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主办的“世界史核心课程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日前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全体成员和国务院学位办有关负责人,全国32个世界史博士生培养单位负责人及部分世界史硕士生培养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侯建新教授、武寅研究员等主持了会议研讨。

  

  我国建立学位制度已将近40年,在研究生培养规模突飞猛进之时,如何加强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迫在眉睫。因此,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永远在路上。对于一个诞生不久的新的一级学科来说,世界史学科研究生培养流程的规范、培养质量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今年6月南京大学学科评议组就《世界史核心课程指南》和编写《世界史学科发展报告》举行工作会议。世界史学科评议组起草了《世界史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按照国务院学位办要求,此次会议为了征求世界史研究生培养单位意见,围绕《指南》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世界史学科属于历史学门类,具有历史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因此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世界史学科也具有自身特点,深入了解世界史研究的多种理论及其演变脉络,掌握与此相关的研究方法对于博硕士研究生来说非常必要。为此,《指南》将世界史研究理论、方法和前沿问题等分不同层次列为世界史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核心课程,《指南》从最新的世界史理论出发,指出世界史学科必须强调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关注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相结合,注重历史的比较和对比研究,因此要求研究生对世界史和中国史都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从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走向与发展规律,把握人类历史各个时期发展的基本脉络,尤其对自身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具有扎实的世界通史、中国通史和史学理论基础。在这一前提下,研究生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研读,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唯物史观,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和基本特点,熟谙世界史研究的理论,了解国内外世界史研究各个学派和各种学术思潮,掌握世界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对世界史问题做出正确学术判断的能力和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

  《指南》还认为,世界史研究涉及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方面,内容多、问题多、头绪多,特别需要研究生在掌握学科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条理清晰的梳理。因此,课程应当依照时间线索对自古至今的世界史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尤其要重点说清世界史研究中那些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流派的理论内容,揭示各流派的共同性和特殊性,评判各流派的理论贡献与局限不足。使研究生在得到相关课程的理论培养后,最终能在各自不同研究领域学习中形成理论辨别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与会代表在讨论中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普遍认为在世界史一级学科博硕研究生培养中设立核心课程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通过类似设立行业标准的做法,规范和提升世界史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世界史学科水平,改变目前存在的参差不齐状况,从整体上促进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使世界史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研究生的学习方向更为明确。与会代表对学科评议组拟设的硕士生核心课程包含论文写作与规范的内容很感兴趣,认为这一课程的设置对规范和提高研究生学术写作水平,引领研究生跨入世界史学术研究殿堂极具意义。从现状看,目前世界史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欠缺,如逻辑和条理混乱,同义反复,前后不呼应,语词表达不准确,起承转合能力缺乏等;二是缺乏基本的学术规范培养,不了解引用与剽窃抄袭的区别,引用外文材料生硬翻译不加注释,且注释不规范,转引他人著作的材料不做注,甚至做假注伪注。因而必须开设专门课程来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学术写作训练。所有的学术论文必须创新、有新意,同时学术论文还应强调扎实的学术训练。

  一天紧张的研讨会结束后,世界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当晚对大家的意见做了梳理和归纳,调整了原来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设想,并做了分工,重新撰写核心课程指南。按照计划,10月底将提出第二稿世界史核心课程指南,再次广泛征求意见,精益求精,力争交上合格的答卷,为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刘星 排版编辑:刘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