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畔“蓮花”綻放,西子湖畔“玉鳥”翩翩。

9月23日晚,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盛大開幕。正值秋分節氣,中國人民在最美豐收季,爲世界奏響“心心相融,愛達未來”的動人樂章。

開幕式上,“數字人”和火炬手共同點燃主火炬塔“錢江潮湧”,點亮了杭州亞運會的夜空,也點燃了中國與亞運會的第三次歡聚。

時針回撥33年,來自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下的亞運聖火,歷時一個多月的傳遞,在北京熊熊點燃。自此之後,北京、廣州、杭州,先後成爲中國的亞運之城。

1990年7月3日,鄧小平視察亞運會場館建設,說出了那句中國人自豪至今的名言:“有的人總認爲外國的月亮圓,我看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可能還圓得更好一點。”

領略杭州亞運會的風采,33年前鄧小平的這句感慨,更加值得回味。

中國的月亮

事非經過不知難。1990年9月的北京亞運會,是新中國第一場綜合型國際運動賽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人正在改革開放的路上奮力直追,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明顯,中國GDP世界排名在第7、8位,僅爲美國十分之一;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設雖已步入快車道,但是,體育場館無論是數量還是建設水平,也還無法與日本等亞洲強國相提並論。

能不能辦好,外界有質疑;不僅要辦好,而且要辦成最好的一屆,國人有期待。因爲新中國成立40年還不曾舉辦亞運會,與中國在亞洲的地位極不相稱,中國人必須爭這口氣。首都北京贏得舉辦權,代表的是中國承諾,必須交出完美答卷,不負全國人民的重託。

資金緊張,人人都來搭把手;工期緊張,不眠不休築場館。

“全國人民都是東道主”,是當年最響亮的口號。時任國家體委主任並擔任1990年北京亞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的伍紹祖後來回憶,舉辦亞運會一共花費21.37億元,中央財政給了8.5億,缺口很大。面對財政困難,組委會號召全國人民爲亞運會捐款,一時間出現了演藝人員參與義演、書畫家拍賣佳作、企業家和個體戶當仁不讓、老百姓慷慨解囊的盛況。一筆筆捐款,凝結着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力量。

北京一諾千金。爲了按時完成場館建設,工地緊鑼密鼓,工人加班加點。時任北京亞運會工程總指揮、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甚至風趣地打賭:“如果亞運會工程不能如期完工,我就從北京最高的京廣中心頂樓跳下去!”“戲言”中見時間的緊迫,更見北京的決心。

亞運會的工程項目,從設計到施工只用了3年多的時間,成爲中國乃至世界上不多見的建築奇蹟。包括國家奧體中心在內的亞運建築,從此成爲北京新地標,也成爲永載亞運會史冊的體育地標。

“這麼多亞運會建築,是集中力量在短時間搞出來的,而且搞得這麼好,證明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什麼困難的事都能搞成”,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肯定,道出了中國人能夠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原因。

集中力量辦大事,一向是我們的優勢;制度優勢,激發的就是幹勁,是智慧,是自信,最終呈現的是國家和城市的綜合實力。

1990年北京亞運會如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如是,剛剛開幕的杭州亞運會也如是。

從北京的國家奧體中心,到廣州的天河體育中心,再到杭州奧體中心,設計理念不斷改進,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使用功能越來越強大。杭州亞運會上的數字化技術、區塊鏈技術、數字火炬接力,在北京、廣州亞運會時還聞所未聞。

33年光陰荏苒,33年滄桑鉅變。杭州亞運會,最爲直觀地折射了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

中國的面孔

對主辦國來說,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既是硬件水平的秀場,也是文化厚度的展臺。

琮琮、蓮蓮、宸宸,是三個正當紅的吉祥物,作爲本屆杭州亞運會的形象使者,這一組合被命名爲“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名句,道出了無數人對杭州美景和生活的嚮往。以詩爲名,“憶江南”分別代表良渚古城遺址的代表性文物玉琮、享譽世界的西湖蓮花風景、京杭大運河的地標拱宸橋。三個生動活潑的機器人形象,融合了杭州的歷史人文、自然生態和創新基因,既載着傳統文化的笑容,又充滿現代社會的活力。

吉祥物是歷屆體育盛會的文化符號,體現一個國家和城市的氣質,也不可避免地沾染時代氣息。

1990年亞運會,手持金牌的熊貓盼盼成爲風靡海內外的明星,到處都是它的身影。質樸飽滿的形象,象徵中國人民的友好;盼盼的名字,是對亞運會的期盼,是對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祝福,也寄寓了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世界和平的嚮往;廣州亞運會 “五羊”聯袂,表達出“吉祥、和諧、幸福、圓滿”的美好願望,傳遞出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表現力;西湖邊奔跑的“三小隻”,又一次把中國的文化張力演繹得格外迷人。

