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般的诸葛亮,廉洁问题少有关注

诸葛亮清廉吗?

诸葛亮是个啥样人?极端的忠诚与奉公,极端的公正与贤明,极端的智慧与勤劳,极端的自律与无私,让人对诸葛亮敬若神明。千百年来,诸葛亮就是个神一般的存在,至少,是个完人。

相对于说不尽的文韬武略道不完的文治武功,诸葛亮的廉洁,算是淹没在那一堆堆德能勤绩中了。虽然无人不信服,但是表现得几乎不引人注意——就好像并不怎么突出,甚至,并不怎么廉洁奉公似的。

一方面,历经前后两代,主持蜀汉朝政、军事20多年,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时期,诸葛亮不会缺少谋取好处、得到好处的环境、条件。

朝廷正常的因公赏赐也不少,身居高位正常的俸禄也不少,诸葛亮怎么也会奠立其一个世家大族的基业吧?

一方面,诸葛亮曾经主动向蜀汉后主刘婵报告过家产,且《三国志.诸葛亮传》也确认了其报告为真实。这就是:“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诸葛亮给同事的书信中,承认自己得到了赏赐,但是“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达李严书》)老婆连件多的衣服都没有,家里够不宽裕的了。

应该探探诸葛亮的家底

家里日子过得简单,连公家赏赐都没作积蓄,更没营造、拓展别的家业。至于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当然就别想了。 诸葛亮的日子,无疑过得清白。看来,还真有必要探探诸葛亮家底了。

要探诸葛亮的家底,哪里着手呢?

一查诸葛亮的正常收入。

二查私家产业增值创收。

三查固定资产及私家消费。

灰色收入不好查,正常薪水、赏赐却有据可查。收入的余蓄,总得置为产业,以保值增值。有产业、有消费,就有迹可循。所以,这三点线索,可以一试。

诸葛亮应该是有钱人

作为蜀汉开国元勋,诸葛亮薪水算是丰厚,所得赏赐也不少。由于诸葛亮常一身数任(丞相、益州牧、司隶校尉),一年俸禄可高达6500石粮食。一石就是十斗、120斤。一年薪水,高达78万斤小米。刘备取得益州,在成都封赏功臣,诸葛亮同关羽、张飞、法正等,理所当然得到了最高一等。仅仅这一次,诸葛亮就得到金500斤、银千斤、五铢钱五千万。诸葛亮《答李严书》中说,“吾受赐八十万斛”,又说“禄赐百亿”。唐代以前,一斛就是一石。八十万斛,是9600万斤。“禄赐百亿”,则可能是一种夸饰的说法,不是实指。

就算是诸葛亮一生总计只得到八十万斛赏赐,他也是个大富翁,有财力广置产业。

诸葛亮家产与身份严重不符

但是,现在找不到诸葛亮私家产业的蛛丝马迹。诸葛亮对刘禅说过:“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意思是,吃穿用度都靠朝廷给的工资收入,没有另外的花费,也没有搞别的行当来增加收入。看来,诸葛亮没有别的私家产业,是真的。

从生前身后的固定资产情况看呢?

《三国志》载,诸葛亮向刘禅报告过家产:“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汉代,一顷是100亩。十五顷就是1500亩。而汉代的一亩,只相当于现在0.69亩。所以,诸葛亮的田产,是1035亩。800株桑,也就是10来亩桑田罢了。

连几百组桑树都拿出来说,可算是言之凿凿了。然而。却未免谎报、瞒报嫌疑。

因为,这份家业,在今天贫下中农看来,也许还算是可以。在当时,却是与其身份严重不符。

按《晋书》所载,西晋初年,诸葛亮这样的一品大员,占有田产数量应该是50顷。而15顷,应该是八品小官吏的占田数量。

尽管是晋初的规定,但是可以反映出当时“行情”。

诸葛亮挣的钱,都去哪儿了呢?

这些地方可能有诸葛亮家产

一是诸葛亮山东琅琊的老家。

诸葛亮从小是父母早丧。跟着叔父才跑出去读书。老家,估计没有多少存得下来的家产。加上山东是曹操的地盘,典型的敌占区。有点房产什么的,也留存不下来。

二是南阳隆中的躬耕之所:有房有地。诸葛亮离开隆中,交代其弟说,自己辅助刘皇叔干完大事,还会回隆中。看来,这里的家产,可让诸葛亮兄弟耕读自足。可惜,诸葛亮后来,再没有机会重新回到隆中了。那点兄弟共有的家产,多半是简单处置或者不了了之。

三是在成都找。成都,有诸葛亮的相府。这个相府,应该聚集了诸葛亮的公私所得。现在,相府早已经无存,史料也少有记载。

能够落实的,就只有诸葛亮主动申报的个人财产了。

相依为命的老婆,连件多的衣服都没有,印证出,诸葛亮生活并不宽裕。

诸葛亮《诫子书》说“俭以养德”。他针对子弟衣食,所谓“自有余饶”的未来打算,无非就是养蚕穿衣,种田吃饭,自食其力罢了。

发现诸葛亮家产

诸葛亮这千亩田地,在哪里呢?成都。具体地点,在双流。

《元和郡县图志》载:“诸葛亮旧居载双流县东北八里,今谓之葛柏。”《双流县志》载:“葛柏村附近有井一口,县人呼为‘诸葛井’。相传诸葛亮曾汲饮过井中之水。”又载:“大口井:在九江乡大井村,井在田中。相传蜀汉丞相诸葛亮曾于此汲水灌田。”

原来,就在今双流区东升街道葛柏村至九江镇大井村一带。

如今的葛柏村,已经是双流新城。千百年来竹岛耸峙的平畴绿野,变作依托双流机场的空港新城。一座济世救人的三级乙等医院,正在拔地而起。

大井村,现在成了一片工业区。想想当年诸葛亮曾经汲水而灌的情景,你不能不生出沧海桑田之慨。

诸葛亮到双流躬耕体验农事,是可能的。如果找人经管,这个田地就偏少,算不过账来。自己家人经管,有可能。

蒋琬曾经作广都长,刘备视察双流,认为蒋琬懒政,要罢免他。诸葛亮却是了解蒋琬,认为蒋琬这个人,“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劝下刘备。这说明,诸葛亮对蒋琬,有充分了解。这个了解,可能是其他多种渠道。也不排除,是诸葛亮在双流住家的亲身体验。

诸葛亮万贯家财去了哪儿

诸葛亮是主动向刘禅报告家庭财产状况的,当然没有必要说假话。

当时的人,升官发财是正常的追求,没人要求诸葛亮作无产阶级。大官僚与大地主本就是一体两面,所以,诸葛亮富有家产才算是正常,说家产,没什么可扭扭捏捏的。

作为托孤大臣,对刘禅,诸葛亮除了有对主上的忠诚,还有对晚辈的教诲、劝勉、引导。应该是基于此,诸葛亮才开诚布公,主动向刘禅谈到家产这一类问题这既是表明大公无私的心迹,又是表达个人对生活、钱财,包括子弟未来生活的一种态度。所以,这个家产,真实得不留再真实了。

那么,诸葛亮万贯家财去了哪儿呢?按照诸葛亮为人为官的做派,可能充作军资,可能救济民瘼,可能作了修桥补路的无名英雄......唯一不可能的,就是大吃大喝穿金戴银日嫖夜赌挥霍一空。

诸葛亮万贯家财不翼而飞,“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确乎为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俭以养德、廉洁奉公,成为他一生的财富。这是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别人怎么也夺不走的财富,也是留给后人的共同财富。

怎么也不会不翼而飞,什么人都能够共享,这财富,真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