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術討論的角度假設與推演,假使支持機構也發行類似“Libra”的中國版數字貨幣,那麼其主要用於應對Libra在國際的競爭,還是也可以在國內使用?它的應用範圍應該是怎麼樣的?它對人民幣國際化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財經》記者王延春/文

臉書(Facebook)發佈“Libra”加密貨幣在今天北京大學的一場數字金融學術會上引發熱議。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學術討論時提出,隨着Libra計劃的橫空出世,引發全球高度關注,因爲它號稱是一攬子貨幣,基於Facebook擁有大量的平臺,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任問題和廣泛使用的問題。如果它將來可能在支付領域,特別是跨境支付領域能夠有比較大的發展的話,那麼隨着廣泛使用,它是不是能夠更多的發揮貨幣的職能,這個問題值得研究。它是否可能影響到各國的貨幣政策、金融穩定,乃至對國際貨幣體系產生影響?

7月8日,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啓動儀式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在學術研討中,與會專家提出了系列高熱度的挑戰性問題:Libra錨定一籃子貨幣維持價值穩定究竟意味着什麼?中國應如何面對Libra可能的挑戰?中國政府將如何對其監管?中國如何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擁抱新技術?

央行王信談數字貨幣監管:Libra推開後意味什麼?

據瞭解,美國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近日發佈了Libra白皮書,計劃“Libra”的數字貨幣將在一年之內問世。因爲基於區塊鏈技術,它可能使跨境匯款變得像發短信一樣便捷快速,並且它的支付成本幾乎爲零。相對傳統的金融體系來說,Libra將更加安全透明、便宜高效。更值得關注的是,它的交易數據不經過任何公司,因而用戶的隱私將得到保護。目前從公開信息看,Libra協會的創始成員包括Mastercard(萬事達)、Visa(維薩)、PayPal(貝寶)等支付巨頭,也包括Booking、eBay、Lyft、Uber等全球知名的支付場景公司。Libra的設想普一問世便引發全球熱議與關注。

王信指出,大家會猜Libra背後,到底美元起多大作用,是不是一攬子錨定貨幣的走向,實質上是錨定美元的情形。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最終虛擬貨幣領域跟美元密切相關的話,那麼國際貨幣體系就有可能形成過去的法定貨幣和以美元爲核心的數字貨幣並存的局面,但是其背後只是一個老闆,那就是美元。如果這樣的話,帶來的將不單是經濟、金融問題,更可能帶來國際政治等系列複雜的問題。

央行王信談數字貨幣監管:Libra推開後意味什麼?

(王信)

王信表示,從學術討論的角度假設和推演,假使中國支持機構也發行類似“Libra”的中國版數字貨幣,那麼其主要用於應對Libra在國際的競爭,還是也可以在國內使用?它的應用範圍應該是怎麼樣的?它對人民幣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另外,從監管部門來看,怎麼完善金融科技監管的制度框架,發展監管科技,這裏面有大量的現實問題亟待研究。“前些年中國監管部門對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採取非常嚴格的態度。Libra之後,應該採取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和策略?等等這些都是有挑戰的課題。”

針對下一步是加快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還是搭上“Libra”的班車?中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與會專家提出不同的觀點。

王信表示,應當加強數字金融領域的國際協調合作。提升中國在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話語權,在Libra、央行數字貨幣等方面加強國際協商。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表示,短期內Libra落地難度還很大,但真正的挑戰是Libra推開後意味着什麼?他認爲有兩大含義值得關注:第一個是國際支付,Libra主要功能在國際支付層面,中國的電子錢包出海像打游擊戰一樣,一個根據地,一個根據地地打,很辛苦。即便Facebook的Libra不成功,還會有JP摩根等機構跟上,挑戰顯而易見。第二個就是國際貨幣體系,這個貨幣如果是真的流行開,也許很多小國家都會用,因爲這些國家沒有必要再用本國不太穩定的貨幣。但是人民幣還能不能走出去呢?還有沒有機會?無論是Facebook也好,J.P.摩根也好,他們的核心都是美元,所以他們做成功了之後對美元的鞏固地位很有幫助,那對中國又意味着什麼?