三套吉祥物,是中國文化三度豐富亞運會文化交流平臺的見證。賽場內外,以吉祥物爲代表的文化交流,架起了友誼的橋樑。來自不同國家的運動員,在文化交流中感受濃濃的中國味、中國風、中國情;自信、自尊、自豪的中國形象,增強了不同民族對中國的瞭解、認同和尊重。黎巴嫩奧委會主席皮埃爾•賈爾赫就這樣稱讚:“中國總能用充滿新意的手法,展現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從熊貓“盼盼”,到“祥和如意樂洋洋”的“五羊”,再到今日“憶江南”,吉祥物的面孔,何嘗不是中國人的面孔。變化的是形象,不變的是充滿自信的笑臉,是對自身文化的熱愛,是對四海賓朋敞開的胸懷。

如果說,“盼盼”讓世界快速看見了一個樸實真誠、敢闖敢拼的中國,“五羊”向世界詮釋了和諧包容、積極樂觀的中國理念,那麼,“憶江南”再次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底蘊,彰顯了東方大國的氣度,讓世界看到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風格氣派,看到了一個守正創新的當代中國。

中國的雄風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中國代表團壓軸入場,引來全場歡呼,觀衆齊聲高唱《歌唱祖國》。

觀衆的掌聲,是爲運動健兒喝彩,也是爲即將到來的激烈賽事加油。

本屆亞運會將產生481枚金牌。作爲世界體育大國、亞洲體育強國,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此前公佈的總體目標中,包括蟬聯金牌榜、獎牌榜首位。

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中國體育奠定亞洲霸主地位,仍要回溯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

曾幾何時,泱泱大國被嘲笑爲“東亞病夫”;雖然自1974年首次參加亞運會後,中國每次都能進入獎牌榜三甲行列,但多年處於“亞洲三強”的格局之中,中日韓三國難分伯仲;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隊慘遭滑鐵盧,更是令國人刻骨銘心。在家門口舉行的北京亞運會上打一場翻身之戰,體育健兒憋了一股氣,國人翹首以待。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我們亞洲,健兒更風流,亞洲風四起,亞洲雄風震天吼!”1990年亞運會期間,這首《亞洲雄風》響徹北京大街小巷,同時吹響了中國體育領跑亞洲的號角。

17歲的女子舉重選手邢芬力拔千鈞,贏得北京亞運會首枚金牌;初出茅廬的鄧亞萍勇奪三金一銀,開啓傳奇之路……整屆賽事,中國軍團全面發力,共奪得183金、107銀、51銅共341枚獎牌的傲人成績,金牌榜、獎牌榜均爲第一,大幅度甩開身後的競爭對手。

從“三強爭霸”到“一枝獨秀”,中國體育在亞洲遙遙領先的格局,從此無法撼動。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上,中國隊更是創下199枚金牌、119枚銀牌、98枚銅牌、416枚獎牌的驕人戰績。

體育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也承載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

以1990年亞運會爲哨音,33年間,中國體育實現了無數突破,不斷攀越高峯;中國運動員勇於拼搏,一次次站到亞運會、奧運會等代表國家最高榮譽的領獎臺。與此同時,各種高規格綜合性體育賽事在中國成功舉辦,一系列單項國際頂尖比賽在我國輪番上演。尤其是2008年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冬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標誌中國由體育大國一步步邁向體育強國。

更爲難能可貴的是,從北京亞運會金牌榜第一到北京夏季奧運會金牌榜第一,今天的中國體育,不再自我設限,而是勇於超越;擺脫“唯金牌論”,更加註重體育精神。賽場上,運動員享受體育比賽的快樂;賽場外,觀衆不再因一場比賽的輸贏長吁短嘆。心態的變化,是中國體育理念的革新,更展現出大國的心態與風範。

同樣值得讚許的是,不斷追求卓越、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激勵運動員不斷刷新世界紀錄,向着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不斷邁進,同時極大地推進全民體育的普及,並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在人生道路拼搏。

“榮耀一定揹着看不見的重量。從沒有輕鬆的夢想,也沒有不曾困惑的方向……”杭州亞運會的主題曲《登場》,爲每一名參賽運動員打氣,何嘗不是33年間中國人在體育賽場的縮影;“你高舉着徽章,宣告着未來登場”,何嘗不是中國體育向着榮譽奔跑的再一次宣言;“我們能贏,不管前路還有多少硬仗”,這份自信和從容,來自日復一日的錘鍊與付出,何嘗不是來自33年時間跨度中沉澱的心得、積累的遠見。

[結語]

水是西湖美,月是故鄉明。

回望中國三屆亞運會之旅,不能不欽佩讚歎偉人三十年前“中國的月亮也很圓”的論斷,體現了怎樣的自信和遠見卓識。

從北京到廣州再到杭州,三辦亞運,不僅我國體育水平已有長足進步,國家綜合國力更是持續增長。現代化的設施、高標準的服務、文化理念的增色,背後無不是強大經濟實力、先進科技水平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支撐。

從1990年“舉國辦賽”,到今天“舉重若輕”,國力的日益強盛不言自明。杭州亞運開幕式上數字火炬手由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網友組成,正是東方古國開放、包容、自信的表露。

無論是亞運賽場,還是奧運舞臺,無不一次次展示大國擔當,中國人足以贏得一枚枚自信的金牌。

西子湖畔“最圓的月亮”,再次驚豔世界; “最杭州”的故事,也是“最中國”的烙印。以杭州亞運會爲契機,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貢獻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