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煙臺共識》提出,要積極探尋新時代中國葡萄酒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構建互聯互通合作關係,推動全國葡萄酒產區聯動發展,探索培育各自產區個性化葡萄酒風格,推動葡萄酒產品風格多樣化。本屆酒博會以“世界產區融合,重新發現中國葡萄酒”爲主題,旨在打造首個“知名產區+強勢品牌+全產業鏈”的國際葡萄酒盛會,同時以“開放、融合、共享”的姿態,以國際化、專業化的思路,助力中國葡萄酒產業和市場的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章 玉

6月28—30日,由煙臺市人民政府主辦,煙臺市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深圳百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VinChina第十二屆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在山東省煙臺市舉行。22個國家、58個葡萄酒產區參展,近50場論壇、品鑑會、產區推介會、產品發佈會等專業活動,使本屆酒博會收穫了規模大、水準高、專業化強的讚譽,爲全國酒商和專業觀衆帶來了一場“饕餮盛宴”,在產品交易、品牌推廣、業界交流、產區推動和廠商互動等方面獲得參展企業、買家團體、行業大咖和媒體的多方肯定。

讓世界重新發現中國葡萄酒 第十二屆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舉行

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左二)、國際葡萄與國際葡萄酒組織主席雷吉娜(右二)參觀酒博會

全球佳釀匯聚

讓中國與世界交融

本屆酒博會以“世界產區融合,重新發現中國葡萄酒”爲主題,旨在打造首個“知名產區+強勢品牌+全產業鏈”的國際葡萄酒盛會,同時以“開放、融合、共享”的姿態,以國際化、專業化的思路,助力中國葡萄酒產業和市場的健康發展。

展會吸引了來自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等22個國家的48個葡萄酒產區,以及寧夏、新疆、甘肅、桓仁、房山、通化等中國10大葡萄酒主要產區,總計超過500家酒莊和企業參展。其中境外展位150個,佔總展位數的30%。記者在展會看到,參展的不乏波爾多、勃艮第、西班牙、意大利、澳洲等地的知名葡萄酒莊,中國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長城、威龍等齊齊亮相,更有寧夏、新疆、甘肅等產區的酒莊組團前來。位於煙臺產區的張裕、長城、威龍還聯合發起了“讓經銷商回家”項目,爲展會帶來了大批專業觀衆。

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作爲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葡萄酒產業不僅是煙臺的金字招牌,也是全市重要的產業支撐。希望藉助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這個平臺,讓更多朋友在這裏達成更多合作意向,充分展現本次大會的“開放、融合、共享”。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表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消費者已經形成了較高的葡萄酒品鑑水平,對葡萄酒的品質特色、文化品位乃至消費場景,都有了更加多元化、特色化的需求,如何滿足這種更高水平的消費需求,是中國葡萄酒的未來發展關鍵。而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的召開,是煙臺展示獨特的產區風格和文化魅力的良機,更是煙臺產區的擔當和情懷。

國際葡萄與國際葡萄酒組織(OIV)主席雷吉娜表示,多年來OIV一直關注和支持中國的葡萄酒產業發展。隨着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消費品鑑水平的提高,中國葡萄酒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全球葡萄酒產量292億升,消費量243億升,中國以17.9億升的消費量排名第五,是葡萄酒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有數據表明,2021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爲世界葡萄酒第一消費大國。“在我看來,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潛力是無限的。希望通過此次酒博會,與大家探討風土,交流信息,助力國際葡萄酒行業發展。”雷吉娜說。

雷吉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提出,一直以來,相比世界其他國家,擁有廣袤產區的中國葡萄酒以特色產區和特色品種取勝,在釀酒師尊重自然、尊重規律的打造下,個性化、風格化、多元化的好葡萄酒不斷湧現。“在展館中,我品嚐到了來自中國不同產區、不同企業的葡萄酒,這些葡萄酒品質優良,口感柔順,品種特色表現非常棒,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本土葡萄酒的魅力。我想,這就是‘重新發現中國葡萄酒’的意義所在。”

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中國葡萄酒品牌集羣主席葛志榮認爲,本屆酒博會堪稱中國優秀葡萄酒和產區的一次“大集結”,來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從業者,將真正體味到國產葡萄酒的長足進步,讓世界重新發現中國葡萄酒。而煙臺作爲優質葡萄酒產區和中國葡萄酒老產區、主產區,代表着中國葡萄酒的競爭力,承擔着振興中國葡萄酒產業的重任。

讓世界重新發現中國葡萄酒 第十二屆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舉行讓世界重新發現中國葡萄酒 第十二屆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舉行

觀 衆與展商互動交流

風土概念不斷更新

產區特色促進風格多元化

各國、各地的葡萄酒往往因不同的產區而風格迥異,到底什麼是風土,風土的魅力何在?在本屆酒博會主論壇——世界葡萄酒產區風土論壇上,中外大師達成共識,“風土是最好的釀酒師”,並肯定了不同產區交流的重要性。

