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說的事,其實順理成章:飛機能空中加油,那無人機爲什麼不來個“空中充電”呢?還的確有人這麼幹了。

  據報道,俄羅斯的GET(全球能源傳輸)公司開創性地研製了一種空中感應充電系統。系統看起來非常簡單:一組杆子上撐起繞圈的柔性傳輸線,在地面構成直徑約10米的六邊形,有點像涼亭的框架。而實際上,這構建了一個距離達幾十米的充電區域,可以無線傳輸千瓦級的電力。

  當具有適當配置和設定的無人機飛入這個範圍時,最高爲12千瓦的電力就能以約80%的效率傳輸給無人機。無人機在充電區域停留6分鐘(盤旋或懸停都行),足夠獲得約25分鐘的續航能力。GET的飛行中充電站給工業無人機提供了無時限飛行的可能。

  系統簡單、便攜,可根據需要部署或移動,也可以沿着長程作業線設置多個充電迴路,彼此相距數公里。無人機不間斷地監視這個地區,需要時就盤旋到就近的充電區域快速充電,電池滿了就飛往下一站。由於系統可以同時爲多架無人機充電,因此支持無人機編隊不成問題。

  GET稱其嚴格控制充電區域的電場或磁場密度,做到低於批准給一般應用項目的限度,因此係統對人和動物都是安全的。

  GET稱這個設計方案“重新發明”了商業無人機產業,爲動力無人機在特定區域的24×7模式提供了技術解決方案。它還在其他許多行業有潛在應用,諸如移動通信、機器人學、醫療設備、工業設備、管道(油/氣)探測器、倉庫車輛、電動汽車和其他電子設備的無線充電。

  我們再回到標題。這樣自然而然的事情,爲什麼以前沒人做呢?GET有自己的解釋。他們認爲,自己的遠程無線功率技術雖然也基於諧振耦合電路,但設計了獨特的工程解決方案,在密度完全安全的電磁場下工作,以最佳類比效率遠距離提供能量。項目的成功還得益於將選定頻率範圍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成本壓縮到合理範圍。一個關鍵部件是用作能量發射器的柔性電力傳輸線,它能做成幾公里長,簡易、安全、易於部署。另外,與互補工業中其他技術的結合,也使這空中充電方案成爲可能。

  讓無人機在空中長時間作業,本是業界的一大熱點。比如BShark公司,它的思路是探索以氫氣這樣的替代燃料來爲無人機提供長時間飛行。而GET公司則聚焦在空中充電。它最近在無人駕駛行業最大的年度展會AUVSIXponential2018上宣佈並展示了自己的技術,被授予技術創新第三名。

  本文來源:新民晚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