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古玩艺术品市场还在起步阶段,而它的未来就在“富二代”身上;回流艺术品起价低当然受欢迎,为了钱入市并非坏事,只是收藏前最好先弄清楚喜不喜欢…… 香港福羲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仁骅来深开讲,分享了自己对艺术品收藏的一些看法。

中国收藏市场还在起步阶段

因为近年热度高涨,吴仁骅来过深圳好几次,但开讲却是头一次。

吴仁骅说,目前全民对艺术品的重视程度大于以往,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功的人很多,起到了示范作用,也让很多人从别人的成功中找到了信心,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市场。

不过,吴仁骅认为,当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初级阶段。

在文革期间,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几乎为零。吴仁骅说,那个年代的中国,解决温饱才是最重要的,一张齐白石的画才卖几百元。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走过了20年,这20年才补上了文革的缺口。 “当前艺术品市场火热并不能说明市场存在泡沫,这是和艺术品市场的稀缺性有关的。”吴仁骅直言,不能因为今年没有打破去年的纪录,就说今年的市场比去年的市场回调了,应该关注的是大部分拍品的价格是不是发生变化。

回流拍品火爆是应该的

在欧美拍卖市场摸爬滚打十几年,吴仁骅对海外回流的古玩艺术品可谓颇有研究,在他看来,之所以海外回流的专场都会大受欢迎,是因为回流藏品值。

 “回流艺术品最大的优点,就是起拍底价低。”吴仁骅笑称,福羲国际经常会去纽约、旧金山等征集拍品,很多藏品是祖上留下的,本来就没有成本,而拍卖行通常会先问收藏家要拍多少钱,一个价值50万元的东西,收藏家可能会问10万元起拍行不行。

一件起拍价1000万元的回流藏品,拍出5000万元,很多人就会说拍得好,但其实,这件回流藏品本身就值5000万元,不是拍得好,而是回流藏品应该得的。

不过,吴仁骅表示,国外的古董市场也充斥着大量赝品,有些人动辄称自己是爵士、将军之后,家中留传不少中国古董。

中国“富二代”开始关注艺术品

尽管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甚是火爆,但吴仁骅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玩艺术品的绝大多数都是有钱人,但在中国,不是这样的。

“欧美,东南亚,包括台湾、香港地区,最有钱的富豪,90%以上都收藏艺术品,但是,大陆可能是5%的富豪刚刚参与这个市场。”吴仁骅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市场相比,差距很大,而最大的差距就是该参与的人还没有参与。

吴仁骅分析,中国有钱人的第一代都处于创业阶段,他们的钱都用于资本扩充,或者停留在好车、好房子、游艇的消费上,还没有迈入艺术的殿堂。“艺术品的春天不是今天,可能是第二代富豪成长起来的时候”。

吴仁骅说,这些人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知道美学、艺术品是不可或缺的。 “在过去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富二代’都在关注艺术品市场,他们的态度、目的不一样,是出于对艺术品的喜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