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我國第一部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報告”)日前正式出爐,報告稱我國絕大部分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僅少數人羣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非農村人口整體好於農村人口。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持完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11%~15%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較差

報告稱,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可能具有輕到中度心理問題;2%~3%的人心理健康狀況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藍皮書出爐: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心理健康藍皮書出爐: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心理健康藍皮書出爐: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心理健康藍皮書出爐: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心理健康藍皮書副主編陳祉妍說,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人,他們的社會功能受損不明顯,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如從表面上看問題則易被忽視,但本人內心有不適感,也會妨礙能力的正常發揮;如不進行心理輔導,可能自發緩解,也可能發展爲更嚴重的心理問題。這部分人羣應是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目標人羣,如他們能得到及時的心理輔導,可有效預防心理疾病,促進心理健康。

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

醫療行爲的技術性、複雜性和高風險性,以及我國醫務工作者缺少、而反之病患衆多的情況,造成了我國醫務工作者成爲了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羣。

心理健康藍皮書出爐: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有28%的醫護人員有焦慮、煩躁感,12%的醫護人員患有抑鬱症,80%的醫護人員有疲勞感,醫護人員作爲一種特殊的職業羣體,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如果其心裏健康長期失調,則會影響到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從而影響日常的工作及生活。

醫務人員常見的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水平低

1.感覺工作壓力大。壓力來源依次是:患方;院方;社會輿論;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

2.工作滿意度低;

3.有改行的意向;

4.職業生涯中心情不佳;

5. 醫患關係緊張。

身心健康問題多

1.睡眠障礙

2.緊張、焦慮、易激惹、過度敏感等情感脆弱現象

3.因工作關係發生心理困擾

4.工作倦怠,通常表現爲易疲勞、精力難以集中、注意力渙散等

5.患有各種心身疾病: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

沒有安全感

1.受到職業傷害

2.遭遇醫療糾紛

3.被罵被打的經歷導致長期存在心理陰影。

自我成就感低

許多醫務人員認爲沒有享受到從醫的成就感。

醫護人員如何自我調節情緒

醫護人員在身體、家庭與事業之間尋求平衡點。工作再忙,也要有度。學會“三樂”:助人爲樂、知足常樂以及自得其樂。在自己好的時候要多助人爲樂,在自己過得一般時要知足常樂,而當自己處於逆境時要學會自得其樂。

心理健康藍皮書出爐: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給自己心理暗示

語言對情緒有極大的暗示和調整作用。當受消極情緒困擾時,可以通過語言的暗示作用,來鬆弛心理上的緊張狀態,使消極情緒得到緩解。比如,發怒時,可反覆用語言暗示自己:“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心理健康藍皮書出爐: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合理宣泄

人們覺得痛苦難忍,對這樣的情緒如果過分強制和壓抑會引起意識障礙,影響正常的心理活動,這時如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把自己有意見的,不公平的事情坦率地說出來,傾訴自己的痛苦和不幸,甚至痛哭一場,或者向遠方的知己寫封書信訴說苦衷,則可使情緒平復。當然,情緒宣泄要合理,要注意對象、場合和方式,不可超越法規紀律的範圍。

心理健康藍皮書出爐: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換位思考

當你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時,試試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就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理解別人的難處,從中能學會許多爲人處事之道。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