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造現代美,讓人民“富”起來

8月8日,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一軍到阜新市彰武縣,不提前通知、不固定線路,圍繞精準脫貧、鄉村振興、縣域經濟和“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等工作開展調研。他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落實“四個着力”“三個推進”,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艱苦創業、狠抓落實,努力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面。(《中國共產黨新聞網》8月9日)
創新是發展的基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創新作爲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發揮創新作爲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功能作用,歸根結底依靠上下一心、全社會共同努力,推動創新發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就要求我們樹立崇尚創新的發展觀,形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共識,用創新發展理念解決發展問題、挖掘發展潛力、培植髮展優勢、開拓發展境界。
協調是發展的支撐。突出協調發展理念,對於解決長期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整體功能最大化,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只有樹立協調發展理念,纔能有效地補短板、強整體、破制約,促進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協同配合、均衡一體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增強大局意識,識大體、謀大事、顧大局,提高發展的系統性;不斷增強協同意識,使各項改革發展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產生共振的效果;不斷增強補短意識,培植髮展後勁,着力解決涉及全局的發展短板,不斷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
綠色是發展的希望。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既關係到人民羣衆的現實利益,更關乎到未來發展的全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就要求我們形成綠色價值取向,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堅持節約優先,強化集約意識,在衣食住行遊等方面形成節約集約的行動自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不合理消費。
開放是發展的空間。開放發展理念的核心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目標是提高對外開放質量、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必將爲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經濟,相同則共進,相閉則各退。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這已爲古今中外的發展實踐所證明。這就要求我們把開放作爲發展的內在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加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構建公平競爭的內外資發展環境,加強法治建設,爲外資企業提供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實現各類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共享是發展的目的。把共享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將改善民生作爲推動發展的基石,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增進人民福祉的決心,彰顯着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覆蓋的人口要全面、覆蓋的區域要全面。這就要求我們努力營造共建共享的良好環境,不斷提升共建共享水平,以共享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享;不斷提升能力,以人民爲中心、以百姓心爲心,在推動共享發展上有新思路、新舉措,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以共享爲標杆來衡量與檢驗實際工作,使發展更具有公平性、普惠性,使全體人民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更強幸福感。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最終出路在於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正確把握改革大局,從改革大局出發看待利益關係調整,只要對全局改革有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利、對本系統本領域形成完善的體制機制有利,都要自覺服從改革大局、服務改革大局。這爲我們指出了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的正確途徑。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最根本的途徑是改革,最得力的工具是改革,最終的出路也在改革。我們要抓好已出臺改革方案的落地落實,破除制約發展的藩籬障礙,加快形成有利於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增強發展活力。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根本路徑在於依法治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這不僅是對改革和法治關係的深刻總結,也明確指出了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的法治路徑。只有把新發展理念的主張轉換成法治主張,用法治方式化解發展中的風險,才能確保發展行穩致遠。要想讓市場“法無禁止即可爲”、讓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爲”,“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讓法治精神滲透在各項具體改革領域裏,化成制度軌道,確保發展的巨輪穩健行進。
(廖孝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