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生必去榜單裏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別隻是走馬觀花!

▲奉上我認爲世間最動人的歌曲——久石讓的《天空之城》

每年過百萬的人來此目睹世界奇蹟

要說祕魯最火的景點,估計就是馬丘比丘了,據《祕魯公言報》7月份的報道稱,今年到目前爲止,已有約111萬外國遊客訪問馬丘比丘。馬丘比丘一日遊近日被某旅遊網站投票選爲南美第三大旅遊體驗。

而早在2017年的時候祕魯文化部就宣佈在馬丘比丘遺蹟進行限流措施。因爲遊客數量過多使得馬丘比丘成爲了旅遊業限流方面的反面教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這一問題也一再催促整改。

所以從去年7月開始實施了限流令,規定了上午和下午兩個時間段遊覽,並且需要跟隨景區導遊或者有執照導遊陪同遊覽。

而這座天空之城也的確令人驚歎,成爲許多人此生必去的景點之一,你呢?

*友情提示:文中所有圖片單擊都可查看大圖

去程看風景回程品美食

行駛在烏魯班巴河邊的Inca Rail

如果你和桃桃一樣宿聖谷,那麼前往馬丘比丘的方法應該和我一樣——從歐雁臺搭乘火車前往熱水鎮。

火車上提供的簡餐是雞蛋火腿卷、甜玉米和芝士,我想說甜玉米真的又大又甜又糯,是我喫過最好喫的玉米。

別以爲乘火車是個苦差,完全是一種享受好嗎!不僅一路上有美景可賞,還有可口的早餐可享用!至少Inca Rail是如此,360度的觀景視角——因爲火車的側上方也開了窗口,讓沿途烏魯班巴河和聖谷的美景一覽無遺。

雖然如此,但是隔着玻璃窗拍攝,多少還是會有反光的問題,因此Inca Rail 在中間設了一段沒有車窗的車廂,供大家拍照取景,建議火車開動後不久就去佔領好位置,越晚人越多。

沿途風光真的是美不勝收,奔騰的烏魯班巴河穿梭在山谷之中,而一旁的山巒雲霧繚繞,恍如仙境,不時還能看到梯田和印加古道,眼睛一分鐘都捨不得離開這幅雄偉畫卷。

去程的時候我們乘坐的是360度的行政艙,算是Inca Rail的最基礎一級,桃桃已經覺得很不錯了,沒想到回程的時候還升了級,坐上了頭等艙,享用了一頓美味的晚餐。

頭等艙差不多就是上圖的樣子,只不過因爲晚上的時候車窗外一片漆黑,看不到風景。

當然,能在火車上享用一頓頗爲正式的晚餐,已是美事一件了,晚餐由歡迎飲料(可選香檳),開胃菜(煙燻三文魚配酸奶油醬汁)、主菜(蘆筍炒西葫蘆混合蘑菇及菌菇汁配土豆泥)、甜點(杏仁巧克力慕斯),另有好幾款佐餐酒、熱茶、新鮮果汁等可選。

由於車上因爲火車開動的晃動拍不清,因此照片欠奉請見諒,總體來說還算是不錯吧,但是也談不上多美味,但這樣的體驗倒是第一次。

▲Peru Rail的火車,明顯看上陳舊不少

到馬丘比丘如果是搭乘火車,除了Inca Rail之外,還有Peru Rail可選,但是後者的車型比較舊,觀景體驗不如後者,不過它還有從庫斯科出發的列車,而Inca Rail只有從歐雁臺出發到馬丘比丘的列車,可以說是專線,只專注做一條線,雖然價格肯定比另一家貴,但是感受度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就看你如何取捨了。

無與倫比的南美遺址之首

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一個多小時候後,我們抵達了熱水鎮,要從這裏換上馬丘比丘的巴士。熱水鎮完全就是因爲馬丘比丘這個景點而誕生的小鎮,原來這裏沒什麼人居住,很多“本地人”也大多是爲了掙錢才移居到此。小鎮除了邊緣的溫泉,就再也沒有其他的景點,而且那個溫泉聽說還沒辦法泡……如果你爲了比其他遊客早一點登上馬丘比丘,可以選擇這裏留宿一晚。

汽車站離火車站很近,買票之後我們就登上了巴士,這段向上的環山公路差不多耗時20分鐘左右,沿途亦可欣賞聖谷雄偉的景色,而且如果你坐得靠向外側,往下望去真的有點小刺激哦!

