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鳳溪會館一奇關聖宮(刁覺民 供圖)。五鳳溪的閒適(刁覺民 供圖)。

悠閒雅緻五鳳溪 半邊山江半邊城

刁覺民

好個五鳳溪,生在旮旯裏。

喫的籮篼水,爬的石梯梯。

五鳳溪鳳池(刁覺民 供圖)

初臨五鳳溪,這首傳頌千年的民謠,不時告訴我這裏的山形地貌及當地的生活方式。這“背灣灣”的一方小鎮,卻在龍泉山下沱江之濱、“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的自然環境中,被譽爲“五山攢集,兩水交匯”“山來水回,富貴而財”之地,並佔盡“天時之利、地利之優、人文之美”,從古至今,成爲人們爭相移居休閒的福地。有人說,這裏既有巴山的豪情,也有蜀水的婉媚,更有先哲的靜思;也有人說,這裏“韻味十足”“悠閒雅緻”。

五鳳溪的閒適(刁覺民 供圖)

街·鳳凰展翅

當你穿行於不施粉黛的街巷之中,不經意間,就會觸摸到歷史的某個瞬間,感受到昔日的輝煌、滄桑和神祕,聆聽那些美麗的傳說、感人的故事、動聽的歌謠。

悠悠金雞巷(刁覺民 供圖)

街巷裏的老人,嬉戲中的兒童,不時給你傳唱着古鎮的傳說或歌謠。老人說,五鳳源於地貌使然說,或道臺賜名說。但更讓人懷念的還是那美麗的仙女化鳳說。相傳,西王母的5個女兒耐不住寂寞,偷偷下凡來到人間。5位仙女飄然至此,流連忘返, 樂不思歸 ,最後化作5座山峯永留人間。但更具史證的還是民國10年(1921)版《金堂縣續志》的記載:“石城山自黑風寺以下,山極屈曲,由北而南而東,週轉四五十里,一路尖峯拔列,瘦削逼人。遙望之若沖霄雲鳳,破空而出,其峯之尖且高者有五,前人名其溪曰五鳳,殆由於此。”

五鳳溪移民廣場,民俗活動展示的舞臺(刁覺民 供圖)

五鳳溪小鳳街上閒適的老人(刁覺民 供圖)

五鳳溪,始於漢,興於唐宋,清置場鎮。五鳳先民因循山勢,依據鳳凰之形,佈列5條街道,取名金鳳街、玉鳳街、白鳳街、青鳳街、小鳳街。5條街道佈局精巧有致,鳳冠、鳳軀、鳳翼、鳳尾儼然天成。金鳳街、玉鳳街貴爲鳳軀;前店後宅,既有川西民居的傳統風格,又兼有宅、廳、閣結合,融戲臺、觀景臺、迴廊於一體的風雅氣派。“樓空斯人去,時濟金鳳來。”

寧靜的五鳳溪白鳳街(刁覺民 供圖)

節日的五鳳溪(肖坤德 攝)

館·會館一奇

來鳳樓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仍然完好地矗立在世人面前,並向世人詮釋着先輩們的智慧與川西民居的風采。

五鳳溪會館一奇關聖宮(刁覺民 供圖)

令五鳳人自豪的,當屬“地緣、血緣、志緣三大歸屬分配着精神寄託”、佈列於5條主要街中的七大會館。因地緣而建的南華宮和關聖宮,坐落於金鳳街和玉鳳街,現保存完好。關聖宮被稱爲五鳳的“一鎮之雄”,西南交通大學季富政教授考證後,盛讚其“館內建館,會館一奇”。

一鎮之雄關聖宮(刁覺民 供圖)

“神爲萬國九州主,人自三湘七澤來。” 明末清初,兩湖兩廣的大量移民來到五鳳,建立湖廣會館禹王宮。隨後陝西、山西的移民也大批湧入五鳳,精心經營,實力漸超湖廣商人,並壟斷了井鹽和白糖貿易。致富後,他們也要修建會館,並選中禹王宮這塊地方,買下禹王宮周圍的大片土地,設計、建設了將禹王宮納爲一體的關聖宮。建成後雙方商定,關聖宮門樓、戲樓、正殿、左側殿、左廂房爲陝西會館;右側殿、右廂房爲湖廣會館即禹王宮。大殿供奉各自的神:大禹王和關聖帝。

