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宮展館最重要的殷商青銅器是三件“卣”,名字分別叫作:二祀邲(替代字)其卣、四祀邲(替代字)其卣、六祀邲(替代字)其卣。這三件卣的珍貴之處在於每一件上面都帶有記事銘文,提到的人名、地名、事件都是研究殷商文化歷史的珍貴文字資料。商代的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卜辭。此外商代文字也有青銅器上的文字,還有陶、石、玉、骨、角等物品上銘刻的文字。單就商代青銅器上的銘文來說,一般內容都比較簡單,大多隻是幾個字而已,或記載作器者的族名,或記其先祖名號。商後期纔出現一些相對字數較多的青銅器銘文,但最長也不過幾十字而已。這三件帝辛商卣的價值實在是珍貴難得。

甲骨文的“卣”字如同匏形酒器置於底座之上。從各大博物館的藏品來看,卣並不是什麼少見的文物。正相反,從殷商到西周、春秋時期,製作精良讓人驚歎的青銅卣倒是很常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所見的“卣”是宋代命名的青銅器。至於殷周時代的“卣”究竟是什麼形態,還不好判定。我們現在所說的“卣”,在殷商時期應該是一種酒器。

到故宮看什麼?——鐘鳴鼎食(三)

這三個卣的年代是殷商之末帝辛時期的器物。商自盤庚遷殷之後可稱之爲殷商,即商王朝以“殷”爲都的時代。殷,即現在河南安陽,這是商王朝後期的都城。末代商王一般稱之爲“商紂王”、“商王紂”、“殷紂”等等。“紂”這個字,本來是個名詞,指駕轅時牛馬臀部皮帶。但是“紂”在“商紂王”這個稱呼裏不作爲名詞使用,是作爲一個形容詞,這是後世給他的諡號。而作爲一個諡號來說,“紂”就是個非常不好的惡諡,“殘義損善曰紂”,“紂”從此成了這位末代商王的專稱,也成了暴君代名詞,“商紂”與“夏桀”並立。或者有的學者索性提出“紂”並不是一個諡號,殷商並無諡號。如果這樣的話,“紂”有可能是後來周人對帝辛的貶稱。

到故宮看什麼?——鐘鳴鼎食(三)

對於這位“商紂王”的稱呼,可以稱其受祭時的祭名“帝辛”。商的統治者被稱爲“王”,王死後被尊稱爲“帝”,因爲殷民覺得王死後是“昇天配帝”。“辛”作爲祭名,表示辛日受祭。歷代商王都有這樣的祭名,如建立商朝的高祖成湯,祭名“大乙”或“天乙”。遷都於殷的世祖“盤庚”,“庚”也是一個天干日。還有高宗武丁,婦好的丈夫,“丁”也是天干日。此外關於商王稱呼用天干用字還有很多種觀點:比如東漢時《白虎通》“殷家質,故直以生日名子也。”認爲天干日是出生日期。還有的說是“天乙”、“盤庚”、“武丁”這樣的稱呼是指商王死後供奉在宗廟時神主的稱呼。這個根據是三國史學家譙周的說法“夏、殷之禮,生稱王,死稱廟主。”後世有人認爲,夏代無號、商代無諡,周公始制諡,商王以十天干爲號。此外還有多種觀點,如董作賓提出的“成湯以來以日干爲名,當是死日”,即天乙是指成湯死於乙日,那麼帝辛即商紂王死於辛日。除此以外還有不少的說法,不及一一道來。

到故宮看什麼?——鐘鳴鼎食(三)

商紂王,子姓名受。上古時五帝之一的帝嚳高辛氏有個次妃名叫簡狄,簡狄食玄鳥之卵有孕,生子名“契”。這就是《詩經*商頌》裏說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意思。契幫助禹治水有功,帝舜命契任職“司徒 ”,讓他以寬厚之德教導百姓“敬敷五教”,就是學會用忠、孝、悌、忍、善去調理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這五種人倫關係。帝舜封契於商地,賜子姓。

“祀”是年的意思,二祀即帝辛二年,四祀即帝辛四年,六祀即帝辛六年。二祀邲其卣有銘文三十九字,堪稱是商代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之一。銘文大意是說商王帝辛在夆地發佈了政令,在雍地田獵。帝辛的使臣送給夆地首領獸皮,而夆地首領回贈貝五朋。帝辛在丙辰日舉行肜祭,祭祀了妣丙。

到故宮看什麼?——鐘鳴鼎食(三)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裏,把商的王都稱爲“大邑商”、“天邑商”或“中商”,與之相對的就是四方的方國。商王朝在中原核心,王朝之外被林立的方國包圍,再遠還有羌、蜀。這些方國並不從屬於商王朝,時而歸附又時而脫離,商王對方國缺少強勢的約束權。在商代,很多事情沒有形成制度,還處在從部落聯盟向真正的王朝統治過度的階段。大邑商的文化特徵與不同地區的方國文化特徵有同有異,它們之間的交流可能遠比我們後人想得豐富,但又保持着各自鮮明的特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