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江蘇大豐港看到,藍色的防風抑塵網將堆場包圍了起來。據介紹,這些防風抑塵網的設立是大豐港加強碼頭堆場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深度整治的一項舉措。

近年來,大豐港認真落實鹽城市大豐區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深度整治方案相關部署,更新理念,向管理要綠色,實現標本兼治。

大豐港的防風抑塵網。 大豐港供圖

“風起煤揚”場景不再

封閉、覆蓋、噴淋和在線監控等,是應對碼頭堆場揚塵污染的“治標”之舉。記者在碼頭看到,往來裝運黃砂等散雜貨的貨車上都安裝上了一對“小翅膀”模樣的防塵網,待車裝滿後,翅膀會自動收起,覆蓋在車廂上,防止運輸途中產生揚塵。

在堆場,自動噴淋裝置將水霧噴灑到了煤堆上,徹底告別了風起煤揚的場景。卸船機抓鬥、料斗卸料口、皮帶輸送機也裝上了“淋浴房”,機械都變得乾淨整潔起來。移動粉塵控制器隨時巡邏,相關人員及時處理突發粉塵情況。

港區還組建了清潔隊,對碼頭、堆場進行清掃,並定時將污水進行收集運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此外還設置了在線監測點,及時監控反饋空氣質量。

技改是“治本”之策

加大投入實施技改,是“治本”之策。大豐港通過大力規範工藝過程、積極完善碼頭接油設施、推進儲罐結構和裝卸方式改進、推廣油氣回收技術、逐步提高設備燃料效率,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等方法,以達到綠色發展的效果。

大豐港進口木材除害處理中心項目應用了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最新研發的溴甲烷尾氣回收再利用的密閉系統,據測算,該系統能使溴甲烷的重複利用率達到95%以上,大大降低了尾氣排放量。

目前,大豐港100多輛運輸車、10多輛裝載機和內河船舶已完成LNG改裝。港口還聘請第三方公司對船舶污染物進行24小時監控和處理,對廢油回收工作進行動態監控,並及時上傳。

去年底,江蘇首個沿海岸電示範項目在大豐港港區建成投運,有利於解決船舶靠港停泊期間燃油供電對環境帶來的污染,可實現替代電量24萬千瓦時,每年減少約188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智慧化讓港口更“綠”

在發展綠色港口方面,大豐港雖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他們堅持以早日建成中國東部沿海重要樞紐港爲遠期目標,進一步推動碼頭功能向現代化和專業化轉變,港口生產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港口環境向綠色低碳轉變,不斷提高港口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港口影響力。

當前,大豐港已完成全港能源監測系統的建立,實現對公司生產、辦公能耗實時數據的掌握,對港口各種能源系統實現分佈式監控與集中管理。

今後,大豐港將繼續加快港口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深化與中興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合作,重點推進貨物信息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集裝箱智能化自動裝卸系統等子系統建設,大豐港智慧港口門戶網站將加快推進,全面建設智慧港口一體化平臺,堅持“綠色”的發展理念,保持健康向上、可持續性的發展。

來源:中國水運報

作者:顧曉平 薛俊 吳榮 張松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