雷吉娜解讀了OIV對於風土的定義與五大元素,並表示風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科技的發展,隨着人們對風土的理解,風土所包含的內容會越來越多。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戰吉宬比較了“風土”與“質量”概念的區別,指出風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其內涵也在不斷更新和變化。

蓬萊拉菲酒莊技術總監朱裏葉認爲,在法國人眼裏,中國存在着複雜的風土,蓬萊產區的土壤爲花崗岩蝕變模式,這是蓬萊風土的一大特點,而這將有助於打造中國葡萄酒的“超級風範”。

張裕葡萄釀酒公司總工李記明從中國主要產區的產品特點來看“中國風土”,分析了國內典型產區的產品特點以及張裕產品的產區風土表現。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院長房玉林認爲,中國葡萄酒產區的生態條件富有特色,產區的差異化有利於風格的多元化,開展中國葡萄酒風土研究,能夠促進產區的特色發展。

從中外葡萄酒專家對風土的解讀來看,風土概念從提出到現在,已經獲得了廣泛認可。葡萄酒風土的魅力就在於它不是統一的,而是色彩繽紛的。每個產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土,中國複雜的氣候、地勢以及文化讓風土研究變得不容易,但風土的內涵又是如此的複雜迷人,值得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和領悟。

讓世界重新發現中國葡萄酒 第十二屆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舉行

葡萄酒大師班開講

促進酒莊旅遊發展

尊重差異突出產區風格

OIV發佈的全球葡萄酒產業形勢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葡萄酒消費量爲243億升,中國以17.9億升的消費量位居第五。隨着消費者對葡萄酒熱愛程度的增加,葡萄酒旅遊業的發展也日益加快,各地發展了很多具有特色自然風光的葡萄酒莊。

酒博會期間,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果酒專家委員會、農業農村部葡萄酒加工重點實驗室主辦了“首屆中國酒莊旅遊年會暨中國葡萄酒產區標誌性產品風格特徵發佈會”。會上,去哪兒網目的地旅遊事業部總經理黃凡分析了葡萄酒旅遊的具體特徵和發展方向。他表示,目前,葡萄酒旅遊還屬於一個新的旅遊種類和旅遊產品,除了開發相關資源,還需要保護好原產地特徵,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還需半官方性質的葡萄酒旅遊協會或類似組織牽頭,形成產區合力。

開展葡萄酒旅遊,首先要弄懂產區的特徵和風格,有了典型性,才能形成“個性化”和“差異化”,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旅遊消費需求。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段長青從全國產區的不同地形、土壤結構、氣候特徵等方面,具體分析了中國葡萄酒產區及產品的風格特點。他建議,應根據特徵進行產區劃分,進而形成不同產區的葡萄酒旅遊業發展風格。

會上還進行了中國產區標誌性產品的品鑑交流,本次品鑑會的一大特色,就是參與品鑑會的標誌性產品釀造負責人都來到了會場。參會者品嚐完每一輪次的產品,都先由標誌性產品釀造負責人介紹產品的釀造過程和特點,專家再進行點評。中國幅員廣闊,氣候條件差異大,對於“七分種植三分釀造”的葡萄酒來說,不同地域釀造的葡萄酒風格有很大差異,比如參加這次品鑑交流的兩款雷司令乾白,分別來自東部和西部產區,其產品風格特點就有明顯不同。如何確立中國不同地域葡萄酒的產區風格?段長青指出,首先要把中國產區劃分爲東、西兩大產區,再去劃分中產區、小產區,甚至可以細化到某一地塊,然後再來說這些土地上出產的葡萄酒的風格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培育並抓住自己的消費羣體。

讓世界重新發現中國葡萄酒 第十二屆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舉行

展廳裏熙熙攘攘

《煙臺共識》出爐

攜手提升國產酒競爭力

酒博會上,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甘肅河西走廊產區、新疆天山北麓產區、新疆焉耆盆地產區、吉林通化產區、北京房山產區、遼寧桓仁產區、河北懷來沙城產區等國產葡萄酒10大產區實現了“大集結”。各產區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參加了中國葡萄酒產區圓桌會議,並達成簽署了《煙臺共識》。

《煙臺共識》提出,要積極探尋新時代中國葡萄酒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構建互聯互通合作關係,推動全國葡萄酒產區聯動發展,探索培育各自產區個性化葡萄酒風格,推動葡萄酒產品風格多樣化。同時加強葡萄酒安全質量管理,提升葡萄酒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加大產區產品推廣力度,以產區品牌助推企業品牌發展,提升葡萄酒文化傳播品位,鍛造中國葡萄酒核心競爭力。

會上,各產區代表一致表示,要增強國產葡萄酒自信心,努力提升國產葡萄酒競爭力,加強產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要加快成立中國葡萄酒產區聯盟,致力構建葡萄酒產區建設共同體,建立常態互通互聯溝通機制,定期舉行互訪、會談或專門會議,就葡萄酒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推進中國葡萄酒產業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