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在接受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王永春坦言,在起步练习阶段,他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练习100个字,每个字写100遍,练习时间不能少于8小时。王永春走到书桌前,身子向前弓着,将一支蘸了墨的毛笔,从笔杆顶部,小心翼翼衔起来。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宣纸铺好了。王永春走到书桌前,身子向前弓着,将一支蘸了墨的毛笔,从笔杆顶部,小心翼翼衔起来。

仔细端详几秒钟,他开始落笔作画,脚步挪动之间,衔在嘴里的毛笔,变得温顺起来,一会工夫,这幅画便有了模样。

“每天练习100个字,每个字写100遍”

王永春被外界广为熟悉的一个身份,是口笔画画家。相比手执毛笔,用嘴衔着毛笔作画,其难度往往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无臂男子嘴衔毛笔作画36年 他想办一场属于自己的画展

王永春坚持努力数十载,终获成功 记者 李宗华 摄

王永春57岁,西安人。1982年,他开拖拉机,在经过西安红光路附近的铁路道口时,遭遇了交通事故。

拖拉机被甩出近百米远,他被铁路工作人员送到了医院。住院4个多月后,他的双臂被截肢,左腿留下残疾。

没人能想象,王永春是如何熬过这段漫长的适应期的。他一度想到了寻死,“用嘴叼起一个装安眠药的瓶子,朝着床头砸,准备吃药轻生。”

有天下雨,他不小心滑倒。倒地时,他本能地想到用“胳膊”去撑住身子,结果他的两个臂膀被磨破了,鲜血直流。这次经历,让王永春开始直面自己,“我该怎么办?靠什么谋生?”

王永春年轻时喜欢下象棋,棋艺还不错。在人生最难熬的阶段,他在不断研习象棋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了写字、画画。起初,他想到的是,用脚来作画,后来发现,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灵活性不够、视野不好。1983年,他转向难度更大的口笔画。

如何将一支毛笔,用嘴衔起来,再利用牙齿的稳固性,调动起整个身子的力量,在色彩的不断变化中,画出一幅作品,成了王永春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张口,满嘴是血”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没有书画基础的人,单是用手握住毛笔,悬肘作画时,都会因手臂发抖而遇阻。

“毛笔不停地往地上掉,使不上劲,口水一直顺着笔杆往下流。”今天,在接受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王永春坦言,在起步练习阶段,他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练习100个字,每个字写100遍,练习时间不能少于8小时。”

无臂男子嘴衔毛笔作画36年 他想办一场属于自己的画展

他想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画展 记者 李宗华 摄

因为找不到专业的老师、专业的学校,王永春的口笔画,几乎全都来自自学。1987年,他报名参加了一个函授学校,在进修学习中,接触到了相对专业的绘画课程,“每周上一天课,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尽可能地少麻烦别人,我一天只吃一顿饭,其余时间都是在课堂看书。”

长年累月的练习,王永春的两颗门牙被磨去半截,为了不影响作画,他将残缺的牙齿进行了修补。他用过的每一支毛笔,底部几乎都被牙齿咬坏过,笔杆越用越短,“舌头、嘴唇都被磨破了,一张口,满嘴是血。”

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王永春甚至重新拾起小时候就很擅长的游泳,希望通过游泳,来时刻提醒自己,“人不能被压力打垮,人应该挑战自己。”

1993年,王永春加入国际口足画艺协会。2001年,国际口足画艺协会在香港举办邀请展,王永春的作品成功入围,首次走出陕西参展。5年之后,他第二次在香港参加了邀请展。

“会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走下去”

画画给王永春的人生,提供了一种涅槃重生的可能。他致力于公益事业,到学校演讲,资助残疾孩子上学。

记者采访时,王永春展示了两幅他的作品,画中所描绘的竹子和荷花,技法精湛,颇有功底,透出强大的精神张力。

“他爱画竹子,因为竹子呈现出来的是欣欣向荣、生生不息之势,很像他的人生经历。”王永春的妻子说,身体的残缺,并不影响人生的完整,“艺术这条路,虽然他吃尽了苦,但是他的勇气、精神让很多人感动。”

王永春说,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在西安办一场自己的画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口足画的魅力,同时也可以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勇敢地面对生活,“虽然每一笔、每一画都比用手更困难,但我会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走下去。”

三秦都市报记者 宋雨 实习生 王雨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