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中秋还有不少习俗与背后的故事你是不知道的吧!今天就让小珠子来告诉你~

拜月

在惠东县平海古城,这个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活化石”的地方,中秋之夜,当地有特殊习俗,那就是拜月。

惠东县平海文化站站长蔡景说:“中秋节以月饼为主,用各种各样的水果搭配颜色,特别要放柚子,是一种保佑的意思。”

据当地人介绍,拜月这一形式从明朝就开始有了,不论从贡品的摆设还是祭拜的仪式都有特殊的意义。

吃糖鸡

在中秋节吃糖鸡,是阳江市的习俗。古老的手工糖鸡,在全国只有阳江特有。制作“糖鸡”时,把白糖熬成浓糖,加少许面粉,然后倒模,可以做出各种形状和颜色。

做了60多年糖鸡的吴阿姨说,糖鸡很受欢迎,来光顾的有多年回头客,还有很多新顾客。她说:“最便宜的五毛钱一块钱最贵的十八块。”

市民老张说:“这是传统的小孩最喜欢这个,又好看又好玩又可以吃。”

烧豆腐、炸花生饼、豆饼和圆糍

在韶关市马市镇高水村,这里的人们过中秋时要烧豆腐、炸花生饼、豆饼和圆糍,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用一个圆形铁具,上面浇一层薄薄的粉浆和几粒花生,放入高温的油锅里,粉浆离开铁具,就成了一块块圆形的花生饼。李大伯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炸花生饼)庆祝一下,(寓意)团团圆

圆。

潮汕中秋美食多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其中,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过中秋节,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

客家赏月吃月饼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

点灯笼:挂灯赏月

除了吃的之外,点灯笼也是中秋的习俗之一。

广州人在中秋节有挂灯赏月的习俗。具有南粤特色的红木宫灯不仅被各大中式酒楼广泛使用,还成为了百姓家中的喜庆吉祥物。

红木宫灯的骨架雕有龙凤,灯扇上绘有各式人物山、花鸟鱼虫,并写着吉祥语的红木宫灯,比起纸灯笼更具有传统特色。

竖中秋

据了解,中秋节广州有句老话叫“八月十五竖中秋”。所以人们把彩灯用竹竿竖起,联成一串,有的挂在屋檐下或天台之上,全屋光亮璀璨,与明月争辉。小孩们则提着小灯笼满街跑,一边唱着“月光光,照地堂”或“八月十五竖中秋,有人快乐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地下皱眉头”的儿歌。一派祥和喜庆的景象

放孔明灯:祈福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广东很多地方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据相关资料记载,“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天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舞火龙:寄托心愿

在佛山市南庄镇的上元村,有个习俗已经流传了百几年,那就是中秋舞火龙。

“火龙”是用草编制而成的,在“龙”身上每隔80厘米处放置一油盏,周边插上香火,点燃油盏后便开始“舞”了。火龙出场之前,要先插上香烛,再插上头柱香。村民们手持长寿香,争先恐后地点火。香火插在火龙身上,寄托着自已的心愿。

佛山市南庄镇上元村村民阿新说:“好意头年年都好,身体健康。”

插满香火之后,火龙开始出游。炮竹和锣鼓开路。村民将近百米的龙身,高高举起,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舞起龙尾,翻腾起舞,场面热闹。

照月

东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看完这些你所不知道的广东中秋故事,你有没有涨知识呢!

小珠子是又了解了更多广东文化啦!

为自己点个赞吧!

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阿饭

广东电视珠江频道

微博:@珠江频道

微信公众号:GDTVZJPD2013

给小珠子加鸡腿,求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