當車輛行駛到距離烏魯班巴河上方約450米左右的高度時,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馬丘比丘就到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空之城。

雖然在這座巨大的曾經可以容納最多1000人的城市行走時你並不覺得它有多宏偉,但當你不經意見順着狹窄的山脊往下探去,就會發現它真的是建在雲端。

就算是在當代的建築師看來,在此建造一座城的難度都很高,何況是當時只依靠原始勞動力的印加帝國呢?究竟爲何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一個如此險峻之地建造這麼大規模的一座城?直到今天,古印加人爲何修建馬丘比丘,具體是什麼時候修建的依然是個迷,通常認爲這裏印加帝國宗教聖地,但近年的熱門說法是印加統治者夏季避暑勝地。

但無論如何,在山巒之上建造一座具有宮殿、神廟、祭壇、廣場、街道、監獄和倉庫一應俱全的城市實在令人歎爲觀止。印加人將數噸甚至十幾噸的石材通過烏魯班巴河一直運送到山頂並打磨鑄造,全程不用水泥,完全是石塊疊加的建造方式成就的城市居然歷經近600年暴雨和泥石流的洗禮依然巍然而立,真的堪稱奇蹟。毫無疑問,馬丘比丘絕對是南美考古遺址之首。

古印加人對石材加工的鬼斧神工令人折服,既能在碩大的岩石上鑿出層層臺階;又能將石塊與石塊之間打磨得天衣無縫,絲絲入扣,甚至連紙都插不進去;而有些看似雜亂的石塊堆砌卻自有其規則,整體看上去依然整齊,而且抗震。

梯田更是革命性地用了排水溝來阻止因爲降雨造成的山崩與滑坡。建議在前往馬丘比丘之前先看一下相關的紀錄片,比如《古代偉大工程巡禮:馬丘比丘》(不過目前僅對騰訊VIP開放,因此沒辦法將此視頻加入到這條微信中)。你就會真正明白這座遺蹟了不起的地方,而不僅僅只是在視覺感官上感受到磅礴與雄偉。

由於馬丘比丘是不能走回頭路的,因此在購買門票之後你會獲得一張地圖,上面用不同顏色標註了3條主要行走路線以及2條延伸路線,你可以依照自己的體力量力而行。

如果你選擇的是最長的路線,那麼將依次經過地圖上馬丘比丘的11處主要打卡景點。

在進入第一個標註景點之前,有一條延伸線路可選擇。就是馬丘比丘山頂部。

這裏再看到那座聳立在山頭的小房子了嗎?那是警衛室,而在其後方隱藏在雲霧中的山峯就是馬丘比丘山,如果上去還可以看到印加橋,但是考慮體力我們沒有上去。

馬丘比丘主入口 01

注意,這裏說的主要入口並不是指景區主入口,而是古印加的建築師們設計的馬丘比丘城的入口,從這裏可以之間望見華納比丘——遺蹟的守護神之一。這個入口梯型的形狀也是印加建築的典型特徵。

02

太陽神廟

如果對印加文化稍有了解就應該知道,他們對太陽極其崇拜,帝王被稱爲是“太陽之子”,每年還要舉辦太陽節,因此這座太陽神廟可以說是遺蹟中非常重要的建築。每年6月22日南半球的冬至時,太陽會通過一個小的梯形狀的窗口直射到神殿中央一塊大的花崗岩的中央。

它依照天然岩石所建造,下面有個洞穴,有考古學家揣測這個洞穴(Royal Tomb)曾經存放着印加文明史上最著名的統治者Pachacútec(帕查庫提)的木乃伊。但是賓漢姆在1919年來到這裏時沒有在洞穴裏找到木乃伊或人骨遺骸。

帕查庫提是誰呢?就是打敗了侵略者並建立了強大印加帝國的統治者,他將印加帝國的版圖擴展到北至哥倫比亞,南至阿根廷,幾乎覆蓋了整個南美洲的西部,堪稱是南美的亞歷山大大帝,亦是他下令建造馬丘比丘這座奇蹟之城。

印加住宅

03

▲圖片最右第一排從外往裏數第三個那個帶弧形的建築就是太陽神廟的位置,周圍就是臨時居住房屋

靠近太陽神廟的地方還能看到有一些建築,雖然屋頂已經沒了,但是建築主體離第一道噴泉的位置也很近,這是爲帝王和他的隨從們的臨時住所,因爲此地估計也不是他的常住之地。

如果是有屋頂就應該是這樣,由茅草和木棍支撐的房頂,這是景區內一處遊客休息站。

看着一排排排列整齊的房屋外牆,感覺有點恍惚,很想回到那時候看看帝王蒞臨是怎樣一番情景。

04

湧泉

一個城市想要正常運營,水源至關重要,印加人再次運用了他們的智慧引流山上雨水、露水、山泉等豐富的水源並組成水網輸送到遺蹟各處,據說共有16處。

花崗岩石場

05

想知道在被打磨成建築一部分之前,原始的花崗岩是怎樣的,來這片花崗岩石場你就清楚了,這裏堆積了不少被敲碎或者打磨到一半的花崗岩,在被廢棄之前這裏一直作爲採石場使用。想象一下,這些花崗岩需要工人們耗費多少體力精力才能用石錘打造成我們看到的樣子。