五鳳溪古鎮關聖宮(蓬州閒士 攝)

季富政教授來五鳳考察後說,關聖宮這座會館,不僅是目前川內保存最好最大的武廟,還是全國唯一一個館內建館的會館。他說,這充分體現了五鳳人的包容與和諧,展示了生意場是對手、生活中是朋友的博大胸懷。

五鳳溪南華宮(刁覺民 供圖)

五鳳溪南華宮匾額(刁覺民 供圖)

五鳳是沱江水系進入成都的必經之路,清代中葉就是川西第一水陸碼頭。一年四季,商賈雲集,貨物如山,十分繁華。在悲壯的號子聲中,川西的糧食、絲綢以及日用百貨等源源不斷從這裏運往重慶,而重慶的洋貨、宜賓的水果、自貢的井鹽、內江的蔗糖,沿着沱江運到五鳳,再由腳伕轉運到成都。民謠“五鳳溪一張帆,要裝成都半城鹽;五鳳溪一搖槳,要裝成都半城糖。”正是五鳳碼頭當年繁盛的寫照。

沱江五鳳溪段風光(蓬州閒士 攝)

人 ·先哲靜思

更讓我神往的是離古鎮約3公里處的楊柳溝,這裏山清水秀,一位蜚聲中外的哲學家賀麟先生就誕生於此。

清華大學求學時的賀麟先生(賀麟故居 供圖)

當我走近楊柳溝、走進賀麟故居(金箱村2組),一座二進三重四合大院掩映在“蒼柏含煙,翠竹吐霧,綠水環繞,青山擁抱”的青山中。沿着古老的臺階拾級而上,大門上的“心園”古拙、厚重,祖屋門楣上一塊“ 詩書傳家”的匾額格外醒目。整座建築佔地約20餘畝,主次分明,尊卑有序。除居住外,集農、工、商、安保等功能爲一體,具有典型的農耕文化特徵。

賀麟故居鳥瞰(圖片來自網絡)

賀氏祖屋上的牌匾“詩書傳家”(刁覺民 供圖)

漫步賀麟故居,我腦海中不時冒出種種疑問,是什麼原因讓一位少年求知若渴、暢遊書海?是什麼力量讓一位少年如此堅定地走向世界?是什麼機緣讓一位少年萌發“我要讀世界上最好的書, 以古人爲友,領會最好的思想”的決心。我登上少年獨自讀書的保和寨,昔日的崗樓早已消失,朗朗的讀書聲猶在耳畔。站在高高的山崗上,放眼望去,羣山起伏,大江東去。

五鳳溪半邊街功德碑(刁覺民 供圖)

這位少年,就是後來被譽爲“東方黑格爾”的著名哲學家賀麟先生。賀麟,字自昭,名光瑞,他的童年、少年時期就在這個叫楊柳溝的地方,接受家庭薰陶、學習儒家經典、感受耕作辛勞、感悟時代變革……

哲學家賀麟(賀麟故居 供圖)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九月,賀麟出生於金堂縣五鳳鎮一個鄉紳家庭。其家族自“ 楚南入川”即居此地,“ 耕讀繼世,詩書傳家”和“爲人當有實學”的家風祖脈,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烙上了深深的印記。賀麟自8歲啓蒙後,書籍爲他打開了廣闊的視野,他對陸王心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在清華大學求學期間,受梁啓超和吳宓影響,對文史哲興趣更濃,懷抱“知識救國”目的,毅然遠渡重洋尋 求真理,民國20年(1931)回國後在北大和清華傳授救國思想。賀麟一生從事西方哲學研究,尤其是在研究介紹翻譯黑格爾哲學方面成績卓著,併成爲我國當代著名的西方哲學家、黑格爾哲學專家、教育家和翻譯家。

2016年11月13日,中外哲學家爲“中國哲學小鎮”五鳳溪揭牌(圖片來源:成都日報)

五鳳溪,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小鎮,而今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哲學小鎮”“中國故事小鎮”,被譽爲“半邊山江半邊城”。在碧水藍天之間,詩情畫意之外,這裏的悠閒雅緻,這裏的神韻,等待你來慢慢感受!

(原載《巴蜀史志》2019年第3期,總第223期)

作者簡介

刁覺民,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理事,成都市歷史學會會員,金堂文史委特邀研究員、金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評定小組成員,《天府邊城·五鳳溪》報執行主編。

相關文章