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7月8日電 7月6日,由中國作協《詩刊》社、國際詩酒文化大會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新時代詩歌傳媒論壇在四川瀘州開幕。來自中國作協、中國文聯、中國報協、人民日報社等50多個文化和傳媒機構上百位詩人、作家、媒體人齊聚酒城,對話詩歌與媒體融合,以“新媒體語境下的詩歌創作”爲主題展開了頭腦風暴。

吉狄馬加:期待推進詩歌繁榮引領詩歌方向

在論壇的致辭環節,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對當下時代與詩歌傳播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他提到,我們當下已經進入到一個空前迅捷、多元、開放的全媒體時代,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以及全效媒體幾乎無處不在,新時代語境的詩歌創作以及詩歌與媒體的融合發展已成爲當前中國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詩歌寫作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爲支撐,而詩歌贏得讀者、贏得廣泛共識以及公信力,則需要輿論的支持和良好的傳播空間。而今天這個世界也是一個和媒體緊密聯繫的世界,全媒介以及電子化平臺正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寫作方式,更是給包括詩歌在內的創作、傳播以及評價體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當下,詩歌創作在傳統的紙質媒體和網絡媒體並行,進入一個很繁榮的時代,這就需要我們更好地關注當下詩歌創作的現狀。中國作家協會以及《詩刊》社、中國詩歌網在融媒體視野下將繼續推進詩歌的繁榮發展並有所作爲,打通與詩歌有關的主流媒體、大衆媒體、新興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的渠道,進而起到引領詩歌發展方向的作用。

胡佔凡:媒體界詩人肩負着推動詩歌與媒體融合的責任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佔凡在論壇上表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新時代呼喚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他特別提到從事媒體工作的詩人們,對於傳播媒介的變化,應該有着更爲敏銳的感知和更爲深刻的思考。“因此,今天此次論壇立足新媒體語境下的詩歌創作這一主題,是對當下詩歌創作的一次交流、研討。作爲詩人的媒體人,更是肩負推動詩歌與媒體的融合並向縱深發展的責任。”

對於詩歌來說,進入新時代,詩人們應該創作怎樣的詩歌?如何在詩歌之中體現人民性、現代性?如何創作屬於這個時代的詩歌?他認爲,詩人應有時代擔當和社會擔當,用詩歌記錄新時代、謳歌新時代。

張建星:有影響力的詩歌,和時代、人民的生活都非常契合

“所有好的詩歌都是來自靈魂,都是與時代緊密聯繫的;偉大的文學家、詩人對語言文字有一種神聖的敬畏感。”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中國搜索董事長張建星認爲,有影響力的詩歌,和時代、人民的生活都非常契合,例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作品,都是用最樸素的語言與情感來表達時代之下的個人體驗。他坦言:“現代的詩歌缺乏上世紀50年代初、80年代初那種真正契合時代、契合人民感情、綻放詩人靈魂的真正有影響力的詩篇。中國文學是否能從高遠走向高峯,那麼先邁出這條腿的一定是詩歌,這是中國文學所證明的。”

李少君:新時代詩歌美學,應確立以人民爲中心的主體意識

《詩刊》社主編、著名詩人李少君表示,這次舉辦新時代詩歌傳媒論壇,期望對新時代詩歌的美學建構,最重要的是確立以人民爲中心的主體意識。

新時代詩歌傳媒論壇上,李少君以《新時代詩歌的幾個關鍵詞》爲題,詳細地闡述了他深刻的詩歌理念。他首先從西方哲學的角度,闡釋了詩歌的主體性這一現代概念。他認爲,強調人民性和主體性的結合,纔是中國詩歌的現代性方向。“新詩已過第一個百年,現在開始第二個百年,我覺得當前最重要的是建構其主體性,這種主體性不是依附性地追隨西方的現代主義,也不是退回到過去,而是兼容幷蓄,在堅持自己的傳統的同時開闢其現代性,確立中國新詩的自主的道路。”