央行王信談數字貨幣監管:Libra推開後意味什麼?

央行王信談數字貨幣監管:Libra推開後意味什麼?

(黃益平)

黃益平說,“Facebook這個新的加密貨幣能不能成功目前還不知道,但是這個事情給中國一個很重要的警醒,就是有些技術或許中國企業暫時領先,但是這個暫時領先的位置不是板上釘釘的。假如說中國的數字金融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彎道超車不僅僅只有中國會。”因此,這件事情提醒,我們不能因爲防止風險,就把自己鎖在一個籠子裏,中國在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方面需要繼續往前走。中國現在需要考慮的策略是儘量在控制所擔心的風險因素的同時,堅定的擁抱新技術。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也表示:Libra做的到底是什麼東西?貨幣有支付功能、有清算功能、有計價功能,目前來看它還是支付功能。現在有很多擔心,它後面會不會把其他的金融業務都拓展起來?這意味着很多國家的貨幣可能面臨美元化趨勢,尤其是那些小國,因爲它自己沒有能力發行自己的主權貨幣。因此Libra會對很多小國家造成衝擊。另外,Libra的支付比中國的支付寶、財付通等技術往前走了一步。美聯儲基本是默許Libra的,但是其他國家的央行,包括歐洲甚至是英國等國家都有很大的擔憂。有一種可能性,就是Libra跟美聯儲達成默契,能夠把美元推到原來到不了的國家,比如說印度、巴西、以及非洲國家,而中國的支付寶等,其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這些國家。在這個意義上講,支付這塊的競爭馬上到來。因此,張春教授建議,中國下一步應支持包括民營,國有的金融科技企業提升技術研發,尤其在支付向國際擴張,技術提升等方面。

張春教授還預測,今後全球的貨幣格局肯定會是幾大貨幣競爭,中國的人民幣肯定也有雄心,但是現在因爲中國的金融市場改革開放還不到位,自己的內功還沒有做好,暫時還不敢開放。Libra出來後,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上,在金融設施的建設上,都要有緊迫感了。

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賁聖林表示,貨幣背後是信用。Facebook這樣的科技巨頭的信用可能會比許多主權國家的信用級別都高。Libra代表了科技巨頭涉足金融的標誌性事件。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指數3%不到,中資銀行國際化程度約10%,而領先的國際銀行可以達到70%左右。相較而言,阿里巴巴、騰訊的國際化程度較亞馬遜、Google等國際化程度遠遠不夠。Libra如果能在27億的社羣中建立跨境支付關係,那對中國來講是非常具有挑戰的。並且Facebook做的Libra項目,採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會對全球治理、貨幣體系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振華則表示,Libra主要發揮的是貨幣的支付功能,不具備投資價值和儲藏功能。以穩定幣的方式不產生通縮、通脹。

市場擔心未來Libra是否會放大成爲信用貨幣。李振華從研究的角度提出:Libra與一籃子貨幣按照1:1的方式兌換,類似於港幣的發行機制:錨定美元,具有聯席會議制度,以一定的比例發行,目的就是不讓其成爲信用貨幣,創造貨幣乘數效應。如果其成爲信用貨幣,則需要關注其清償機制如何,誰去作擔保,Libra的項目協會不會承擔這樣的功能。

據瞭解,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發展較快,中國的金融科技正在與金融各領域、環節深度融合。爲提高中國數字金融學術研究水平,增強中國參與全球數字金融治理的話語權,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共同發起成立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開放研究計劃旨在加強學術界和業界在數字金融領域的深度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數字金融的學術研究和實踐發展。今日閉門會,定向邀約高校學者及期刊編輯參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