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變革不斷加劇,對於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環境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因素對中學生的心理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壓力和影響使得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極易陷入無序的狀態。因此,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由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進行綜合地引導和教育。對症下藥才能妙手回春。因此,要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細緻剖析,例如:從學校方面來看,學習上的激烈競爭會帶給學生擔憂、緊張、焦慮、挫折等不平衡的心理狀態;從家庭方面來看,家庭的不和諧因素容易破壞學生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從社會方面來看,各種未經過篩選的信息大範圍侵入,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由此可知,缺乏科學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的中學生,只執着於自身自以爲是的“獨立意識”,極易導致心理偏差的發生。

中學生心理問題因素

學習方面

01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隨着社會對於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學校對於學生的培養更趨於綜合化。而學校佈置的任務繁重必然會導致學習的競爭更爲激烈,同時父母的期望對於學生也會產生相應的壓力,對於學生心理發展有不利的影響。

人際關係

02

中學生所處的時間段比較特殊,屬於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心理過渡時期。處於這一時期的學生自我意識都過於強烈,目中無人,蔑視一切制度和規則。對於人際關係的交往,總是以自我爲出發點。既不尊重父母的教導,又不聽從教師的管教,同學之間也往往因爲小事就耿耿於懷、心存芥蒂,容易形成矛盾、摩擦甚至衝突。

情感方面

03

中學階段,異性之間的好奇和嚮往都有了大幅度地提升。雖然他們的情感逐漸豐富,但是他們的自控意識薄弱,情緒波動較大,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因此,如果不能對其正確引導,就會出現許多情感問題,甚至演變爲嚴重的心理問題。

師生關係

04

步入中學的學生對於權威有着極強的挑戰心理。而教師作爲學校教育的執行者,有着維護紀律的責任。基於這樣的出發點,師生關係往往會失之平衡。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學生對教師的不認可、不服從使得消 極情緒滋生,師生關係日益緊張。

家庭氛圍

05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個場所,而家長是學生的啓蒙教師。一個家庭原生態的生活氛圍對於學生的心理發展有着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我們這裏所討論的家庭氛圍,不是經濟基礎的優劣,而是父母以身作則的家庭環境,比如家長與學生是否能進行有效溝通;家長是否能正確處理自身的情感問題。一個學生安全感的形成,就是始於家庭。因此,家庭的影響不容忽視。

培養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然而,我國的實際情況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軌,經驗教育盛行。基於我國的教育水平有限,心理教育並沒有建立完整的體系。

很多貌似科學的教育文章在網絡上大行其道,使很多家長和老師誤入歧途而不自知。在這樣的不利環境下,想要扭轉乾坤,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強家校聯繫。

學生的成長既離不開家庭,也離不開學校。如果學校不及時與家長溝通反饋,那麼家校之間的陌生感會削弱彼此的信任,導致摩擦矛盾的產生,最終使整個教育系統崩盤。同時,家庭因其特殊的地位,使得其在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學校必須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比如家長會、聯誼會、班級參觀等等,讓家長們及時瞭解學生在當前階段的心理發展狀態,懂得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明白如何去輔助或者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更爲健康。

其次,要適時開展心理諮詢活動。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又一重要環境。我們不能苛求所有的家長都是心理導師。而當前,我們的學生又面臨着日益嚴重的心理問題。無處傾訴的情感讓他們倍感焦慮。家長和教師的理論化教導有時候總是收效甚微。因此,我們要改換教育思路,利用學校這一平臺,整合有利的社會資源,開設心理諮詢室,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心理諮詢,使學生們通過諮詢、傾訴來正確宣泄自身的困惑,釋放心理壓力。學校的心理諮詢師不同於教師和家長,有着更爲專業的知識和手段,其出發點也更爲單純。因此,學生可以在這裏收穫情感的慰藉,還能掌握自我調節的有效方法。尊重和理解並舉,保護和引導同行,爲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現階段,中學生羣體中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嚴重波及到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亂了學生正常生活的軌跡。因此,學校和家長,乃至全社會都更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任務。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是這一任務不可推辭的執行者。爲了能夠使每個人都接受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力,適應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學校、社會與家庭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懈努力,積極進取。

溫馨提示:世界記憶大師網上免費公開課開始了,只要您認真聽課,就能讓您或者您孩子迅速愛上學習,同時至少提高十倍以上的記憶力。給自己一點信心,你的孩子將會更加強大(感興趣的朋友留意下方評論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