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微型電動車霸主知豆四面楚歌

來源 北京商報

記者 劉洋 濮振宇

曾經的“微型電動車霸主”知豆正迎來多事之秋。2月27日,啓信寶信息顯示,2019年以來,不斷以被告身份捲入法律糾紛的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豆”)已11次成爲被執行人,股權兩次遭凍結。業內人士表示,法律糾紛不斷、股權屢遭凍結反映出知豆的運營現狀並不樂觀。儘管知豆試圖轉型脫困,但在傳統車企加快搶佔市場份額、造車新勢力紛紛實現量產交付的情況下,知豆的自救之路並不樂觀。

涉訴不斷

啓信寶信息顯示,2019年以來,知豆的被執行人信息高達11條,最新一條時間爲2月25日。同時,從2018年10月起,知豆已新增4條股權凍結信息,數額均爲3.3億元,最新一條時間爲2月13日。

事實上,之所以屢屢成爲被執行人和股權遭凍結,與知豆近期頻頻陷入各種訴訟不無關係。2019年,各地法院發佈多宗知豆作爲被告(被申請人)與其他公司糾紛的民事裁定書,糾紛類型包括買賣合同糾紛和企業借貸糾紛,部分原告(申請人)要求凍結知豆的銀行存款或公司股權。

以2月21日諸城市人民法院發佈的一則買賣合同糾紛民事裁定書爲例,申請人山東恆信基塑業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法院經審查後裁定,同意凍結被申請人知豆和山東知豆電動車有限公司的銀行存款88.46萬元,或查封、扣押知豆相應價值財產。

不僅是銀行存款,知豆股權也成爲法院凍結的對象。1月18月,寧海縣人民法院的一則民事裁定書顯示,本案在審理原告浙江超威創元實業有限公司與被告知豆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申請人(即原告)提出財產保全申請,法院裁定凍結知豆在蘭州知豆和山東知豆擁有的100%股權。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通常公司資產被凍結有多種原因,例如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到期還不上債務、被起訴導致資金凍結等。如果凍結的是實控人所持股權,將對公司經營產生很大影響,情況嚴重的或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等情況發生。

針對股權遭到凍結原因及對公司運營產生哪些影響,北京商報記者聯繫知豆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並未得到回覆。

多事之秋

除了股權問題,欠薪、裁員、關閉等傳聞也讓知豆陷入了四面楚歌之境。2018年11月,作爲知豆供應商的青島三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起訴知豆稱,公司與知豆簽訂《供貨價格協議》並向後者供應汽車零部件,但合同簽訂後知豆未按約履行付款義務,尚拖欠公司貨款90.34萬元。

這是知豆麪臨資金壓力的外現。2017年,時任知豆總裁的鮑文光曾表示,知豆自成立以來連續12年虧損,盈虧平衡點應該是五六萬輛,2018年肯定會盈利。然而,2018年,知豆銷量一路下滑,全年累計銷量僅約1.5萬輛,同比下跌了63.9%。

在銷量下滑的同時,知豆在內部還面臨着“金主”的冷處理。2018年下半年,在面臨銷量暴跌的窘境時,就有消息稱,知豆將吉利視爲救命稻草,正在尋求吉利增資,但最終並未成行。吉利曾是知豆的支柱。2015年,吉利、新大洋機電集團、金沙江資本三方合作,吉利持股45%成爲第一大股東。然而,一年後,吉利發佈股權變更公告稱,爲讓知豆獨立申請純電動乘用車資質,吉利將以6.21億元轉讓旗下部分知豆股份給第三方。

業內人士表示,想要成功轉型,知豆需要大筆資金作支撐,但隨着吉利退居爲第二大股東,其對知豆的關注和投入顯然已大不如前。在此背景下,銷量不振的知豆還需另尋方法融資。

資料顯示,知豆在對外融資方面進行了多次嘗試。2015年,知豆完成10億元A輪融資;B輪則計劃融資20億元。但在2017年多氟多宣佈戰略入股知豆後,知豆原計劃於當年底完成的B輪融資,完成進度便再未披露。

補貼轉折

創立於2006年的知豆品牌曾是“微型電動車霸主”。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知豆憑藉微型電動汽車的市場定位,以及補貼後三四萬元的低廉價格,多次位居國內電動乘用車月銷量以及年銷量榜前列。數據顯示,2017年,僅憑A00級車型D2,知豆取得4.23萬輛的銷量成績,在國內電動乘用車銷量排名第二,將比亞迪、奇瑞等企業甩在身後。截至2017年,知豆汽車累計銷量達10.06萬輛,佔國產新能源汽車6%的市場份額、純電動乘用車11%的市場份額、微型電動汽車20%的市場份額。

然而,隨着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微型電動汽車的命運出現轉折。2018年我國更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新政以“續駛里程”作爲基準,不同續航里程的車型補貼均出現大幅退坡,其中續航150公里以下車型更是直接取消了補貼。以知豆D2爲例,2017年,該車能獲得3.6萬元國家補貼,新政實行後補貼金額下降至1.65萬元。

業內人士指出,電動汽車消費主力軍多集中在限購城市,而限購城市電動汽車指標也需要排隊,加之補貼政策對電池能量密度高、續駛里程長的中高端電動車的傾斜,此消彼長下使得中高端車型的產品性價比變高,更具競爭力。因此,消費者在購車時,往往越來越不會考慮低端車型。

在此背景下,補貼新政自2018年6月正式實施後,微型電動車銷量便隨之斷崖式下跌。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6月, A00級電動車銷量1.67萬輛,同比下滑25%。到2019年1月,A00級電動車的市場佔比已經從2018年1月的85%下降到30%。

對知豆來說,“微型電動車”之路正越來越難走下去。“過去微型電動汽車所佔產銷量比例過高,現在的結構更加趨於合理,銷量下降是市場迴歸正常發展的表現。”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

事實上,爲擺脫困境,知豆也試圖轉變市場定位,佈局新能源車主流市場。1月21日,南京市工信局發佈消息稱,“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項目簽約。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佔地約1200畝。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產新能源整車20萬輛,生產的車型包括轎車和SUV。不過,知豆方面並未公佈項目完工、投產時間表。

目前,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日益升溫,知豆的轉型前景並不樂觀。一方面,蔚來、小鵬、威馬等多家造車新勢力已相繼實現規模化量產交付;另一方面,國際電動車巨頭特斯拉旗下的平民化車型Model 3已開始在華交付,該公司上海工廠也計劃在年底實現生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