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最近有不少文章,以“寧波不尷尬”爲主題,講述一些陳年往事,企圖以此證明寧波的成功和幸福生活。

小智總感覺在當下中國城市競爭風起雲湧的時代,單純“以古論今”只能是麻痹自己,而並不能帶來對當下行動和價值取向的指導,併成就未來的價值。

如果“以古論今”就能談出未來美好的生活的話,那洛陽、開封這些古都乃至哈爾濱、保定等城市更有資格去回憶歷史了。

今天,小智從全球技術革命的角度,來梳理寧波人、寧波企業在過往成功的時代背景,分析內在的邏輯規律,並給予當代寧波人以啓示。

(由於篇幅過長,本文將分上下兩篇分別發佈,上篇講述人類的三次技術革命和中國經濟的近現代化進程;下篇結合人類的三次技術革命這個大背景,來分析寧波幫的崛起,並給出一些面向當代寧波企業家的話題。)

這是個大課題,小智才學尚不及夠,旨在拋磚引玉,開啓話題。歡迎搬磚、評頭論足……

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公司、偉大的人物。

那麼,什麼是偉大的時代?那肯定是衆說紛紜,沒有統一的答案。

但如果以“馬後炮”的角度來看,一個爲後人留下衆多成果,或者讓後人一直心心念念講述的時代,一定是偉大的時代。比如中國的漢朝、唐朝、宋朝,還有古羅馬時期、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期等等。

從技術史的角度來看,人類的三次技術革命,誕生了衆多偉大的發明,直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溝通方式,無疑都是偉大的時代。

三次技術革命,詳情就不多說了,高中歷史課上就學過了。不過有幾個節點性的事情,必須值得再現一下。

A

▲珍妮機,圖片來自網絡

第一次工業革命,緣起於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1765年發明“珍妮機”,這是從日常工作經驗上升到了技術革命的高度。

隨後世界上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克羅姆福德紗廠於1769年在英國諾丁漢創辦,僱傭工人300多人。這是工業革命的第一步。

技術與制度的互相配套,才推動了技術革命的爆發。隨後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瓦特啊、史蒂芬孫啊,都來了,大英帝國也爲此很牛逼地成爲全球的領導力量。

也就在那場技術革命中,1851年5月1日,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倫敦召開。世博會也因此成爲展示人類最新科技成果的盛會。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也發表於那個時期,時間是1859年11月24日。

說其第一次技術革命中仍然存活下來的公司,小智沒有查到。估計這需要專家來梳理了。而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個時候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B

第二次技術革命,就是人類告別黑暗時代,迎來電氣時代!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初到20世紀初。至今,我們仍然在享受第二次技術革命的這一成果。第二次技術革命帶來了電力、內燃器、鋼鐵、汽車、航空等新產業,石油成爲核心能源。

第二次技術革命對人類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一方面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德國兩次崛起兩次被擊敗。

第二次技術革命也催生了衆多偉大的公司,至今仍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角。比如:

◎西門子公司,就是第二次技術革命中誕生的,時間是1847年。由發明家馮·西門子創立。至今已有170多年。

◎而愛迪生也是那個時代的發明大王,後來他創立了至今仍然令人肅然起敬的公司——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由愛迪生創立於1892年)。

▲1880年1月27日,愛迪生爲自己發明的電燈泡申報了專利。

◎1903年6月16日,福特汽車公司成立,拉開了世界汽車革命的序幕。此前的1886年,奔馳和戴姆勒公司先後成立,1926年兩家公司合併。

◎那個時代還誕生了衆多存活到現在的偉大公司比如AT&T(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成立於1877年)、貝爾、巴斯夫、標準石油(洛克菲勒創辦)等公司。

這些公司使人類的生活尤其是在出行、夜間照明、生產生活等各種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C

第三次技術革命是信息技術革命。互聯網誕生於這場革命之中。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一批新興技術開始興起,諸如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等是名符其實的科學技術,即完全是以科學爲基礎的技術。

由於這些技術的發展,導致了新興的“知識工業”部門的產生。引起了產業結構的新變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裏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爲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催生了現今人們依然能夠耳熟能詳的IT公司如英特爾(1968年創立)、微軟(1975年創立)、蘋果公司(1976年創立)、甲骨文(1977年創立)等等,至今他們仍佔據着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主流,甚至1998年誕生的谷歌和1995年創辦的亞馬遜是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產物。

D

梳理人類三次技術革命的脈絡可以發現,第一次技術革命是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通過對紡織技術的經驗總結啓動的,是依靠經驗推動技術進步的。而第二次技術革命,則是理論先行,電力、內燃機、汽車、航空等,都是經過科技研究進行發明創造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則完全由科技實驗室探索成果培育出來的。

小智認爲,這個規律,對我們分析判斷當前面臨的形勢來說,是有啓發的。我們中國人常說,“我走過的路,比你過的橋還多”“我喫過的鹽,比你喫過的飯還多”,這些都是經驗主義的態度,在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已經不再有效。

世界已經變得模糊不清甚至難以捉摸,上一代人的經驗,或許對下一代人已經不夠用。

西方世界如火如荼地推進技術革命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在幹什麼?中國的技術革命發生在何時?產生過什麼偉大的公司?

