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portage到新一代KX5,起亞的這款車已經經歷了4代半更迭。這次,韓國汽車製造商將這款在全球銷量見長卻唯獨在中國市場遇冷的車型改頭換面,試圖在即將到來的3月份上市後,實現銷量突破。

雖然它實際上是第四代KX5的中期改款車型,但鑑於大幅的外觀和內飾改變,廠商因此將其稱爲“第五代KX5”。

試駕|改頭換面後的起亞KX5能抓住中國消費者的胃口嗎?

習慣了第四代車型的消費者第一眼看到這臺車的前臉也許會不習慣。新一代KX5將原本凸出於引擎蓋水平線的大燈改爲了類似雅閣十代上的狹長LED燈帶,使得中網部分和大燈的連接過渡更爲自然。但個人認爲,大燈下方的弧形燈帶(轉向燈)則有些畫蛇添足,如果沒有這部分,前臉的視覺凝聚力將更高。

試駕|改頭換面後的起亞KX5能抓住中國消費者的胃口嗎?

虎嘯式中網延續了家族設計。除此以外,你也只能在下方的霧燈設計上找到一點老款KX5的影子。

試駕|改頭換面後的起亞KX5能抓住中國消費者的胃口嗎?

車尾部分,KX5首次採用了貫穿式尾燈,並將尾燈輪廓拉得更爲狹長。相比老款車型的尾燈少了一份憨厚,多了一份精緻。

新款的KX5在長度上做了調整,軸距不變,車身長度比老款KX5長了70mm。

內飾部分,新車的檔次感與自身的老款車型相比有顯著提升。主要體現在懸浮式中控大屏、觸控式的空調按鈕上,使得內飾的高級感提升。整塊儀表板採用軟性材料和塑料板混搭的方式,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儘可能地表現得體面。

試駕|改頭換面後的起亞KX5能抓住中國消費者的胃口嗎?

前後排都配有座椅加熱功能,前排還同時支持座椅通風,後排座椅除了可以向前放倒以外,向後傾斜的角度足夠大,以滿足“葛優癱”的需求。

其次,車機性能提升以更好地支持互聯功能,例如語音識別功能的成功率更高,反應時間更短,並且可以控制車窗和空調。

試駕|改頭換面後的起亞KX5能抓住中國消費者的胃口嗎?

但頗令人失望的是中控系統不支持Carplay。廠商提供的沿途拍攝地點爲一個個用二維碼掃描得出的地圖座標,而非具體的地點名稱,車機導航顯然無法精準定位。而當試圖通過手機版百度/高德地圖將導航映射到屏幕上時,Carplay的缺失着實令人頭疼。

最終的方案,仍是通過人們最常用的手機導航指引車輛抵達各個打卡點。

動力部分,新車並沒有變化,仍然是1.6T和2.0L的選擇,搭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其中試駕車的1.6T發動機數據爲最大功率130kW@5500rpm,峯值扭矩265牛米@1500-4500rpm。

很明顯,工程師爲了營造出這臺車動力不錯的感受,初段油門調校的相當靈敏。試探性地輕輕踩下第一腳,有一種超過大腦預設的加速感。但是來得過於迅猛,似乎是爲了消除渦輪遲滯而調得太過了。

當適應了油門與加速度的節奏後,這臺車能滿足大部分情況下用戶對動力的需求——至少在逆向超慢車時能保持信心——前提是80km/h以下。

雙離合變速箱的匹配在大部分時候並不會讓人感受到換擋時機,但不可否認,在幾次80km/h車速下略鬆開油門時,竟也會有被突然向前拉扯的突兀換擋情況發生。

對於一臺家用SUV,且車身長度超過4.5米的韓系車而言,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操控,對它的正面評價頂多停留在“好開”層面。但即便以如此標準來看,稍許的方向盤虛位仍能被察覺,雖然在一些路面較寬的彎道中這點程度無傷大雅,但在人流量大的景區,則需要多留意了。

環繞洱海的環海東路雖沒有險峻地勢,但即便是柏油路面也受到沉降影響而不那麼平整。新車的前麥弗遜、後多連桿懸架在大部分時候都擁有足夠韌性,在車裏輕微地搖搖晃是一件挺愜意的事。而當它遇到高低落差稍高的鄉村道路和減速帶時,意料之外的“硬着陸”則顯現出懸架行程略微偏短的本質。總體而言,這是一套偏運動的調校方式。

整體而言,雖然定位於家用SUV,但這款車整體呈現活潑取向。這也與其面向的“85後青年”相符。飽滿的外形和不俗的配置或許可以再爲這款車加些分。

但起亞將新一代KX5與東本CR-V,領克01以及東風日產奇駿作爲對手。根據其提供的數據顯示,這三款車主力車型售價區間均在17-20萬元間。這意味着,新一代KX5也將以該區間爲主攻陣地,這對於長期定位於高性價比的起亞來說似乎是一個稍顯喫力的區間。

事物洞察力和經濟實力逐漸抵達高峯的85後人羣會爲這款新車買單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