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风光】克拉玛依河,“美人“纤腰绿飘带

本报记者 崔文娟 李浩然 图/文

本报讯 9月20日,来自江南水乡的叶晓波在游览克拉玛依河后,感慨地说:“真想不到还有这么美丽的河流,这是歌里‘没有水,没有草,连鸟儿也不飞’的克拉玛依吗?”

克拉玛依河首起九龙潭,蜿蜒穿城而过,最后汇入凤栖湖,全长约9千米。河上有形态各异的桥17座,平均每500米就有一座桥,这样的密度堪比江南水乡。

克拉玛依河与造型各异的桥,组成跳跃的音符,仿佛在叙述克拉玛依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克拉玛依从建市那天起,就面临缺水问题。据《克拉玛依市志》记载,截至1992年,有数据记录的克拉玛依年平均降水量为108.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3008.9毫米,同期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20.8倍。

克拉玛依水资源匮乏很快引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1995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下文,同意建设引水工程。

水可以引到克拉玛依了,但水道是明渠,还是暗渠?水是穿城而过,还是绕城而过?专家提供了两种方案。

“我们不但要把这条河修成明河,而且要修得美丽、壮观,要让克拉玛依河成为克拉玛依人休闲的好去处。”时任市委书记的谢志强一锤定音,确定了第三种方案——明渠穿城。

1997年3月,由克拉玛依50多家单位组成的20个水利工程会战团以及疆内外中标单位开赴工地,在465公里的渠线上风餐露宿、修筑渠道。

2000年8月20日,克拉玛依河全线贯通。从此,克拉玛依每年都有了4亿立方米来水。

水来了,给克拉玛依带来了勃勃生机。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而城市建设五年大变样,十年变大样,并先后获得全国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克拉玛依河经过近些年的改造,河道变宽了,两岸建成了横贯市区的绿色公园;河道两边及中间,都安装了变色彩灯,随着天色转暗,灯光效果便慢慢呈现出来:赤橙黄绿青蓝紫,次第亮起,接连不断,绚丽斑斓。

夜晚,走上任意一座桥,凭栏远眺,只见灯火点点,倒映在河水里,浪漫而又诗意。如果恰好有一艘画舫轻轻划过,五颜六色的倒影瞬间变幻成万紫千红的图案,美丽而又迷人。

这条人工开凿的河流,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著名诗人艾青曾在其诗篇中将克拉玛依喻为“沙漠的美人”。而克拉玛依河就如绿色丝带般装扮着这位“美人”。此景恰如诗人唐跃培的诗篇:“一湾碧水绿油城,美人纤腰绸带新。彩灯满河浮璀璨,疑是梦幻却是真!”

编辑 李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