英國人在搞工業革命時,中國正處於乾隆盛世,是中國古代社會最爲繁華的時期。當時英國派遣特使馬嘎爾尼訪華,希望與中國進行貿易,結果被乾隆帝拒絕。

閉關鎖國的大清朝在乾隆帝的孫子道光帝時遭遇了鴉片戰爭。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敗,也催生了中國的第一次技術革命,這就是洋務運動。

A

19世紀60到90年代(當時西方已經進入到第二次技術革命階段),晚清洋務派進行了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爲“自強”,後期口號爲“求富”。

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和高校——江南製造總局、福建船政局、漢陽鐵廠(現在應該是寶武鋼集團的資產)、北洋水師學堂、京師大學堂(即北京大學的前身)等。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建立了輪船招商局。這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現在的招商局,緣起就是李鴻章創辦的這家機構。

我們經常在抗戰片裏聽到“漢陽造”的炮彈,也是在洋務運動時期由湖廣總督張之洞在1892年創辦的漢陽兵工廠生產的。由此可見洋務運動對中國技術革命仍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892年,張弼士投資300萬兩白銀在煙臺創辦張裕釀酒公司。張裕葡萄酒公司也成爲洋務運動中誕生的釀酒企業,一直延續至今。

輕工業也在洋務運動期間得到大力發展。1880年,左宗棠創辦蘭州織呢局,成爲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鼻祖。

中國近代紡織業、自來水廠、發電廠、機器繅絲、軋花、造紙、印刷、製藥、玻璃製造等等,都是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建立起來的。

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中國的民用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奠定了中國近代化工業的基礎。

B

中國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應該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民族工業大發展。

這個過程中,無錫、南通和唐山成就了自己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獨特的地位。

一戰期間,歐美帝國主義列強無暇東顧,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掠奪,這就減輕了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壓力,使之形成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據統計,1912-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470家,投資近1億元,加上原有企業的擴建,新增資本達1.3億元,相當於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

一戰前全國共有工廠558個,戰後則達到1400個。平均每年註冊的工廠,戰前的5年間爲21.1家,1913-1915年爲41.3家,1916-1919年爲124.6家。

這一時期,作爲民族工業兩大支柱的紡織業和麪粉業發展最快。

在紡織業方面,由於“執全世界棉紡業霸主之英國,已奮身躍入大戰之漩渦”,產量日減,中國抓住這個機遇掀起了紗廠建設熱潮。1913年國內共有紡織工廠231家,到1920年則增至475家;1913年國內有紗錠65萬枚,1919年增至118萬枚,布機也由2000臺增至1.3萬臺。

在麪粉業方面,也由1913年的50家增至1919年的120餘家,並且遠銷歐美、日本和南洋各地,由麪粉輸入國一躍而爲輸出國。

此外,菸草、機器、絲織、火柴、水泥、造紙、榨油、製糖等工業,也都有飛速發展,如上海南洋兄弟菸草公司1915年僅有資本100萬元,1919年則達到1500萬元。

在這個時期,最活躍的企業家或者說商人是榮德生榮宗敬兄弟、張謇、周學熙,這些都是近代知名的企業家。

榮氏兄弟主要在麪粉和棉紗行業最具實力。從1915年4月至1931年,榮氏兄弟共擁有12家麪粉廠和9家紗廠,成爲中國資本最大的實業家之一,他們奠定了無錫在近代經濟中的地位。

張謇則以家鄉南通爲基地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爲中國民族紡織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爲“狀元實業家”。

▲位於江蘇南通的張謇紀念館。

周學熙則在天津、唐山發展產業,辦商品陳列所、植物園、天津鐵工廠、高等工業學堂等。他開辦的灤州煤礦公司在數年後與英商投資的開平煤礦公司聯合,組成開灤礦務總局。此三人,皆爲中國早期事業泰斗,開先河之人物。

C

新中國成立後,以城市爲核心,以重工業爲主要特色,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中國開啓第三次技術革命的進程。鋼鐵、汽車、軍工等產業陸續得到發展,比如北京電子管廠(京東方前身)、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鞍鋼、包鋼、112廠(瀋陽飛機制造廠)、華北製藥廠等。

改革開放後,以百姓生活相關的消費品行業也快速發展。利用勞動力充沛的優勢,引進先進國家的生產技術和經驗,中國開始了在生產技術上追趕世界的步伐。並創造出了偉大的發展奇蹟。

D

其中,1987年9月,錢天白教授發出一封內容爲 “Across the GreatWall,we can reach every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這成爲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

1994年,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的根服務器 “搬”回中國,結束了頂級域名服務器由國外代管的歷史。

1994年的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爲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中國互聯網時代從此開啓。

這些事件標誌着信息技術革命開始緩慢影響中國人的生活。

承接人類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浪潮尤其是信息革命浪潮,國內也出現了衆多新興企業如聯想、浪潮、金蝶、用友、新浪、網易、搜狐,甚至阿里、騰訊、百度都可以看作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產物。

無疑,這些改變了中國人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公司,也是非常偉大的。

E

總體上來看,從新中國成立到2013年前後,都是中國加速向先進國家學習,按照前三次技術革命的路線,發展和完善汽車、鋼鐵、能源、礦產、軍工、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海洋技術等各種產業,逐步使得中國成爲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和第一國際貿易大國。

技術進步和效率革命,成爲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快速成長的核心動力。尤其是40年的改革開放,可以說是中國人開創了一個全球性的偉大時代,造就了經濟奇蹟。

在這約160年的歷史中,在這三場技術革命中,寧波人如何面對這些全球性的節點性變化?寧波大地上的經濟領域又留下了什麼?至今發揮着什麼作用?

歡迎大家點評、啓發思路……

(未完待續)

理性、深度,關注寧波產業動能的新舊轉換和創業創新。以寧波爲樣本關注中國經濟發展進程!

歡迎關注明州智見匯。我們將提供寧波經濟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有價值的經濟數據、觀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