子。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牺牲,其夫人邱一涵是平江人,是跟江渭清一起打出去的红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委常委、省监委书记。1956年11月2日不幸因病在南京逝世。安葬时,宋时轮、唐亮、钟期光等名将亲自扶灵,几十位将军及近百名省市领导、上千名群众为她送行。

年仅17岁的袁振威成了孤儿,被父母的老战友江渭清夫妇倾情抚养。记者在与袁振威将军的交往中知道,他是把江渭清、徐敏看作自己的父母的。

眨眼间,袁振威就回短信了:徐敏是江渭清夫人。他继而回忆道:“我叔叔(江渭清)恢复工作以前在长沙生活过,我去看望过他。什么时候离开的?我已记不清了。现在,通过谢拔声书信,可以知道他离开的时间了。”

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

抗日名将功德在

电话中,陆勇无意说到了自己的祖父陆瑞荣。

陆瑞荣是谁?对记者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却是陆勇的骄傲!“从百度上看,祖父是国民党中将。2017年我到台北给祖父扫墓时看到,墓碑上写的是‘上将’。不过,人走之后,上将、中将都没有意义。”

陆瑞荣(1893-1979)是湖南新田人、老同盟会员,年少赴粤从军。1925年任粤军第八旅少将旅长,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因讨伐陈炯明有功,擢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中将副师长。卫立煌、陈明仁都是他的部下,分别任九团团长、连长。次年,陆瑞荣率部参加北伐,进军福州,转战浙江。

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

国共合作期间,陆瑞荣曾与苏联顾问鲍罗廷过从甚密。后离职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陆勇说:“爷爷与刘伯承、屈武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是同学。毕业后赴德国考察军事、政治。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中将师长。”

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

抗战期间,陆瑞荣任敌后苏鲁皖三省游击副总指挥,曾在苏北与新四军共同抗击日寇。陆勇告诉记者:“由于陈毅统战工作做得到位,栗裕将军巧妙指挥,我爷爷和李明扬总指挥信守与新四军的协议,一直没有增援韩德勤。”

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

通过微信,陆勇发来《悲情英雄陆瑞荣》一书部分章节的影像件。此书是由新田县作家周敦森创作、新田县政协编印的。

历史,拒绝遗忘。在影像件中,记者看到,为了更好地与新四军协同作战,在陈毅的精心策划下,陆瑞荣在得到李明扬默许后,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联合组建了一支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部队,全称“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苏鲁战区游击指挥部第3纵队联合抗日司令部”,简称“联抗”。

陈毅、粟裕与李明扬、陆瑞荣商量后,共同推举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中将黄逸峰以国民党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担任司令,领导“联抗”。

1940年10月10日,“联抗”召开成立大会,陆瑞荣应邀给“联抗”战士讲话。

面对着1000多名战士,陆瑞荣一手叉腰,一手挥动着手臂,激情昂然地说:“抗战以来,我们的愈战愈强就是革命先烈精神的鼓舞。假使没有革命先烈,国运仍操满清之手,受暴日的侵略,中国早就亡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前方将士效忠民族,或数百人同时殉难,或数千人同时殉难,无一屈服者,时有所闻。上海反击时,且有八百壮士之美谈。凡此精神克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成。我们的最后战胜日本,就是我们的推翻满清、打倒军阀的成例。我们要振奋精神,我们要坚定信念,我们要脚踏先烈的血迹与暴日奋斗,来争取国家的复兴、民族的生存。这是我们全体同胞应有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联抗’战士的光荣职责!”

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

抗战胜利后,陆瑞荣当选为国大代表。1948年随程潜回湘组织国民党省政府,兼省府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去往台湾。陆勇电话里说:“爷爷在台湾始终未娶。”

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

1979年7月,陆瑞荣病故于台北。台北举行公祭,国民党三军仪仗队为其送葬。时任国民党“总统”蒋经国先生挽曰:志业长昭。抗日名将薛岳挽以“干城共悼”。

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

两岸赤子盼统一

2017年5月,陆勇克服重重困难,去到台湾,为已故38年的爷爷陆瑞荣扫墓,并首次见到在台的三伯陆国柱、五叔陆国恒。

其时,陆国柱89岁了。他对陆勇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了不起!这样发展下去,中国不得了!”

陆勇幽幽地跟记者叹道:“我不及89岁的老人矣。”

“爷爷的一部分儿女在大陆,一部分儿女在台湾。这是历史的悲剧!”陆勇对记者说,“我父亲的兄弟,一部分是共产党员,一部分是国民党员。伯伯、叔叔私下都跟我说:希望祖国早日统一!”

陆勇还透露:“用心写了一首打油诗或是顺口溜,是写给自己看的。也是提前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有幸身为将门后,才疏学浅愧先辈。人生短短几春秋,不卑不亢逍遥游。”

一位省委书记与平民通信的背后

[责编:屈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