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石鎮青石嶺村有位90後的小夥子,原本家庭幸福美滿,卻被病魔纏身。但他不向現實低頭,自力更生,展現風采。

  這位年輕小夥子是誰?他叫陳鵬。

  2013年,年紀輕輕的他不幸患上了冠心病,原本勤勞樸實安穩的一家,卻因爲這場大病,導致全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經過做心臟搭橋手術,前後醫治花費近20餘萬元,纔算脫離生命危險,但現在每月仍需醫藥費近千元。

  2015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陳鵬一家在村民代表評議大會上被評爲建檔立卡貧困戶,並確定村黨支部書記陳青樹爲其一家幫扶責任人。

  隨着各項精準扶貧政策補助更多地向廣大貧困戶傾斜,鄰居們都說,“陳鵬家這回好了,被評上貧困戶,啥都不用幹就等着上邊給錢花。”

  雖然這些都是玩笑話,但自尊心極強的陳鵬聽了,感到臉上火辣辣地痛,心裏更像一把刀子在刺。

  他暗自告訴自己:“在困難面前,決不能低頭,我還年輕,要用自己的雙手勤奮苦幹,來改變生活,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2016年初,陳鵬由於冠心病做了心臟搭橋手術,需要在家調養,因此計劃在家謀求發展,正琢磨着乾點什麼。

  正月初七,當鄉親們還沉浸在新年的歡聲笑語中時,青石嶺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八林和幫扶責任人陳青樹早早地來到陳鵬家串門座談,瞭解一下他今年有什麼打算。

  當聽到陳鵬的想法時,陳青樹高興地說:“你家自留山面積大,發展養殖正合適啊,現在國家對貧困戶發展養殖有補助,你可以試一試。”

  陳鵬一聽,立刻陷於沉思中,爲了繼續增強陳鵬對發展產業增收脫貧的信心,陳八林和陳青樹分別爲他出謀劃策,並講解了鄰村張方生等人的“我脫貧、我光榮”先進事蹟。

  於是,老中青三代人,認真謀劃起來。

  正在這時候,陳鵬的父親陳吉平從親戚家拜年回來,三個人分別對陳吉平介紹了剛纔的想法。

  陳鵬還興高采烈地對父親說:“現在國家政策好,產業扶持力度大,不但有產業補助,還可以學習技術,將來也好有個謀生之路”。

  聽了這話,陳吉平也默許了。

  之後的幾天裏,陳鵬和父親尋思着,村裏通上水泥路後,小商小販經常來村裏農戶家收山地雞和新鮮蔬菜,城裏人都認農戶自家養的“土貨”,山地雞出欄後每隻能賣到100元,白菜也能賣到3元一斤。

  雖然自己身體不好,但貴在年輕,他不等不靠,和父親陳吉平商議後,決定發展養豬、養雞和養蝦。說着說着,就幹起來了。

  經過努力,蘄春陳吉平魚蝦養殖中心正式成立,父子倆當年就發展生豬養殖100頭、養蝦15畝,當年底,養殖中心產值就達到20萬,這讓父子倆喜出望外,也讓一家人喜上眉梢。

  陳青樹知道這事後,很是高興,並在村組黨員幹部大會上,通報了這件喜事。

  2016年底,爲進一步扶持陳鵬一家發展壯大養殖規模,青石嶺村利用項目資金,修通和硬化了通往他家養殖中心水泥公路100餘米。

  2017年,在村集體支持的基礎上,陳鵬新建了三間磚混結構房屋,又相繼建起了200平方米的豬舍和雞舍,當年發展生豬養殖80頭,養殖土雞150只,養蝦擴大到30畝。

  年底算賬時,產值達到了23萬。

  隨着生豬養殖行情有所回落,陳鵬父子把生豬數量減少到70頭,養雞150只,但養蝦擴大面積達到60畝,預計年底生豬出欄收入可達8萬元,土雞蛋收入可達5000元以上,預計毛收入可達到60萬。

  豬糞和雞糞等有機肥料也不斷增多。爲解決這一問題,他多次到鎮農辦、鎮農技服務中心及鎮獸醫站等部門和單位諮詢,虛心向農業專家們探討解決之法。

  在鎮扶貧辦、鎮農技服務中心及鎮獸醫站的關心下,他發展了玉米、紅薯和柑橘種植,將日益增多的豬糞雞糞投入到農作物的種植中來。

  這些有機肥料也成爲自家玉米、紅薯和柑橘種植的天然有機肥料,農作物產量也穩步提升。

  如今,陳鵬的魚蝦養殖中心實現了養殖和種植的有序循環與統一,父子倆也成爲青石嶺村首批脫貧致富的領頭人。

  從2017年開始,陳鵬通過滾雪球的方式,不僅個人增收致富,還帶領本組貧困戶陳有富和陳惠平到自己的養殖場做工,增加收入。

  他爲豐富自己的養殖水平,開拓自己的視野,多次到八里農場總場養殖場學習家畜家禽養殖技術,通過幾年摸爬滾打,在養殖的同時,他還逐步學會了養殖防疫技術,讓自己從一名養殖工人到養殖能手的轉變。

  憶苦思甜,方得始終。

  在和幫扶責任人陳青樹談心時,陳鵬說起以前過的窮日子,這位老實巴交的28歲青年,有着說不完的話。

  他說:“我們一家雖然都很勤奮,但就是沒有致富項目,守着幾畝坡地混個肚兒圓,當我患了一場病後,欠債那麼多,現在每天還要喫藥,日子也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

  談起將來的打算時,陳鵬眼裏閃爍着金光,看上去整個人精神飽滿,信心十足。

  他說:“我的小型養殖中心已經投資20多萬元了,我想進一步將自己的養殖中心發展壯大,繼續帶領更多貧困戶來養殖中心就業!”

  “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我真的很感謝黨、感謝國家。但政策再好,還得依靠我們自己自力更生、奮發圖強,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奔小康,以後纔會更有骨氣、底氣和志氣立於社會這個大家庭中”。

  古話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沒有人一開始就走得那麼順暢,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陳鵬的養殖脫貧致富之路無疑走得艱辛而又坎坷,然而,面對困難他沒有退縮;面對失敗他沒有放棄。不怕路遠,就怕志短;不怕貧窮,就怕懶惰。(供稿:青石鎮宣傳辦)

  圖文來源:蘄春網

  編審:大鳥、李彬

  投稿[email protected]

  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

  違者必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