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说的事,其实顺理成章:飞机能空中加油,那无人机为什么不来个“空中充电”呢?还的确有人这么干了。

  据报道,俄罗斯的GET(全球能源传输)公司开创性地研制了一种空中感应充电系统。系统看起来非常简单:一组杆子上撑起绕圈的柔性传输线,在地面构成直径约10米的六边形,有点像凉亭的框架。而实际上,这构建了一个距离达几十米的充电区域,可以无线传输千瓦级的电力。

  当具有适当配置和设定的无人机飞入这个范围时,最高为12千瓦的电力就能以约80%的效率传输给无人机。无人机在充电区域停留6分钟(盘旋或悬停都行),足够获得约25分钟的续航能力。GET的飞行中充电站给工业无人机提供了无时限飞行的可能。

  系统简单、便携,可根据需要部署或移动,也可以沿着长程作业线设置多个充电回路,彼此相距数公里。无人机不间断地监视这个地区,需要时就盘旋到就近的充电区域快速充电,电池满了就飞往下一站。由于系统可以同时为多架无人机充电,因此支持无人机编队不成问题。

  GET称其严格控制充电区域的电场或磁场密度,做到低于批准给一般应用项目的限度,因此系统对人和动物都是安全的。

  GET称这个设计方案“重新发明”了商业无人机产业,为动力无人机在特定区域的24×7模式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它还在其他许多行业有潜在应用,诸如移动通信、机器人学、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管道(油/气)探测器、仓库车辆、电动汽车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

  我们再回到标题。这样自然而然的事情,为什么以前没人做呢?GET有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自己的远程无线功率技术虽然也基于谐振耦合电路,但设计了独特的工程解决方案,在密度完全安全的电磁场下工作,以最佳类比效率远距离提供能量。项目的成功还得益于将选定频率范围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成本压缩到合理范围。一个关键部件是用作能量发射器的柔性电力传输线,它能做成几公里长,简易、安全、易于部署。另外,与互补工业中其他技术的结合,也使这空中充电方案成为可能。

  让无人机在空中长时间作业,本是业界的一大热点。比如BShark公司,它的思路是探索以氢气这样的替代燃料来为无人机提供长时间飞行。而GET公司则聚焦在空中充电。它最近在无人驾驶行业最大的年度展会AUVSIXponential2018上宣布并展示了自己的技术,被授予技术创新第三名。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