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进程是一个很奇怪的过程,明朝的灭亡,在朝代更替的变幻中多少有点匪夷所思,纵观明朝崇祯朝,就在明朝灭亡的前一年,李自成和张献忠所率的农民军还被牢牢锁死在陕西和四川。然而一年的时光,李自成经由潼关一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兵不血刃地攻入了北京城。

李自成进京

在当时的交通背景下,李自成这种行军速度,根本不像是沿途攻城拔寨的部队,反而有点像凯旋而归的军队。在李自成率军围攻北京城时,还专门派使者前来和崇祯讲和,李自成愿意以封王为条件,换取对大明王朝政权的索求,然而崇祯在面对生死危机时,却没有答应讲和。北京城在一天之内就被攻下,试想一下,这可是明成祖朱棣兴建数年,历代明朝皇帝经营的都城,为何会如此轻而易举?

北京城

事实上,李自成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甚至到最后攻占北京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天灾导致明军军饷不足。从陕西官员马懋才奏疏的内容可看出一丝端倪,崇祯初年,在北方的一些县城,到处挖有很多大坑,这些大坑能容纳数百人,不用来干别的,而是是专门用来掩盖死人的尸体。在马懋才来京师述职的路上,他亲眼所见,县城外已装满几十大坑。城外数里,还有很多死尸还没来得及运到坑里掩埋的。一个小小的县城就死了这么多人,几乎已经死完,可想而知,大县城里面的灾情更是惨重。到处都是这样的惨状,基本行政单位已经无法运转。即便有朝廷派遣的钦差前去镇压盗贼和发放赈济粮款,各种达官贵人捐钱煮粥,其他各知府县衙官员竭尽所能,依旧是无济于事。

饥民剧照

因为赈济用的粮款有限,天灾造成的饥民却成千上万。杯水车薪的朝廷粮饷,根本不能济事。于是,就无法阻止百姓争先恐后地去当盗贼,参加李自成的农民军。此外,明朝的执法部门征税极其苛刻,为辽东边防筹款,给百姓剩下的粮食极少。百姓们为求生存,只剩下逃跑一条路可走。百姓从这里逃到别处,别处却也是同样的状况,只好再逃回来,这样到处流窜,最后变成逃犯,只能当盗贼来求活。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盗贼遍布陕西汉中等地的原因。

明末农民战争

总而言之,针对秦地陕西来讲,庆阳、延安地方以北饥荒相对严重,盗贼抢劫的状况稍微轻点。而西安、汉中以下,盗贼造成的灾难严重,饥荒则稍微轻。当李自成农民军困兽犹斗时,上天降临这么严重的灾荒,导致明朝的军饷吃紧,进而导致统治崩溃。完全靠抢劫为生的农民起义军,让李自成的兵源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此外各地的军队由于粮饷问题哗变,参加农民军。这种种情况,也导致李自成农民军声势越来越大,一路上所遭遇的抵抗微乎其微。从李自成死灰复燃的历史看,财政的安稳、百姓生活的安康,对一个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明季北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