06

神聖廣場

這個區域包括主廟、三窗廟,緊挨着主廟是一棟比較簡單的建築,歷史學家推測這是舉辦祭典的牧師準備和居住的地方。

上圖是主廟,然而這裏最重要的建築是三窗廟,它是馬丘比丘最重要的聖地,一堵巨大石牆上三個窗口正對着安第斯山脈的層巒迭嶂,據說印加王朝的創始人就在那裏出現。

據推測三窗廟可能沒有屋頂,以便祭司隨時可以觀測星象。這座神廟當初的功用是什麼已無人知道,神廟的三個梯形窗很能表現印加石匠精湛的石雕功力,窗子外不遠處有一塊矩形石條,推測曾用作觀察太陽,或舉行宗教儀式時使用。

攬日石

07

攬日石是馬丘比丘中的又一大謎團,有天文考古學家揣測這個在廣場上一片凸起的平臺上的精緻四邊形大石雕是一個日晷,又有人說它被用於某種形式的天文觀測。雖然大家對它的用途不能達成一致,幾乎所有考古學家都同意攬日石是馬丘比丘內最神聖的建築。

據說這三層臺階象徵着印加文化中典型的三元論:天空,大地,和地下世界(也就是死後世界)。

雖說原因不明,但科學家們發現,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這一天,這塊石雕上是沒有影子的,所以科學家猜測,這塊石頭是印加人象徵性地把太陽拉住,讓冬至和夏至的時候太陽不要跑太遠,所以又稱爲“栓日石”。

08

聖石

這樣的石頭幾乎在所有的印加村莊都有,在一個新的村莊開始修建前,村民必修先找到一塊並固定好鎮村之石。馬丘比丘的聖石位於中心廣場的最北端,馬丘比丘的盡頭,旁邊就是去往瓦伊納比丘的大門。

三重門

09

桃桃把中間這扇門放大是不是就能看清楚它是雙重側柱了?

這個區域的房間只所以被稱爲“三重門”是因爲它等比例地被三扇門分爲了三個區域,每一扇門都是雙重側柱的梯形設計,之前桃桃就提過,三層邊就是皇家了,所以這個兩層邊地位也不低了。這裏是專門給高階層的精英們居住的地方,簡而言之也就是達官顯貴們。這些獨立的房屋都是圍繞一個開放式的天井建造的。

10

水鏡

據說這棟建築是用來作爲天文觀測使用的,在屋子的中心位置的地面上有兩面水鏡,利用水面的反射來觀察天體現象,應該就是觀星用的。

神鷹廟

11

一個沒有導遊很容易錯過的景點,雄鷹的頭在地面上,兩塊上翹的岩石就是它展開的雙翼。神鷹廟是印加石匠精湛工藝的一個的例子。自然岩石在數百萬年前開始形成,印加人利用岩石天然的形狀加以雕刻,巧妙地展現了一個在飛行中的禿鷹。

歷史學家推測禿鷹的頭部被用爲一個祭壇。廟下面有一個小山洞,曾經存放一具木乃伊。廟後面有個監獄,裏面有能容下一個人的壁龕。

介紹上同時提到說地下交錯的源於對水源崇拜的水道也驗證了這座神廟的複雜性。

以桃桃的個人照作爲分界線,馬丘比丘風景如畫自然是要留念的。至此,11個打卡景點已經全部介紹完畢了,如果你已經到過馬丘比丘,那麼是否發現自己有所遺漏?如果你還未曾去過,這份指南請小心收好,讓你不會遺漏這處聞名遐邇的遺蹟的每一處細節。同時桃桃還想補充兩點。

一是這處從神聖廣場能望見的草坪,有沒有發現中間有一灘焦黑的痕跡,據說是某位皇室成員(如果我沒記錯是西班牙國王)來訪時直升飛機損壞遺蹟所致,這可真是代價太大……

另外一點就是,馬丘比丘雖然歷經幾個世紀的暴雨、泥石流、地震、山崩等洗禮,但依然堪稱完美,但主廟的一部分牆體卻已開始崩壞,這是因爲主廟沒有建在石基上,而是直接建在了泥地之上,這個活非常不“印加”,歷史學者推斷,這是匆忙施工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因爲正好碰上了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所以導致工人只能“便宜行事”。

殖民者的侵略還不是致命的,他們帶來的疾病——天花最終擊垮了稱霸一時的印加帝國,而馬丘比丘也因此被遺棄,並被人們所遺忘,沉睡了400多年。直到耶魯大學教授、探險家海勒姆·賓漢姆歪打正着發現了它,並通過國家地理雜誌讓全世界知曉了這座無與倫比的天空之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