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進程是一個很奇怪的過程,明朝的滅亡,在朝代更替的變幻中多少有點匪夷所思,縱觀明朝崇禎朝,就在明朝滅亡的前一年,李自成和張獻忠所率的農民軍還被牢牢鎖死在陝西和四川。然而一年的時光,李自成經由潼關一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兵不血刃地攻入了北京城。

李自成進京

在當時的交通背景下,李自成這種行軍速度,根本不像是沿途攻城拔寨的部隊,反而有點像凱旋而歸的軍隊。在李自成率軍圍攻北京城時,還專門派使者前來和崇禎講和,李自成願意以封王爲條件,換取對大明王朝政權的索求,然而崇禎在面對生死危機時,卻沒有答應講和。北京城在一天之內就被攻下,試想一下,這可是明成祖朱棣興建數年,歷代明朝皇帝經營的都城,爲何會如此輕而易舉?

北京城

事實上,李自成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甚至到最後攻佔北京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天災導致明軍軍餉不足。從陝西官員馬懋才奏疏的內容可看出一絲端倪,崇禎初年,在北方的一些縣城,到處挖有很多大坑,這些大坑能容納數百人,不用來幹別的,而是是專門用來掩蓋死人的屍體。在馬懋纔來京師述職的路上,他親眼所見,縣城外已裝滿幾十大坑。城外數里,還有很多死屍還沒來得及運到坑裏掩埋的。一個小小的縣城就死了這麼多人,幾乎已經死完,可想而知,大縣城裏面的災情更是慘重。到處都是這樣的慘狀,基本行政單位已經無法運轉。即便有朝廷派遣的欽差前去鎮壓盜賊和發放賑濟糧款,各種達官貴人捐錢煮粥,其他各知府縣衙官員竭盡所能,依舊是無濟於事。

饑民劇照

因爲賑濟用的糧款有限,天災造成的饑民卻成千上萬。杯水車薪的朝廷糧餉,根本不能濟事。於是,就無法阻止百姓爭先恐後地去當盜賊,參加李自成的農民軍。此外,明朝的執法部門徵稅極其苛刻,爲遼東邊防籌款,給百姓剩下的糧食極少。百姓們爲求生存,只剩下逃跑一條路可走。百姓從這裏逃到別處,別處卻也是同樣的狀況,只好再逃回來,這樣到處流竄,最後變成逃犯,只能當盜賊來求活。這也就解釋了爲何盜賊遍佈陝西漢中等地的原因。

明末農民戰爭

總而言之,針對秦地陝西來講,慶陽、延安地方以北饑荒相對嚴重,盜賊搶劫的狀況稍微輕點。而西安、漢中以下,盜賊造成的災難嚴重,饑荒則稍微輕。當李自成農民軍困獸猶鬥時,上天降臨這麼嚴重的災荒,導致明朝的軍餉喫緊,進而導致統治崩潰。完全靠搶劫爲生的農民起義軍,讓李自成的兵源得到了源源不斷的補充。此外各地的軍隊由於糧餉問題譁變,參加農民軍。這種種情況,也導致李自成農民軍聲勢越來越大,一路上所遭遇的抵抗微乎其微。從李自成死灰復燃的歷史看,財政的安穩、百姓生活的安康,對一個國家的興衰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明季北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