“新時代日新月異,不論是經濟建設還是精準扶貧,不論是走進青山綠水還是反映社會現實,詩人應該走出內心的小世界,走進現實生活的大世界,參與社會生活,拓展自己的書寫視野,進入一個新的美學開疆拓土的新時代。”李少君認爲,讓自己的詩歌走向“人民性”,若要成爲一個“人民詩人”,詩聖杜甫就是典範。

劉淼:持之以恆地辦好國際詩酒文化大會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在開幕式致辭時提到,瀘州老窖從悠遠的歷史中走來,傳承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是我們不變的初心,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未來,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持之以恆地辦好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讓中國故事香飄世界,推動中國文化行穩致遠。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洪波在論壇中表示:白酒是植根於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的產品,瀘州老窖一直在思考如何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傳統文化的復興做一些貢獻。在中國作家協會和《詩刊》社的指導之下,連續三年鼎力承辦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希望促進詩歌的交流與發展。爲了激發廣大詩人、詩歌愛好者的創作熱情,第三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詩意濃香”徵文總獎金提高到了226萬。作爲詩歌方面的外行,瀘州老窖只是思考如何支持好、服務好徵文活動,涉及的評獎事項我們作爲企業一律不參與,也不提意見。由中國作協《詩刊》社指導,請國內最權威的專家評選,力求公開公平公正。作爲一個有情懷的企業,瀘州老窖將堅持不懈把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做下去,做到最有影響力、最公正、最權威。

百餘名媒體人、詩人 爲新媒體語境下的詩歌發展出主意

論壇現場,來自全國各地50多家媒體的百餘名詩人,坐而論道,脣槍舌戰,縱論新詩百年以來的弊病,探討詩歌新的百年發展方向,成爲一場激烈的辯論賽、一場多人用思想角力的拔河。

《文匯報》副總編輯、上海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詩人繆克構的說,感覺這些年來詩歌的傳播跟創作實際上跟新聞媒體的傳播是同頻共振,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之後,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詩歌傳播生態鏈。

資深媒體人、浙江日報北京分社社長吳重生認爲,新媒體語境下的詩歌創作正是返璞歸真的時代浪潮,而且是永不退潮的詩歌盛典。在他看來,新媒體語境下詩歌傳播的特點有這麼幾個方面,即時化、碎片化、零距離、多維度、全方位。

在經觀傳媒總裁王詠靜看來,詩歌創作和傳播需要具備“三力”,即故事力、共情力和迴響力。“像白居易的《長恨歌》,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作了一個世代流傳的愛情故事,從企業傳播等角度上來講故事力也是需要的。”她認爲,在人工智能時代,人的創意與創造力是最重要的,人類與機器的區別在於情,在於創造情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意境是機器無法觸及的。迴響力則是追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境界,好的作品讓人回味,對人的行動、精神和心靈產生積極影響。

此外,人民日報社四川分社社長林治波,《文藝爭鳴》主編王雙龍,《小說選刊》副主編李曉東,界面新聞聯合創始人何力,國家地理中文版主編買天讓,湖南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周石星,《詩刊》社主編助理霍俊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曹宇翔,貴州省作協副主席、《山花》雜誌主編李寂蕩,以及黃翔、朱學東、湯集安、周石星、董國政、溫天越、趙曉夢、湯集安、王寶卿、王琰、亞楠、王若冰、李海洲、杜遜貴、陳惠芳、幹海兵、邰筐、彭志強、郭建強、梁曉明、桑克、餘笑忠、蔣劍、盧輝、陳倉、西嶼、王法艇、謝湘南、李鬱蔥、徐蕭、黑陶、安琪、李點、高亞平、彭桐、董學仁、塗擁、周品涵、熊芳、安然、馬文秀等上百位詩人、媒體人蔘加論壇,並陸續分享了各自的觀點。(詩刊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