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麥克思發佈的《201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整體就業率爲91.5%。未就業率看似不大,但未就業大學生數量還是蠻大的。

有很多大學生都把“畢業即失業”掛在嘴邊,並將此作爲自己找不到工作的藉口。那麼“畢業即失業”是真實寫照嗎?

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麥克思發佈的《201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整體就業率爲91.5%。簡單計算一下可知2018屆畢業生的未就業率大約是8.5%。未就業率看似不大,但未就業大學生數量還是蠻大的。

150分就可以上大學,大學生就業能不難嗎?

按照教育部公佈的數據,2018屆各類大學畢業生的總體數量爲860萬人,將這個數字與失業率相乘,可得出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未就業人數大約在73萬左右。這個數量還是非常龐大的。那麼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呢?難道大學生就業真的變難了?

首先,大學生的門檻降低了,大學生的質量也降低了。剛剛結束的2019年高考,專科(高職)分數線最低是150分,大部分省市的專科(高職)分數線不超過200分。要知道高考的總分是750分(大部分地區),用網友的話說,200分豈不是蒙也能蒙出來?對於這些分數較低的準大學生而言,就業能容易嗎?

150分就可以上大學,大學生就業能不難嗎?

2019年各省高考分數線

其次,大學生就業難,難的也許只是那些因爲擴招而“僥倖”考進大學的大學生。真正有水平的985、211、雙一流等高校或者省屬重點高校的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其實並沒有增加多少。個別沒有就業的,基本都是備戰考研、公務員爲主。

第三,如今,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精英式教育,而是普及式教育。大學錄取分數的降低,雖然讓大學生的就業率降低了,但整個社會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大學生就業時就不能只盯着“高大上”的職業,也要勇於撲下身子,到基層去就業。

150分就可以上大學,大學生就業能不難嗎?

讀大學雖然越來越容易了,但想成爲優秀大學生卻依然很難,對很多人而言,高考的競爭依然很大。代表我國頂尖高校的985、211、雙一流高校,全國不過100餘所,要想進入這些大學,必須要進入全省前幾千名,甚至前幾百名。但一旦進入這些大學,畢業後基本就能成爲就業市場上“搶手貨”,根本不存在“畢業即失業”的理兒。

所以,“畢業即失業”,只能說明你曾經不夠努力,而不是你不努力的藉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